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境入心,识字无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境入心,识字无痕
发布时间:2022-03-06T13:54:21.579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2月作者:洪亮亮[导读] 生活即语文,生活的空间就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在生活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学习,让他们在平时的逛街玩耍当中,学习生字,获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从这一点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当老师,特别是我们的家长,在平时陪孩子玩的过程当中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的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这样不仅提高识字质量,解决了识字量大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
力,为学生尽早进入写作做好准备。
洪亮亮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
[摘要]生活即语文,生活的空间就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在生活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学习,让他们在平时的逛街玩耍当中,学习生字,获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从这一点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当老师,特别是我们的家长,在平时陪孩子玩的过程当中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的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这样不仅提高识字质量,解决了识字量大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尽早进入写作做好准备。
[关键词]生活化识字量主动识字识字能力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2-052-01
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
引导学生去生活中识字、阅读,就是让学生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入手,随时随地主动识字。
课外可开发与利用的学习资源达26种之多:“……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有意识地拓宽识字途径,把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利用生活资源,激发学生从生活中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
我将开发和利用的生活资源的途径进行了归类,可罗列为以下几类:一、利用学生姓名,引导学生识字。
学生姓名中的汉字包罗万象,是非常好的识字资源。
开学初,我在班里开展了“找朋友”活动。
让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多张名片,一张贴在自己的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同学的姓名。
其他的可以用作巩固检查的工具,在活动课中让学生分发名片,也可以互赠名片认读识字,还可以分组展示自己的名片。
因为刚开学,学生都急于知道同学的名字,而且每张名片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非常吸引学生眼球。
这类活动非常受学生的喜爱,人名对号,学生不但很快记住了同学的姓名,而且认识了不少生字。
许多同学还成了老师的好帮手,能帮老师分发作业本了。
二、利用商品包装,引导学生识字。
商品的包装的设计都非常巧妙且色彩鲜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请家长配合,逛超市时让孩子看看包装上的品牌、生产日期、使用方法、配料等。
例如,孩子们喜欢喝牛奶,每次喝牛奶前认一任牌子,几次下来,学生就认识了“光明”“伊利”“蒙牛”“旺旺”“成长”“李子园”等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生字。
同时还可以布置学生动手收集各种商标、报头、刊头等,进一步增强识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做到识用结合。
学生最喜欢剪剪贴贴了,把收集到的报头、刊头、包装袋等和父母一起把它加工整理归类,贴在本子上,做成图文并茂“识字本”,这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此基础上把优秀的“识字本”在教室里的“识字墙”中进行展示,让每位作者当小老师把自己认识的生字教给同学。
从“识字墙”中认识到的字学生记得特别牢,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生字,还学会了学习,提高了能力,获得了快乐。
三、利用路标、广告牌、指示牌,引导学生识字。
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路牌名、车站名、商店名、商品价牌、广告牌名称等,都会经常出现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
而且现在很多的广告牌做成了霓虹灯,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
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事物在生活中识字,不仅可以使学生多认识汉字,还可以在识字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利用上街玩、外出旅游等机会,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公共厕所在哪?去金华是不是往这个方向?去新华路怎么走?不知不觉学生就认识了很多字,而且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
四、利用电视节目,引导学生识字。
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少儿节目、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学生非常喜欢看。
电视还具备一个优点是音形兼备,学生能从中获得很大量的信息,边听标准的发音,边看屏幕图象,边认读字幕。
我就利用电视的这一特点,每天布置学生看二十分钟的节目,然后把从中认到的生字带到班级中交流,这个作业学生特喜欢。
通过不断的看、听、问,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很多字。
这样识字,学生不仅不觉得累,还兴趣盎然,觉得乐趣无穷。
五、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识字。
语文是母语教育,汉字在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开始学习汉字之前,小学生已经通过口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了。
这些从不同渠道接受的字词构成了最基本的语言积累,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经验的积累,运用学生已经熟识的语言材料,来认识新的生字词。
如:我们在学习《棉鞋里的阳光》时,其中有个生字“合”字,教师先用课件出示“合”问:“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位新朋友?”
生:我是用一个人有一张口。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人加上一加上口。
师:“能借助老朋友记住新朋友,这个方法很好,那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合”字呢?
生 1:我在新买的衣服上见过“合格”的“合”。
生 2:我在爸爸的桌上见过“合同”的“合”。
生 3:我在姐姐的婚礼上读到过“百年好合”的“合”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身边有什么事物能用 “合”表示呢?
生 4:我把这本书合上了。
生 5:我会合上铅笔合的盖子。
生 6:(指着紧闭的眼睛)这就是“合”。
生7:这个“合”也是“合理”的“合”。
师:小朋友真棒,个个都是识字大王啦!
这样对于“合”字我想不用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去讲解,学生用以前的经验就掌握了音、形、意。
六、利用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识字。
古诗、儿歌、谜语、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及儿童图书报刊等课外读物是儿童喜闻乐见的。
这是比课本更受学生欢迎的识字教材,读这些读物时,比读课本的兴趣更浓厚,没有作业负担和思想压力,精神是愉悦的和放松的。
只要教师、家长组织得当和善于鼓励,儿童从中所识的字可能比课本还多。
在课外读物中识字,这是一个更大的课堂。
我也尽量鼓励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每位学生只要阅读了一篇短文或背诵了一篇古诗都可以从我手中得到一颗好学星,每周我们还进行好学娃娃评比。
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极高。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我们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不同的情境中,利用一切资源,考虑每个学生的需求、能力和基础,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给孩子自主实践时间,给孩子自主发展空间,给孩子合作探究的机会,给孩子展示成就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路克修、于年河、左松涛,《现代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语文教育出版社2001?4【3】俞恒丹,《让学生自主识字》?福建教育2005?3
【4】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2003.10
【5】沈大安,《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评价建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