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文综历史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高考文综历史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 . 人情关系
B . 伦理道德
C . 礼乐秩序
D . 法制建设
2. (2分)总的来说,每个王朝初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很快,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然而,随着王朝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王朝衰落的因素逐渐滋长起来。
并且这些因素的发展具有不可阻挡的内在趋势。
最终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王朝衰落成为必然,既而走向覆亡。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 就土地面言,初期土地较分散在自耕农手中,后期不断集中到地主手中
B . 就税收而言,初期自耕农少税收少,后期自耕农多税收多
C . 就机构而言,初期官僚机构精简有效,后期官员文化水平下降
D . 就统治者而言,初期汲取前朝灭亡节俭勤政,后期没有教训可借鉴导致奢侈惰政
3. (2分)元代王祯指出:“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佃民,必求垦佃,犹不胜稼。
”这反映的本质是
A . 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B . 小农经济阻碍经济发展
C . 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
D . 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4. (2分) (2017高一上·河南月考)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 . 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 . 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 . 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 . 宰相权力的大小
5. (2分) (2018高一下·双峰开学考)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A . 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 .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 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 . 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6. (2分)(2017·哈尔滨模拟) 下图漫画旨在强调()
A . 抗战胜利的保障
B . 中日力量对比的变化
C . 正面战场的贡献
D . 国共之间的分工明确
7. (2分) (2018高一下·铜陵期末) 《人民日报》曾经有这样的报道:“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与此报道相关的是()
A . 三大改造
B . “大跃进”运动
C . “文化大革命”
D . 改革开放
8. (2分) (2017高二下·西华期中) 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
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
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这段论述出自()
A . 《论持久战》
B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 《论十大关系》
D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9. (2分) (2017高一上·平原月考) “雅典公民帕帕迪目不识丁,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
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 . 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 .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C . 雅典民主使所有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 . 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10. (2分)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与欧洲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主义共同的思想特征是()
A . 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现实生活的享乐
B . 反对封建束缚,崇尚自由平等
C . 反对私有制,批判圈地运动的罪恶
D .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11. (2分) (2017高二下·安达期末) 19世纪初的英国,无产阶级把机器当成了攻击的直接目标。
相传卢德是捣毁机器的首创者,因而破坏机器的运动就被称为“卢德运动”。
导致“卢德运动”出现的原因是()
A . 工人阶级有了先进理论的指导
B . 电力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
C . 劳动力相对过剩导致工人失业
D . 工业革命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12. (2分)下列作品主要体现“现实主义”风格的是()
①《诗经》②杜甫的《石壕吏》
③拜伦的《唐璜》④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35分)
13. (10分) (2018高二下·陆川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
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
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
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四:对斯大林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
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④结合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这一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欧卷》、闻一《俄罗斯通史》等
材料五: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
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这就形成了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
——人民版(历史·必修Ⅱ)
材料六: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己从35%减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
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位作者评述历史问题的角度。
并归纳两人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
(2)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3)对材料四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四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理由。
(。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4)与材料五相比,材料六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哪些发展趋势?
14. (10分) (2017高三上·铜梁月考)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
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3)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
……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
……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
——《美国的历程》
依据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
(4)材料四: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列宁《国家与革命》,依据材料四,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
(5)材料五: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和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摘自建国初期民盟主席张澜的一次讲话
材料五中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具有怎样的地位?
15. (10分)(2017·深圳模拟)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爆发后,英国政府劝说工人阶级妇女在工厂劳动。
为高工资和爱国主义所吸引,妇女涌向了这些新的,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
战前的1914年,受雇于政府违船厂、工厂和兵工厂的妇女只有2000人,到一战结束的1918年,人数激增至24.7万;工会女会员从1914年的35万增加到1918年的l00万。
从绝对值来讲,妇女在工厂劳动工资在战争期问增加了,但仍然只是相当于男性收入的一部分。
战后,这些妇女成为“多余的人”并被要求离开。
到1921年,英国在工厂工作的妇女人数比战前还少,工资下降,又恢复到男人工资的低比率上。
1918年英国下议院一反四年前的态度,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有人认为,该法案是英国政府对妇女战时贡献的回报,同时也有诸多不同看法,主要基于以下事实:战前妇女解放运动余威犹存,一战前争取妇女普选权的激进分子采取了诸如纵火、破坏、人身攻击等暴力手段;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的二月革命导致沙皇的下台,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
英国政府生怕战后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从而造成不可收拾的政局动荡,危及政权。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妇女一战前后就业情况的变化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6. (5分) (2019高二上·衡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商和西周时,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
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
孔子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
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广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同时将“学而优则仕”制度化。
魏晋南北朝时
期,官学时兴时废。
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
隋朝,创立科举制。
唐承隋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
科举制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普及,各类学校由此蓬勃发展了起来。
科举制犹如指挥棒,使教育完全成了科举的附庸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推崇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在教育中居主导地位。
——摘编自《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来,外国传教士、洋务派官员和维新人士,都办过些新式学堂,不过为数不多,新式教育还没有形式完整的体系,也没有统一的制度和规格。
进入20世纪以后,为了救亡,为了发展工商业,广兴学堂以培育人才,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强烈的呼声,清政府也采取了从“变通科举”到“废除科举”和创办学堂、奖励留学的一些措施,使教育摆脱了从属于科举的附属地位,有利于教育的独立和教育的社会化、普及化。
传统的私塾、书院采取授徒的方式,背诵儒家经典。
新式学堂采用课堂讲授和分专业分课程教学,内容除保留部分“读经”课程外,增加了较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等。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教育相比,说明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新”在哪里,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35分)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14-3、
14-4、
14-5、
15-1、
15-2、
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