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油田高中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文科)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2.《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
身,遂产高祖。

”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天人合一B.敬天法祖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
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耳矣”。

A.朱熹、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4.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
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

这一变化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5.《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一使,使势相
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材料反映了当时
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
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7.现代宇宙学的“爆胀宇宙论”认为,我们面临的宇宙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发端于时空极小的“奇
点”的绝热膨胀,破除了神创宇宙论。

下列哪位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该理论有类似之处
A.老子 B.荀子C.韩
非子D.朱熹
8.“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

”这体现的是
A.文艺复兴的人文追求
B.启蒙运动的政治理想
C.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
D.道家的自然达观理念
9.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A.君主专制B.君主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
10.“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

”孟德
斯鸠在此主张
A.实行三权分立 B.中央和地方分权
C.实行分权制衡 D.实行君主立宪
11.“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大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
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蒙昧主义
B. 禁欲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12.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
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13.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

下列材料不能作为论据的是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三言二拍》:“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
14.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1838--1916)指出:“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
价值,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
形而上学的概念。

”这一观点
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概念 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C.推动了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研究 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说的提出
15.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标
题,你觉得哪项最不适宜
A.造纸术: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D.印刷术:没有它就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16.某专家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
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
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是
A.重视理论B.重视实用 C.不求甚解 D.具有理性
17.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
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二者的学说都
A.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B.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18.作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之一是出现了“哥伦布交换”,玉米从美洲移植到其他大洲,中国古代四大
农书中记载了这一作物种植经验的是
A B C D
19.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
不同”。

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C.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20.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
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21.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
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22.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
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23.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
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
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24.人们评论一个艺术流派:“(他们)拥抱现实生活——但是以不同的方式。

别具一格的是,他们对色
彩、光线和光学的新理解融入他们的画作中。

”下列画家属于这一流派的是
A.列宾 B.罗丹 C.凡·高 D.毕加索
25.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中俄两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

这两
部巨著的共同意义是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批判和揭露了社会矛盾
C.开创了新的文学流派 D.宣传了人文主义思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26题13分;27题13分;28题14分;29题10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

(2分)
(2)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差异的原因。

(4分)
(3)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4分)
(4)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仍流传至今。

根据你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

(3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

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

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
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

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主张。

归纳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5分)
(2)材料二、三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

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6分)
(3)如果要对启蒙运动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四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

(2分)
28. (14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

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

”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二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
材料三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

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6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

(2分)
(3)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4分)
2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吉林油田高中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文科)答案
一、选择题
1—5CCCDC 6—10DACAC 11—15CDCCD 16—20BCCDA 21—25BBACB
二、材料题
26.(1)材料一:宣扬君权神授。

(1分)
材料二:在君主专制下,天下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安宁,是天下的大害。

(1分)
(2)董仲舒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君主专制成为限制社会进步的枷锁。

(4分)
(3)董仲舒的观点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

黄宗羲的观点在继承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和挑战,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

(4分)
(4)原因:儒家思想自身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儒学家的努力。

(3分)
27.(1)明清思想家: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或答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或答提出“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思想);提出兴办学校,作为议政的机构。

(3分)
欧洲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提出三权分立、主张民主共和制等。

(2分)
(2)可以。

(1分)理由:因为材料二的观点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材料三的观点是三权分立。

都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2分)材料二的史料价值更大。

(1分) 因为材料二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材料三是后人撰写(第二手的、间接的)。

(2分)
(3)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理由:启蒙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选《文艺复兴史纲》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法国革命史》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任答一点给2分)
28.(1)特点:一是“除旧”与“布新”相连;二是“变”与进化论相结合。

(2分)
背景: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不改变旧的政治体制;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渐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迫在眉睫;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6分,答出三点即可)
(2)认为新与旧不相容,旧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新是西方的近代思想;采用西方的学说革新社会。

(2分)
(3)陈独秀的观点是对封建专制思想全面进攻,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胡适的观点反对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主张用西方“科学”的方法解读与整理国故,对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

(4分)
29.(1)思想:三民主义。

影响: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

(2分)
(2)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思想;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分)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倡导解放思想,开创了改
革开放的新局面;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4分)(4)①先进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②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离不开先进思想指导。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