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不象手脚[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晶
欲望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不象手脚五官,可以清楚看到。

也不象内脏虽然肉眼看不到但可以借助仪器看到。

欲望是不可视的东西,不管你借助什么都是看不到的。

人的欲望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想得到的东西是美好的或想达到的目的是积极的,这样的欲望就是合理的。

反之就是不合理的。

合理的欲望是工作生活的动力,是幸福、愉快的根源。

当欲望远远超过了你自己的实际潜能时,就会因不满足而不快乐,甚至为了满足欲望做出不规范的事情。

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读了一个小故事心生感慨,所以想就这个题目写一篇自己的感悟。

可是写下来却发现这确实就是靠心灵感悟的东西,很难把心里的感受写得清楚。

有朋友问我是否意识到自己有什么不合理的欲望存在所以才想写这样的一篇文章来戒勉。

当时有点诧异,过后想来也许潜意识里是有吧,是为了让自己更定心。

但初衷还是缘于意识到不合理的欲望会让人不快乐。

如果一个人想简单快乐不想痛苦,那么首先得放下不合理的欲望。

所以还是想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与大家同律共勉。

那么如何区别欲望的合理与否哪?古代荀子言之颇详:“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

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

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

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

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由此看来,古人就已经对欲望的存在及其所引起的行为进行了思考。

提出了欲望要合理有度,以礼制之。

也许减少痛苦的最好办法就是限制或减少那些超过我们实际能力的欲望。

因为快乐来自于心灵的安宁,而心灵的安宁来自于对不合理欲望的约束。

有个故事打动了我,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山民以打柴为生,辛苦劳作生活很艰辛。

不知在佛前烧了多少柱香,祈求佛祖降临好运。

佛祖慈悲,一天,山民在山坳里挖出了一个金罗汉,转眼过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生活。

但是这个山民只高兴了
一阵就犯起愁来,寝食不安。

“诺大的家产就是贼偷也一时不会偷光,看你象个丧气鬼!”他老婆埋怨他。

山民说:“怕人偷只是原因之一,十八只罗汉我只挖着一个,其他十七个不知在什么地方?要是那十七个一起归我所有该多好啊。

”—这才是他犯愁的最大原因。

故事本身非常简单,故事中的山民可谓不智。

但故事的题目引起我强烈共鸣,就是“放下那些不合理的欲望”。

联想到现代人也常犯这样的错误。

常常为失去的机会或成就而抱怨,却忘了为现在所拥有的而感恩。

满足与不满足之间,若无法放下心中的欲望,只有增添痛苦,因为将满不满足建立在“东西”上,而不是建立在“放下欲望”里。

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头,但却有很大的苦果。

一位哲人说过:“贪欲会随着黄金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痛苦则会随着贪欲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一个人不对他的欲望有所节制,所有的快乐都会被这些欲壑所吞噬掉。

不仅自己不快乐还可能祸及他人,因为要满足自己的所有欲望难免要损害到他人的利益。

所以在中心一直倡导为别人谋利益,不能帮助别人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

如果因一个人的存在而使得别人快乐那才是真正的大快乐。

只有放下那些不合理的欲望,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2006.05.03
魏晶
欲望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不象手脚五官,可以清楚看到。

也不象内脏虽然肉眼看不到但可以借助仪器看到。

欲望是不可视的东西,不管你借助什么都是看不到的。

人的欲望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想得到的东西是美好的或想达到的目的是积极的,这样的欲望就是合理的。

反之就是不合理的。

合理的欲望是工作生活的动力,是幸福、愉快的根源。

当欲望远远超过了你自己的实际潜能时,就会因不满足而不快乐,甚至为了满足欲望做出不规范的事情。

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读了一个小故事心生感慨,所以想就这个题目写一篇自己的感悟。

可是写下来却发现这确实就是靠心灵感悟的东西,很难把心里的感受写得清楚。

有朋友问我是否意识到自己有什么不合理的欲望存在所以才想写这样的一篇文章来戒勉。

当时有点诧异,过后想来也许潜意识里是有吧,是为了让自己更定心。

但初衷还是缘于意识到不合理的欲望会让人不快乐。

如果一个人想简单快乐不想痛苦,那么首先得放下不合理的欲望。

所以还是想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与大家同律共勉。

那么如何区别欲望的合理与否哪?古代荀子言之颇详:“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

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

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

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

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由此看来,古人就已经对欲望的存在及其所引起的行为进行了思考。

提出了欲望要合理有度,以礼制之。

也许减少痛苦的最好办法就是限制或减少那些超过我们实际能力的欲望。

因为快乐来自于心灵的安宁,而心灵的安宁来自于对不合理欲望的约束。

有个故事打动了我,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山民以打柴为生,辛苦劳作生活很艰辛。

不知在佛前烧了多少柱香,祈求佛祖降临好运。

佛祖慈悲,一天,山民在山坳里挖出了一个金罗汉,转眼过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生活。

但是这个山民只高兴了一阵就犯起愁来,寝食不安。

“诺大的家产就是贼偷也一时不会偷光,看你象个丧气鬼!”他老婆埋怨他。

山民说:“怕人偷只是原因之一,十八只罗汉我只挖着一个,其他十七个不知在什么地方?要是那十七个一起归我所有该多好啊。


—这才是他犯愁的最大原因。

故事本身非常简单,故事中的山民可谓不智。

但故事的题目引起我强烈共鸣,就是“放下那些不合理的欲望”。

联想到现代人也常犯这样的错误。

常常为失去的机会或成就而抱怨,却忘了为现在所拥有的而感恩。

满足与不满足之间,若无法放下心中的欲望,只有增添痛苦,因为将满不满足建立在“东西”上,而不是建立在“放下欲望”里。

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头,但却有很大的苦果。

一位哲人说过:“贪欲会随着黄金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痛苦则会随着贪欲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一个人不对他的欲望有所节制,所有的快乐都会被这些欲壑所吞噬掉。

不仅自己不快乐还可能祸及他人,因为要满足自己的所有欲望难免要损害到他人的利益。

所以在中心一直倡导为别人谋利益,不能帮助别人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

如果因一个人的存在而使得别人快乐那才是真正的大快乐。

只有放下那些不合理的欲望,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自由!
2006.05.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