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学习的美学概论,我主要想从以下几个部份来向同学们讲解: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以及影视美学四个大的方面。

社会美之——爱情美学
什么是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百度百科对爱情的定义是这样的:
学习爱情美学的开始呢,我们先从几个脍炙人口的古代爱情故事入手。

学文学常识的时候,同学们都应该学过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故事。

同学们知道是哪四大爱情故事吗?
我们知道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是:
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说天仙配)并称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牛郎织女是一个神话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转化而来。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有百鸟到银河搭鹊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传说。

所以,这一天被称为七夕、七夕节、乞巧节、少女节或女儿节,现代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名字叫做牛郎。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在河里洗澡,尽情地享受人间的欢乐。

她们游玩时,织女遇见了牛郎,二人互生情意,在老牛的帮助下,他们结成了夫妻。

牛郎和织女婚配后,男耕女织,夫妻恩爱,一胎双胞,有儿有女,生活甜蜜。

但是好景不长,这事被天上玉皇大帝知道了,要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拆散了他们的美好姻缘。

老牛望着泪流满面的牛郎和痛哭流涕的两个孩子,它也情不自禁地掉下泪来,老牛对牛郎说:“你不要哭伤了身体,还要抚养两个孩子。

我有办法为你解难,也是我应该报答你的时候了。

待我死后,用我的皮做三双鞋子,你和两个孩子穿
上它就可以上天,一家人就可以团聚。

”老牛当天就死了,牛郎按老牛说的话做了,他们穿上老牛皮做的鞋,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找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心一狠,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织女就被隔在天河两岸,他们只能相对哭泣。

牛郎织女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了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他们夫妻的恩爱所感动,就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所以我们说中国的情人节是7月7日。

这故事说明了古代人与我们现代人一样,向往美好的爱情,也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追求和崇尚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湖南澧州孟姜山周边地区(今津市、澧县分管的嘉山一带),相传秦始皇时,逃役回乡的青年范喜郎与孟姜女新婚当晚,正要入洞房之时,范喜郎又被抓住发往北方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最终哭倒长城,沥血找到了丈夫的遗骨,立誓要把丈夫的遗骨带回家乡安葬。

她背负遗骨的归乡路上历尽坎坷,在陕西西安府同官县饥渴而死。

当地老百姓为孟姜女的真情感动,收埋他们的遗骸立祠纪念,至今香火不断。

孟姜女的故乡嘉山有很多关于孟姜女的文化遗存,实物景点琳琅满目,故事戏曲脍炙人口。

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它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流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海外华人对故国的眷念。

不料许仙病后初愈,又被法海诱上金山寺。

白娘子和青儿赶到,法海却不准许仙出见,白娘子无奈,与青儿调动水族,水漫金山,法海请来神将护法助战,不想中了法海禅师的计谋,被装进了一个很小的钵盂里,压在了雷峰塔下面,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和天伦之乐。

关于“白蛇传”故事的开端,在几百年来的转述中,有两套序幕最为常见,一是“报恩”,一是“思凡”。

“报恩说”的一般情节是,白蛇在未修道或修道初期遭劫,被一“恩人”所救;后来这“恩人”转世为许仙,白素贞便下凡去报答他,并嫁给他。

至于“思凡说”,并不提及前世恩情,只说白素贞她难耐清修寂寞,羡慕红尘锦绣,便下凡来游玩,邂逅许仙,一见钟情。

若从其他传说或文艺作品互参,不论是“报恩”还是“思凡”,都是相当有市场的。

总体说来,似乎民间传说以“报恩”的多一些,而文人创作或改编的更喜言“思凡”。

大概那些衣冠文士以为“报恩”之说有点功利,太过俗气,而以“思凡”才彰显人性的自由。

不过也不尽然,像《红楼梦》前面也“胡诌”了一段“木石前盟”呢,所以林妹妹才要还宝哥哥一生的眼泪。

白蛇传的爱情,还有另一个特点。

借伞还伞,当日成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这草率吗?那么现代习惯的马拉松式的漫长恋爱过程是否就谨慎了呢?只怕其中还更多地有猜疑、反复,只是人们偏还喜欢这种“心跳”的感觉。

因此,不管是“报恩说”还是“思凡说”,白蛇传更主体的还是“捷婚论”。

尽管白蛇传发展至后世,故事情节已经很丰富了,但都一无例外地让白素贞与许仙尽速成亲,用大量的笔墨写他们成亲之后的爱情,这才是白蛇传有别与其他故事的特点。

而大多爱情故事都只讲到婚姻处,要么喜剧,要么悲剧。

现在也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定律显然不适合于白蛇传,这才更显白蛇传故事流传的可贵之处。

轰轰烈烈的“婚前恋”固然甜蜜好玩,但持久的“婚后情”更弥足珍贵。

1993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这一年,五十集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面世,赵雅芝(饰白素贞)、叶童(饰许仙)、陈美琪(饰小青)等主演。

这一版的电视剧,堪称经典,刚刚上映即风行一时,引起极大的震动。

十多年来,《新白娘子传奇》被重播了无数次,观众百看不厌。

可以说,《新白娘子传奇》是迄今为止成就最高的影视版《白蛇传》。

以说,《新白娘子传奇》是对几千年来流传的《白蛇传》故事的一个总结,这是《新白娘子传奇》之所以如此大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这一总结,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了大众对《白蛇传》故事发展的期望。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流传千年,是我国最为经典的爱情故事之一。

随着来自这个故事的小提琴协奏曲《粱祝》的传播,更是让这个故事和余音绕粱的曲子蔓延到全球,让更多的世人了解,知者听者为之动容,为之称赞。

梁祝的故事不仅感动了一代代少男少女,而且也令许多多情的成年人伤感。

人们如今已经习惯将这个故事界定为“悲剧”,称其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个故事至少在唐朝就有记载,此后在民间广泛流传,到了元代、明代,梁祝的故事已经大量进入戏剧,不仅作为单独的一个剧,而且在当时其他戏剧中也为剧中人物提起,由此可见其在当时就已经成为一种民间经典或大众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社会改革,特别是50年代的
婚姻制度的变革,使得这一戏剧在中国获得了新的社会意义。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就其流传的广泛程度而言,恐怕《红楼梦》也难以与之媲美。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是纯洁和忠贞的完美体现。

批判封建社会对婚姻自由的束缚,赞颂年轻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忠贞不渝的深刻内涵而得以世代相传。

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个民间传说也会随着各种传播途径而相传下去。

这是很多接受采访和调查的青年男女所认同的,这主要是70年代以前的人基本认同的。

流传这么多年,至少有她存在和传诵的理由。

这是目前理解这个故事的基本模式,或者说是“梁祝”爱情故事的基本定位,这是一种传
在梁祝的传说中,人们增加了梁祝化蝶成双这一神话情节,这使后来读到该传说的人,在绝望之时,又看到了希望。

人死,化蝶,这本天方夜谭。

然而,人们不在乎其真与否。

梁祝化蝶成双这一情节的增加,重新点燃了人们的希望。

梁祝化蝶成双放到当时的社会制度的大背景下,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由恋爱的一种认可,从而或多或少的也道出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而从另一个更深的层面去看的话,这一情节的增加,表明了人们开始反抗、叛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制度。

“彩虹万里百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

彩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舞出过一个美丽的童话。

“千年万年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春光烂漫中,展现出的是一份并不完美,但刻骨铭心的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
在西方哲学史和文化史上,柏拉图是一位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他的老师是苏格拉底,学生是亚里士多德。

这三个人对西方的文明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于是柏拉图去做了。

许久之后,他却空着双手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怎么空手回来了?
柏拉图说: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着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于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么都没有摘到……
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后来,柏拉图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一种爱情观念,这一就是后世所说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它的意思是只有精神上的恋爱。

但没有肉体上的结合。

这样纯洁,洁白的爱情是不可玷污的。

才称为柏拉图式的爱情。

也有人说它是一种永久的,不求回报的爱.即使不能相守,只要看到对方幸福,这份爱便会绵延下去,直到永恒.有些人,上帝给了他们缘分,让他们相遇,但是却忘了给他们交点,于是这份爱,只能变成远远的守望,而这两个人,也将永远如同平行线一般,不能在一起.
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

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几种意义:
1.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2.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
3.理想式的爱情观,即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4.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个人,对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
人们往往都只关注2、3,其实1、4才是真正柏拉图式爱情的正解。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中。

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

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

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没有哪一半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男女四平等的。

而且在观念世界的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

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寻找着她/他。

爱情的解读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对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你)而言是完美的。

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一是在“文革”期间,无人对青年进行有关爱情问题的教育。

当时整个文学艺术中,凡谈恋爱,概不例外地被斥为“封、资、修”、“低级趣味”,不准提。

所有的电影、戏剧几乎都没有描写爱情的(有也被删掉了)。

出现了另外一种偏向。

有的人一拍电影,就考虑“票房价值”。

不少电影中都有谈恋爱,恋爱都拥抱、接吻。

这些东西过去没有,现在又比比皆是。

爱情的确很美好。

爱情,这个闪光的字眼,在青年人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爱情为人类生活的百花园增添了色彩,它能给青年带来向上的力量、高尚的情操和光明的希望。

谁不追求爱情呢?青年人在30岁之前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学习、事业和理想,一个是爱情、婚姻和家庭。

处理得好,就能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得到真正的爱情幸福,成为事业的推动力。

反之,朝秦暮楚,这山望着那山高,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愚弄别人感情,就容易跌跤,走上歧路,造成终身憾事。

因此我建议青年朋友们,当你站在爱情大门前,一定要认真地思索一下什么叫爱情,正确对待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爱情是一种复杂、圣洁、崇高的感情活动,它关系到事业、理想和人生。

它是由两颗
心灵弹拨出来的和弦,而不是单独一方拨弄出的独奏曲。

如恩格斯所说,爱情要以“互爱为前提”。

要获得真正的爱情,除了男女双方要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之外,还要在性格、感情、志趣、气质等方面投合默契,互相倾慕,情真意切。

它是由衷的、强烈的,来不得半点勉强凑合。

我们这一代男女青年,有更充分的条件去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爱情生活。

但是,倘若我们忘记了爱情应当是一个人心灵中最美好的情感的表现,不能摆正爱情在自己生活中的位置,那么也难免酿成新的悲剧,或者亵渎了男女青年之间这种圣洁的感情。

现在有些青年人就不理解什么叫爱情,谈恋爱的过程太简单。

只要有人一介绍,就到公园树荫底下一坐:“你家挣多少钱?”“生了孩子你家有没有人看管?”如到此达成协议,过几天就做大立柜、大沙发,然后到房管所要房子;等两年有了房子就登记结婚,没多久又离婚。

我接到有关这方面的信件就有上百封。

很多青年苦闷得很,好些事跟自己的父母不好说,向我们倾诉。

爱情的格调:心灵美是爱情的基石
爱情,对于青年人来说,是一个甜蜜的字眼。

古往今来,曾有多少人赋予她以美的色彩、诗的意境啊!在那些优美感人的爱情诗歌里,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高尚、健康的爱情格调。

爱情的哲理:爱情应当是专一的、纯洁的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中写道:“青年男子哪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哪个不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之至圣至神……”一个青年在他人生的道路上,都要跨入爱情的大门,都有获得爱情的权利。

换句话说,青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会有对爱的追求,有爱和被爱的权利。

但是,青年人却没有滥用感情的权利。

所谓“滥用感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谈恋爱就如痴如狂,任那爱情之火熊熊燃烧,把工作、事业撇在一边,好像恋爱就是最高目标;另一种情况是一失恋,精神上支撑不住,感情脆弱,寻死怨活,置生命与事业而不顾。

当前有些女孩子特别容易厌世轻生。

有个女青年给我写信这么说:“原先他追我,现在又把我甩了,弄得我心里特别难受。

我珍惜着自己第一次的爱,因此我轻生,准备死掉。

”我说,你怎么这么傻呢?对这种忘恩负义的人非但不值得留恋,而且应该为他卑鄙的思想及早暴露感到高兴。

灵魂已背离,何苦恋躯体。

随随便便去自杀值得吗?
爱情之于青年,必不可少。

忠贞纯洁的爱情可以给生活增添幸福,青年人应该追求真挚纯洁的爱情。

但是,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如果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仅在于我们个人的幸福,而我们个人的幸福又仅仅在于一个爱情,那么生活就会变成一片遍布荒茔枯冢和破碎心灵的真正阴暗的荒原,变成一座可怕的地狱……”人的生存需要爱,但又并非为了爱才生存。

青年人除了爱情之外,还应有更为崇高的追求,这就是事业。

所以,怎样对待爱情与生命,怎样摆正爱情和事业的位置,是跨入爱情大门的青年人最值得重视的人生课题。

前面我们引过《少年维特之烦恼》里的话,你可知道歌德是怎样写出这本书的吗?歌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夏绿蒂。

夏绿蒂没有“倾城之貌”,不过逗人喜爱而已,但歌德却为之倾倒了。

歌德同她跳舞,向她表示爱慕之情。

但夏绿蒂已经是别人的未婚妻了,而她的未婚夫就是歌德的朋友凯士特南。

歌德失恋了,他怀着失恋的痛苦离开夏绿蒂,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在故乡,痛苦的折磨使他几次想要自杀,他每天睡觉都把一把锋利的匕首放在枕头下。

然而,他终于没有轻生,没有消沉,而是拿起笔,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成
了这本当时轰动了整个欧洲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

爱情是美好的,但谁也难保爱情没有挫折,没有坎坷,问题在于你怎样对待它。

倘若不是在失恋的痛苦中消沉,乃至轻生弃世,而是以此激发自己的事业心,并通过自己坚忍不拔的努力去摘取成功的桂冠,那么它将给你带来更大的幸福。

这就是古今中外正确对待失恋的强者给予我们的启示。

动物的爱情
大家肯定还记得动画片《黑猫警长》中的故事情节,在玉米地捕杀蝗虫的战斗中,雌螳螂与雄螳螂从相识到相恋,最后走向婚姻的殿堂。

新婚之夜,雄螳螂将螳螂家族的生存法则告诉新娘:雌螳螂只有将雄螳螂的下身吞噬掉才能完成交配。

新娘如何下得了这个狠心,这时发生了最感人的一幕,雄螳螂跪在新娘的膝下,说:“亲爱的,爱我吗?爱我,就请吃了我吧。


这是动画片中的描述,事实上也是如此,在繁殖季节,雌螳螂利用身体分泌出的香味将雄螳螂吸引过来,然后不失时机地将雄螳螂的下身吞噬掉。

这是最残酷的爱情法则。

别只说人有情种,其实动物也有情种。

研究人员发现,不少动物都拥有和人类相同的性格和感情,便如鲸鱼在求爱时会跟爱侣“耳鬓厮磨”、猩猩则喜爱“一夜情”及贪新厌旧,至于外表丑陋的乌鸦,却是忠心不二的丈夫和妻子,它们一生之中只有一个伴侣。

美国生物学家贝科高称,在北洋区生活的“巨无霸”露脊鲸,相信便是动物中的“大情人”了,他们观察到远在十七公里的露脊鲸,在交配前必定会互相摩擦亲热三分钟,然后才会双双去“共赴巫山云雨”。

而其貌不扬的乌鸦则是从一而终的,它们不会对自己的爱产生不忠的行为。

而和人类关系密切的猩猩则刚好相反,它们具有人类在爱情方面常犯的毛病---花心。

贝科高说,雄性猩猩看来不喜欢对异性作任何的爱情承诺,它们在“得手” 一次之后就会立马变心,另寻新欢,不会再与同一只猩猩求爱或性交。

另外,猩猩原来亦懂得尴尬,它们在攀爬时一但失手时便会躲藏及不快。

剑桥大学的贝特森教授亦指出,尽管我们未能进入动物的脑袋,但从它们的行为表现来看,可以相信人类和动物对痛苦等的感觉,是没有很大的分别的。

老猴王在和一个挑战者争斗中败北,失去了王位。

群猴按照猴
界不变的规则,开始追杀失去王位的老猴王。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
跳入海中,溺水身亡。

群猴退去,猴后偷偷地来到了海边,从水中打
捞出给她带来荣耀而在失去王位后必须被处死的老猴王的尸体,百感
交集,肝肠寸断,泪如泉涌……
她就这样抱着老猴王,不吃也不喝,只是悲伤地哭。

七天后,她
殉情而死。

这不是我杜撰的故事,而是真的。

在猴子群落,每一个老猴王死
后,都会产生这么一个感人肺腑的凄惨的爱情故事。

有时,动物对爱情的忠贞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

有一个人,在装修房间时,意外发现一只被钉子钉在墙上的壁虎,
更为惊奇的是,这只尾巴被钉的壁虎居然是活的。

他仔细地回想,这
只钉子是在十年前钉进去的,也就是说,这只壁虎就这样已经生活了
十年。

她是怎么活过来的呢?强烈的好奇驱使他停下活来认真地观察。

一会儿,另一只壁虎来了,他的嘴里叼着一只蚊子,嘴对嘴喂到她的
嘴里。

整整十年的喂养!此曲只应天上有,可这也是真的,它真实地发
生在日本,发生在一对异国忠贞不渝的小动物身上。

还有,天鹅、大雁、鸳鸯……他们在配偶死后虽不是如猴后一样
殉情于猴王,但他们会从此离群索居,永不再娶或永不再嫁。

这些坚
贞的动物,用他们遗传的基因,一代又一代传承着一段段爱情的传奇。

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之相伴随,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也越来越趋于开放,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

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孤立存在。

更何况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了相当的判断能力,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恋爱中正确地处理自己人生观与爱情观之间的关系,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可回避的问题。

据调查,49.3%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