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陕西宝鸡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
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为一组有关生长素的对照实验,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
A.甲和乙对照证明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B.该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
C.该对照实验证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D.该实验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 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A. 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B. 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C. 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
D. 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3.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 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相同的免疫器官'
C. 浆细胞能合成、分泌抗体
D. 正常机体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并清除
4. 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的一组是()
A. 胆固醇、脂肪
B. 淀粉、磷脂
C. 氨基酸、RNA
D. 性激素、唾液淀粉酶
5. 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可预防各种流感病毒的感染
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6.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假设鹰的食物来源中,蛇和野兔分别占1/5、4/5,那么如果青草增加M 千克,鹰的体重至少增加多少千克()
A.M/280
B.M/400
C.7M/1000
D.11M/375
7. 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 磷脂、蛋白质、糖类
B. 糖脂、糖蛋白
C. 脂质、蛋白质、无机盐
D. 磷脂、蛋白质、核酸
8. 如下图所示,图a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图b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a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
B.图a中某些物质可以通过离子通道
C.由图a和图b可知,磷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D.图a中丁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9.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是细胞中直接能源物质
B. 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是葡萄糖
C. 核苷酸、DNA、核糖、磷脂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D. 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10.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效果
D.生长素合成的前体物是色氨酸,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11.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细胞死亡。

当患者出现记忆丧失,语言障碍的症状时,推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2. 某些植物细胞利用如图中的①将细胞内的H+运出,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如图中的①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①都是载体蛋白
B.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
C.蔗糖被运进细胞的过程不消耗A TP
D.H+被运出细胞的速率只受能量的限制
13. 在显微镜视野中可见一列细胞共64个,现将10×物镜转换为40×物镜,则视野中可见细胞数目为()
A.32
B.16
C.8
D.4
14. 科学家证实:RNaseP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和RNA分开,在适宜条件下,RNA 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而蛋白质不具有。

这一结果表明()
A.酶都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C.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D. RNA具有催化作用
15. 下列物质中,所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是()
A.血红素
B.磷脂
C.纤维素
D.叶绿素a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T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 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 物质a引发的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
D. 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17. 如图所示,a、b、c表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另一侧用单侧光照射。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A.b、c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均发生了横向运输
B.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c向光弯曲生长
C.若固定d中植株,旋转纸盒,则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若将d中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小孔弯曲生长
18. 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防御行为。

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

以下叙述符合该实验的是
A.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B.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不需要注射RNA
C.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
D.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19. 某同学利用洋葱根尖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下图甲表示洋葱(2n=16)根尖的不同区域;乙中①~①表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观察到的正方形细胞所占比例偏低,原因可能是由于取材偏向于甲中的①或①
B.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为①、①、①、①
C.乙图中细胞①处于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D.乙图中细胞①、①中染色体与DNA数量之比均为1①2
20. 染色体操作是现代遗传育种的重要技术,在提高水产动物育种效率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如图是人工诱导多倍体贝类的原理示意图,其中A组是正常发育的二倍体。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四组处理中与精子结合的细胞都是初级卵母细胞,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已经复制
B.为检测培育出的品种是否符合要求,可借助显微镜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C.为抑制极体释放,可在C组用秋水仙素处理初级卵母细胞获得三倍体
D.若灭活精子可以促进卵细胞发育成新个体,则C组处理比B组处理能更快获得纯合子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某二倍体植物(2n=24)的红花与白花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D/d)控制,同时含有A、B与D 基因的植株开红花,其余的植株开白花。

现有甲、乙、丙三个白花植株品系,分别与同一红花品系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的性状表现分别是红花:白花=48:16、红花:白花=36:28、红花:白花=27:37。

(1)该植物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雄配子中含有12条染色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纯种白花品系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种,甲白花品系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三个杂交结果中,能证明控制红花与白花的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控制花色的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利用单体确定。

体细胞中缺失了一条1号染色体的个体称作1-单体,缺失了一条2号染色体的个体称作2-单体,以此类推,单体产生的配子可育。

现用AABBDD植株培育成的12种红花单体,分别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进行杂交,并对12组杂交的子代性状分别进行统计。

①若只有2-单体与aabbdd杂交的子代出现白花个体,则对该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

①若有两组杂交子代出现白花个体,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若有三组杂交子代出现白花个体,则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其子代的花色性状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科学家分别用红色绿色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使两种细胞分别发出红色和绿色荧光,现用某种方法促使两个细胞相融合,在37①下保温45分钟,两种颜色的荧光在融合后的细胞上呈现均匀分布,如图一所示。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这一科学方法的作用。

(2)若将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提取出来并进行高温加热后,蛋白质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若此时加入________________试剂,出现的颜色应为________________。

(3)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0①下培养45分钟,发现融合细胞表面荧光仍为一半红色、一半绿色,如何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二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

在脂质体中,脂溶性的药物应包裹在________________处(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一种带有包囊膜的RNA病毒。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包囊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分子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2019-nCoV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道防线,可抵御部分病原体的侵袭。

(2)愈后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2019-nCoV感染,原因体内产生了________细胞,当再次接触2019-nCoV 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

(3)多次注射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但是某些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以后出现了皮肤荨麻疹、气管痉挛、呕吐等症状,医生判断其出现了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酒文化一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饮酒一直存在一个争议性的问题:饮酒后脸变红的人和脸变白的人哪一种酒量更好?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

(1)饮酒后脸红的人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由此可推测这些人的基因型可以有____________种,这些人饮酒后会产生一种有毒物质____________。

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而饮酒后脸白的人实际上没有乙醇脱氢酶,酒精不能被分解,通过呼吸等排出体外,对身体的伤害会更具欺骗性。

上述情况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____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控制。

(2)有一种人号称“千杯不醉”,酒后脸色无明显变化。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种人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有人认为男人天生比女人能饮酒,依据题干信息来看你觉得有道理吗?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对饮酒后都脸白的夫妇,其后代出现了千杯不醉型,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该变异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发生的时期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变异类型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研究表明,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因此DNA也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这种方法就是DNA指纹技术。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我们可以根据分析指纹图的吻合程度来帮助确认身份,因为DNA能够储存遗传信息,而且不同个体的DNA的_____各不相同,故每个人的DNA指纹图都是独一无二的。

DNA分子中遗传信息量非常大,原因是_____。

(2)在现代刑侦领域中,DNA指纹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DNA指纹技术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等。

如图是通过提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分别经合适的酶处理后,形成若干DNA片段,然后进行电泳等一系列步骤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请分析:F1~F4中,谁是该小孩真正生物学上的父亲?_____,为什么?_____。

(3)DNA分子中,(A+T)/(G+C)、(A+C)/(T+G)中能体现DNA分子特异性的是_____。

参考答案
1. A
2. B
3. B
4. C
5. A
6. A
7. A
8. D
9. B
10. A
11. A
12. D
13. B
14. D
15. C
16. AB
17. ABC
18. ACD
19. AB
20. ABD
21.
(1).同源染色体分开后,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2).7
(3).aaBBDD、AAbbDD、AABBdd
(4).红花:白花=27:37
(5).F2中红花植株占27/(27+37)=3/4×3/4×3/4,据此推测控制花色的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6).控制花色的三对等位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亲本中的2–单体产生了数量相等的ABD配子和不含花色基因的配子,与aabbdd杂交后,基因型为AaBbDd的子代开红花、基因型为abd的子代开白花
(7).控制花色的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8).红花:白花=9:7
22.
(1).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2).提出假说
(3).空间结构
(4).双缩脲试剂
(5).紫色
(6).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7).温度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环境温度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细胞膜的流动性只有在适宜条件下才能体现
(8).①
(9).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的部分是疏水的,脂溶性药物能稳定地包裹在里面
23.
(1).一
(2).记忆
(3).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4).康复者血浆中含有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5).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4.
(1).4
(2).乙醛
(3).间接
(4).AAbb或Aabb
(5).没有道理
(6).因为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
(7).基因突变
(8).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9).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5.
(1).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或碱基排列顺序)
(2).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多,且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化
(3).F2
(4).C的DNA指纹图中一条带与M DNA指纹图中的一条带相同,另一条带与F2DNA指纹图中的一条带相同
(5).(A+T)/(G+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