四君子汤加味结合腹针疗法治疗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君子汤加味结合腹针疗法治疗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
察
邝杰超;何金淼;吴彩婷;欧宛新;马晓薇;曹玉梅
【摘要】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结合腹针疗法治疗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君子汤加味结合腹针疗法治疗2个疗程.结果:大部分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组60例患者中显效36例,占60%;有效24例,占40%;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中药组6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针刺组60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3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四君子汤加味结合腹针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比单纯中药或针刺更有效.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
【年(卷),期】2016(013)003
【总页数】2页(P22-23)
【关键词】鼻鼽;脾气虚;变应性鼻炎;四君子汤;腹针疗法
【作者】邝杰超;何金淼;吴彩婷;欧宛新;马晓薇;曹玉梅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幼保健院南海 5280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幼保健院南海 5280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幼保健院南海5280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幼保健院南海 5280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幼保健院南海 5280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幼保健院南海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21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属于祖国医学“鼻鼽”的范畴[1]。
过敏性
鼻炎是广东的高发性疾病,也是我们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鼻炎专病门诊的常见病,主要典型症状为鼻塞、鼻痒、清水样鼻涕和阵发性喷嚏,部分伴有嗅觉减退。
西医对本病并没有太好的办法治疗,中医中药在这方面有优势。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四君子汤加味结合腹针疗法对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疗效特别理想,而且比单纯的内服四君子汤加味或单纯腹针治疗效果要好,值得临床推广。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中医科鼻炎专病门诊2014年6月~2015年3月的过
敏性鼻炎患者18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病程1年以上;常年性发病,具有鼻塞、鼻痒、喷嚏和鼻
分泌物4项症状中至少3项;1年内发病日数累计6个月以上,1日内发病时间累计达到0.5~1h。
具备西医诊断标准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且无并发症。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①主症:鼻痒、鼻塞、喷嚏突发、清涕连连;②次症:面色萎黄无华,食少纳呆,腹胀便溏,消瘦,少气懒言,四肢倦怠乏力;③舌脉:苔薄白,舌淡胖,脉弱无力等。
具备主证及2个以上次证,结合舌脉即可确
定诊断。
1.3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周岁;②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符合西医诊
断标准;④本次治疗前6周未接受任何抗过敏治疗;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并发症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除外,如伴发特异性皮炎、支气
管哮喘的患者,合并有鼻中隔明显偏曲、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等患者;②合并精神病患者及心血管、肾、肺、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③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参考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初步估计。
1.5 分组: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分为3组,
每组60例。
1.6 统计学方法:分析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 (%)表示,应
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予口服四君子汤加味(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辛夷花10g),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每次100ml。
同时配合腹针疗法,处方:主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滑肉门、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穴上5分、外5分);配穴:中脘上穴(中脘穴上0.5寸)。
操作:选用一次性针灸针(环球牌,规格为0.22mm×40mm号毫针),按腹针的标准化取穴,中脘、下脘、关元、气海深刺,滑肉门、商曲、上风湿点中刺,中脘上穴浅刺,留针30min后出针(按照腹针的标准化规范)。
每天针刺1次。
以上口服四君子汤加味结合腹针疗法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d。
2.1.2 中药对照组:单纯予口服四君子汤加味(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5g、辛夷花10g),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每次100mL。
10d为1个
疗程,疗程间隔3d。
2.1.3 腹针对照组:单纯予腹针疗法,方法同2.1.1治疗组腹针疗法操作。
治疗期间停止使用任何与AR相关的其他内服药物,用药期间患者忌食鱼腥、鸡蛋、牛奶。
2.2 病例脱落及处理
2.2.1 若受试者脱落,采取电话、登门及信件等方式,尽可能联系上受试者,询
问原因并记录最后一次治疗及用药时间,尽量完成评估项目,采取治疗措施。
2.2.2 观察期间退出试验的患者,应详细了解情况,判断原因:如①属不良反应
者记入不良反应病例;②因病情加重退出者,记入治疗无效病例;③不明原因无故退出者,记入脱落病例。
3.1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2004
年兰州会议)[3]推荐的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记分的总和改善
的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
×100%。
显效:改善百分率>65%;有效:改善百分率:25%~65%;无效:改
善百分率<25%。
3.2 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见表1。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性鼻炎是机体对外界过敏原敏感性增强,表现出鼻黏膜病变的变态反应,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鼻痒、鼻塞和清水样鼻涕,部分伴有嗅觉减退。
具体为:①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多在晨起或者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
②鼻塞间歇或持续,单侧或双侧,轻重程度不一。
③流大量清水样鼻涕,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
④大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咽痒、耳痒和眼痒。
⑤检查鼻黏膜苍白、双下甲水肿,总鼻道及鼻底可见清涕或黏涕。
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肌体的免疫系统受到过敏原(如冷空气、花粉、鱼虾、尘螨、化学制剂)的刺激及遗传体质、个体差异因素有关。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除与接触变应原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个人免疫功能、遗传、体质等因素有重要的关系[4]。
过敏性鼻炎虽然不是重大疾病,但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使人苦不堪言,备受困扰。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
中医认为“鼻鼽”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鼻鼽的病因病机为肺脾肾阳气虚损,风寒异气乘虚而犯,水湿邪浊停滞鼻窍而致。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5]。
《医学纲目·鼻鼽》进一
步指出了脾气虚弱所致鼻鼽的治法:“阳明所至为鼽嚏,治以温剂是也。
”因此,可以通过培土生金、健脾益气,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首见于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四君子汤,因其善补气,为补气之基本方,常
用于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乏力、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之脾胃气虚证[6]。
中医认为虚证主要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有补血、补气、补阴、补阳四种治法及相应的药物及方剂,四君子汤属其中之补气方剂,因其善补益虚弱之气,故为补气基础方剂。
因其利而不峻,补而不滞,作用冲和平淡,如宽厚平和之君子,故名“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药组成。
白术甘温而兼苦燥之性,苦燥健脾,甘温补气,与人参相协,益气补脾之力益著,为臣药。
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与白术相伍,前者补中健脾,守而不走,后者渗湿助运,走而不守,二者相辅相成,健脾助运之功益彰,为佐药[7]。
炙甘草甘温益气,合人参、白术可加强益气补中之力,又能调和方中诸药,为佐使药。
如吴昆所言:四药皆甘温,甘得中之味,温得中之气,犹之不偏不倚之君子也,故曰四君子。
加味的辛夷花味辛温,归肺胃经,祛风通窍,主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牙痛。
腹针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以针刺腹部的腧穴调节先天、后天经络治疗疑难病、慢性病的新方法[8]。
腹针理论认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四肢百骸。
”因此,脏腑和经脉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即脏腑经脉系统。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脏腑的功能正常就不会受到病邪的伤害,因此腹针疗法提出了“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而后机变”的主张,强调“从调理脏腑入手”治疗疾病。
薄氏腹针有多种特点,而“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是腹针疗法的基本特点;此外其无痛、高效、适应症广等优点也得到广大针灸同行的认可[9]。
方中配穴为商曲、滑肉门、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穴外5分、上5分)、中脘上
穴(中脘穴上0.5寸)。
商曲可清热祛湿、滑肉门可运化脾土、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穴外5分、上5分)可清上焦湿邪,三穴合用可以起到健脾祛湿、通经活
络的作用。
配穴中脘上穴(中脘穴上0.5寸)为腹针神龟全息图中鼻部的反应点,根据全息理论治疗局部病变,疏通鼻窍。
全方攻补兼施,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四君子汤加味结合腹针疗法能够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且效果显著,比单纯中药或针刺更有效。
【相关文献】
[1]杨眉峰,曾屹生,赖长沙,等.益肺健脾法配合穴位贴敷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的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82-85.
[2]梁绍钦.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1,14:100-101.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
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4]杨小清,王维明,黎婵,等.腹针治疗变应性鼻炎82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12:87,89.
[5]褚晓红,贺信.中药内服和外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78-79.
[6]段少华,彭波.四君子汤及其类方应用考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3):84-85.
[7]向朝阳.加味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18-19,21.
[8]潘宁君,李仁锋,徐艳青.腹针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4,6:39-41.
[9]薄智云.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