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的成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惑的成语
【成语】:解惑
【拼音】: jiehuo。

【解释】:给人指点迷津,使其明白真理或使其心里的疑难问题得以消除。

【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圣贤著述,无非为后世生
民虑者,亦未尝不欲使人解惑也。

”【举例造句】:各种重要事情|你是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被迫放弃了读书机会?面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
事业快速发展的现实,许多同学都有过被迫放弃学业的经历。

★袁
静【成语故事】:宋代时期,著名的学者朱熹专门收集和整理了上自
孔孟,下到诸子百家有关教育方面的思想理论。

朱熹说:“凡为学者,必先识得圣贤教人之意,如此心始无惑”。

意思是:凡做学问的人,
一定要首先弄明白圣贤要教人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心里没有疑惑。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解除疑惑。

【正音】:惑;不能读作“ huo”。

【辨形】:惑;不能写作“或”。

【近义词】:解难【反义词】:遇惑。

【灯谜】:太阳系;释义:是古代中国为了解决人民在思想上和生活上产生的各种困惑而设立的学术机构。

“科学无国界”,西方的教育与学术观念并不一定适合于中国的社会环境,所以
就需要改革,提倡新学风以及建立新制度。

教会开始采取积极态度介入教育问题,而有些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回到传统的书院继续传授。

在20世纪初,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遍地开花。

辛亥革命
以后,新式教育逐渐为旧式教育所取代。

到20世纪30年代,除个别偏远地区外,几乎全国的城市都有了公立小学。

教会学校基本被淘汰,
私立学校大量涌现。

以西方教育为主的学校体制日趋稳定,办学内容也开始向中国化转变。

初中和高中学校在新式学堂的带动下纷纷建立起来。

20世纪初,中国教育界发起了向美国学习的运动。

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这场运动推动了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到80年代,中国教育已经成为以西方教育模式为主导的现代教育体系。

新式学堂普遍废除了读经、背书和死记硬背等学习方法,采用自由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程主要学习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