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2019长春版语文3年级下册(最新版)搭石(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石(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
针对《搭石》这篇景美、文美、意境深远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在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意境”、“改编诗歌提升朗读积累语言”“读文句想画面品意境悟情感”等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突破重点:
充分使用白板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共鸣。

并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再现乡亲们走搭石的情景,从而深入体会、感悟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突破难点:
在对课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课文描述的情景走向生活中的场景,挖掘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搭石道具。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结合情境,介绍自己,引出课题。

师:(课前播放欢快音乐,白板出示“大家好”的图片)同学们,今天我非常荣幸地来到咱们刘家梁学校,带领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去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参观学习。

快乐的心情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那就让我们伴着这欢快的音乐一起出发,好不好?
生:好!
(白板出示情境图,师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边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刘章爷爷的家乡: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

远处有
生1:山
师一边用手势比划山峦连绵起伏的样子,一边引导学生:请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描述一下。

生2:连绵不断
生3:连绵起伏
师:说得真好。

再看,山下有什么?
生1:树
师:形容一下这些树的特点
生2:高大挺拔
生3:茂密
生4:郁郁葱葱
师:你们的词语真丰富啊。

再看近处有什么?
生1:清清的小溪
生2:清澈见底的小溪
生3:潺潺的小溪
师:在清澈见底、潺潺流动的小溪边有
生:房屋
师: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搭石。

(白板出示搭石图)
师:刘章爷爷还把这些搭石成了一篇精美的文章,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欣赏的内容。

(师板书课题)
师:请所有女同学读一次课题,请所有男同学读一次课题,大家一起读一次课题。

二、初识搭石,寻找美。

师:通过刚才反复读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搭石。

生2:我想知道怎么搭的。

生3:我想知道什么是搭石。

生4:我想知道这些石头搭在哪儿。

生5:我想知道人们怎么走搭石。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爱动脑筋啊,要想学习好,必须多动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3页,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什么是搭石?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观察,看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找出了相关的语句)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什么是搭石的语句。

谁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白板出示上面这段话。

师:请左边这两行同学来读读这句话。

(老师在课题“搭石”下面画四个方正的圆,代表搭石。


师:如果没有搭石,这里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知道?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
脱鞋挽裤。

白板出示这句话。

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乡亲们出工收工要(生:脱鞋挽裤),赶集访友要(生:脱鞋挽裤),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挽裤)。

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很不方便
生2:很麻烦
生3:很艰难
师:由此看来,这一块块平凡的搭石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请右边的两行同学再读什么是搭石。

(学生读课文,老师在教室前方空地上摆放搭石道具。


师:咱们再观察刘章爷爷的家乡,就会发现这里不仅有山峦、树木,还有小溪和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还有这一块块搭石。

所以刘章爷爷深情地说(引导学生自然说出)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白板出示这句话,生齐读,师随机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师:搭石就是一些天然石块,那样的普通,那样的平凡,刘章爷爷之所以写搭石,就是因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那么,村里的人们每天早出晚归,在这些搭石上走来走去,走出了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在这道风景线上,走出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学习。

(一)品味“摆搭石”美
白板出示摆搭石的段落。

师指名朗读。

要求其他同学结合画面思考:这段话中,写什么人走搭石,他在走搭石的过程中做了什么事。

师:这段话写什么人走搭石?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
师:他在走搭石的过程中还做了什么?
生:搭石头
师:什么情况下搭石头?
生: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师:注意文中用的“无论”“只要”这些必不可少,你能再读一次吗?
生: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师:很好。

那么,他是怎么搭的?
生: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师:请把表示动作的词语读得重一点,好吗?来,再读一次。

生再次读。

师:他这样做是为了谁?
生1:为了大家
生2:为了别人
生3:为了乡亲们
师:同学们想得真周到。

他这样做既方便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也方便了——(引导学生说出)他人。

师:这位伯伯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任劳任怨地做着这一切,不求回报地做着这一切。

你能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来描述他这种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吗?
生1:为别人着想
生2:善良
生3:乐于助人
生4:无私奉献
师:说得好!就请这位同学上来,在第一块石头上黄色粉笔写下“奉献”两个字。

上台的学生不会写“献”字,老师笑着对他耳语:“这可不像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以后要多多努力啊。


师:现在咱们再来看,这位伯伯摆搭石的画面,是不是一道风景?
生齐答:是
师:是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生齐答:是
师:下面,请想读出这种无私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特别注意段落中用得准确的词语。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师:大家读得真美啊,希望同学们不但能够读出奉献美,更要做
到奉献美。

在下面的学习中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咱们最美的一面奉献给在场的所有领导和老师,好不好?
生齐声回答:好
1、一行人走搭石
白板出示一行人走搭石的段落。

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读读这段文字
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生:行(hánɡ)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
生: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

师:还有这几个词语也一定要读准,一个一个读“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人影绰绰”这个词理解起来有点儿难度,咱们一起来理解一下。

白板出示“绰”的三个意思,指导学生选出在“人影绰绰”中恰当的解释,并理解说出“人影绰绰”的意思。

师:这段话写什么人走搭石的情景?
生:一行人。

师:(白板出示)从哪儿可以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自由说出了: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大家能描述一下这些美丽的画面吗?
白板出示“清波漾漾”画面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谁还想来描绘一下“人影绰绰”的美景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师:同学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搭石好走不好走?
生:不好走
师:在刘章爷爷的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意思就是走搭石(生:要快一点)过桥(生:要慢一点)。

那么这一行人怎么能顺利、平安地走过搭石呢?你能用一个词更加形象地描述这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吗?
生齐声说:协调有序
师:很好。

下面咱们就请一组同学上台来模仿一行人走搭石。

请出学生,老师指点,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师: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合作着读一读,让这几个同学走一走。


问问大家,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生:搭石)天气寒冷,搭石光滑,走的不好就会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稳稳当当地走过去?(生:有)好,从这儿开始。

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生: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速度渐快]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速度再快]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听!(听到踏踏的声音)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音乐),像——(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没有人抢路,没有人止步,没有人指挥,没有拥挤,没有混乱,动作却是那样的整齐,那样的有序。

这就叫做(生:协调有序)。

体会得真好啊!
师:这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在搭石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注意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生:好)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朗读,老师也想学着读一读,大家想不想听我读啊?(生:想)那就请大家给我点儿(学生掌声响起)
师配乐朗读,学生们露出羡慕的眼光。

师:大家想不想读一读?
生大声说:想
师:好,那就让老师来欣赏欣赏大家的朗读吧。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读出这一行人从搭石上走过的动作美、声音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师:这道风景之所以如此美丽,是因为这一行人走过搭石的时候(生:协调有序)。

在咱们的生活中,协调有序的场面还有很多,比如:上下楼梯,(引导学生说出:同学们都靠右行,这是协调有序;在城市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车辆和行人(生:都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协调有序;去火车站买票的时候,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上下车辆的时候,我们都要(生:排队)这更是协调有序。

说到这儿,大家好好想一想,这协调有序的实质是什么呢?
生准确说出有困难,师白板出示“不争不抢,互相礼让,彼此关照”,引导学生齐读。

师:这不争不抢,互相礼让,彼此关照是(白板出示“善良之美,文明之美,人性之美”引导学生齐读)
师:在咱们课文中还有许多地方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让我们继续学习。

2、面对面“让”石图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夏天的午后,几位老人坐在村头大树下乘凉。

这时,通往村里的小路上,来了两个骑自行车的人,一个往东要出村,一个往西要进村。

两个人面对面骑着,越走越近。

树下的老人们着急地说:“坏了,坏了,要撞了。

”只听“啪”的一声,两个骑车的人撞在了一起,连人带车摔倒在地。

老人们长叹一声,又说:“唉,这下好了。

这下好了。


学生们笑。

师:别笑,大家说这下是好了还是坏了?
生:坏了。

师:现在有两个人面对面走到溪边,都要走过搭石,他们会怎么过?来,请两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两生上来,站在了搭石道具的两头。

师:开始走。

两生同时抬脚,面对面越走越近,抱在一起,不动了。

师:走不过去了吧?来,哪个同学上来试试?
一生举手。

师:你自己找一个心灵相通的搭档吧。

另一生上来,两个人分别站在搭石道具的两头。

师:开始走,同学们注意观察啊。

穿蓝衣服的男生抬起脚来,对面穿黄衣服的男生向后退了一步,蓝衣服顺利走到对面后,黄衣服抬脚顺利地走到了对面。

师:同学们,他们走得好不好?
生:好
师:他们怎么没有像老师讲的故事里那两个骑车的人,撞在一起,倒在水里呢?没有像前两位同学卡在搭石中间?他们怎么能顺顺当当地走过搭石,走到小溪的对面呢?
生:因为他们让对方先走
师:让对方先走,说明他们能够
生:互相谦让。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两们互相谦让的同学。

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着画面,结合画面上的这些文字,和老师一起来复述课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过一行人走搭石所展示出的(生:协调有序),现在咱们又看到了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生:互相谦让),这些画面是不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生:是)美不美呢?(生:美)请刚才互相谦让,顺利走过搭石的两们同学上来,请穿蓝衣服的同学用粉红色粉笔在第二块搭石上写下“协调”,请穿黄衣服的同学用蓝色粉笔在第三块搭石上写下“谦让”。

3、背老人“过”石图
师:大家想想,假如青年人遇上老年人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背老人走过去。

师:好,请你上来。

现在,我就是那位要走搭石的老奶奶。

师和这位男生都站在搭石一头,师学老奶奶的口吻:“唉哟,这天寒地冻的,搭石这么滑,我可怎么过去啊?”男生弯下了腰,红着脸低声说:“背……背……”学生们笑。

老师摸摸男生的头:看把你急得满头大汗,老师知道,你还小,背不动我这个老太太,不过,你的心意大家已经看到了,你真是咱们班男生的榜样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用热烈的掌声谢谢这位懂事的男生。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如何描写这个情景的。

白板出示文字,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
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段话中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伏,理所当然
(课件中“伏”“理所当然”变红)
师:也就是说,只要是遇上老人来走搭石,不管是哪个年轻人,都会怎么做?(生:背老人过溪)年轻人把背老人过溪看成是(生:理所当然的事)。

听了大家的回答,我就在想,(白板出示三句填空题)
师读前面部分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生: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课件填空,出示红色文字)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课件填空,出示红色文字)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课件填空,出示红色文字)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课件填空,出示红色文字)
师:(白板出示)透过这个“伏”字,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
生1:尊敬老人
生2:爱护老人
生3:尊老爱幼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

请刚才说话的第一位同学上来在第四块搭石上用蓝色粉笔板书:尊老。

白板出示:尊老敬老的助人美
师:刚才第三位同学说出一个很美的词“尊老爱幼”,虽然文章中只描写了“尊老”的情景,但是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假如有小孩儿来走搭石,看见的人会怎么做?
生:背他走搭石。

师: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
生:背他走过去
师:假如遇到挑着担子的妇女来走搭石呢?
一生脱口而出:不能背。

师假装生气地说:不带这么重男轻女的。

一生又说:帮妇女挑担子。

师: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四、深化总结,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小小的搭石上,有许许多多感动我们的画面。

这一个个和谐而温馨的画面里闪耀着一种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

刘章爷爷每每回忆起家乡的搭石时,总会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更会由衷地赞叹
白板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引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写出了搭石的什么精神?
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师:很好,再想想,仅仅是写搭石吗?
生:还写乡亲们
师:说得好。

请所有男同学读一读,请所有女同学读一次,请大家一起读一次。

那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请从下面三个答案中选出理解最恰当的一个。

师:同学们把握得非常准确。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学到这儿,我们就会明白,这篇文章就是通过描写搭石,来赞美乡亲们善良淳朴、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美好品质。

确实,一块搭石,就是一段协调的舞,婀娜多姿;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奉献的歌,美妙动人。

刘章爷爷用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些平凡而普通的搭石,通过这些搭石我们看到了刘章爷爷的家乡:景美,情美,乡亲们的心灵更美!
五、拓展延伸
1、爱的教育
师:心灵之所以美,是因为心中有爱;只有心中有爱,才会无私奉献!在九十年代,有一首歌曲《爱的奉献》唱遍了大江南北。

(白板出示“爱的奉献”的歌词)在场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对这首歌曲都非常熟悉。

我提议,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与我们一起回顾这首经典的歌曲,好不好?掌声有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到前面来,领着大家一起唱响“爱
的奉献”。

音乐起,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以及所有的同学打着节拍,一起唱响“爱的奉献”。

2、走向生活,发现美
师:谢谢各位,请下面就座。

刚才,各位领导和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歌喉,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老师的奉献。

同学们,这首歌里反复咏唱着这样一句话:“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那么,为了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你会把你的爱奉献出来吗?怎么奉献?
生1:在校园里,我会扶起摔倒的小朋友。

生2:我会帮助同学打扫教室。

生3:在公交车上,我会给老人和孩子让座。

生4:我会听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学生。

3、活学活用,写出美
师:大家说得真好。

我相信你们中间一定有人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你发现了同学身上的美了吗?(白板出示罗丹名言)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像刘章爷爷那样,从普通的物、平凡的人身上发现他们的美,学习他们的美,大家愿意吗?很好,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表现的机会:白板出示小练笔:
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平凡的人、每一件普通的事物中。

让我们像作者刘
章一样,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师:你们能做到吗?好美的回答。

我们今天的课程到这儿就要结束了,在下课之前,老师还有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今天大家下课后,能够从地上摆的这些搭石上走出教室,好不好?
生:好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让你们走搭石吗?
生1:希望我们向搭石学习
生2:希望我们做无私奉献的人
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非常感谢大家和我一同度过一段美好快乐的四十分钟,希望我们都能向搭石学习,向刘章爷爷学习。

好,下课!再见!学生们齐声说“谢谢老师”,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从搭石上走出了教室后,学生们也三三两两协调有序地从搭石上走出了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