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整理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节目制作
一、电视节目制作基础
(一)彩色电视的三大制式
●NTSC(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制:正交平衡调幅制
1953年美国525行30帧/秒逐行扫描
用于美洲大部分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
优点:接收机简单、最佳图像质量高、信号处理方便
●PAL制: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Δ
1962年德国625行25帧/秒隔行扫描
用于欧洲大部分地区、巴西、中国等
优点:克服了N制对相位的敏感性
●SECAM制:行轮换调频制
1956年提出1966年定型法国525行25帧/秒
基于PAL的视频标准,用于法国、波兰、海地和越南等
优点:避免串色和失真
(二)高清电视(HDTV)
日本最早提出HDTV
美国ATV
西欧HQTV 高质量电视
●特点: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技术,具有较强抗干扰性,图像清晰度
显著提高
●高清电视标准:
SD-NTSC:720×480
SD PAL:720×576Δ
HD:1920×1080i/p或1280×720p
垂直尺寸和帧速率为1080i50(隔行扫描1080行50帧/秒)或
720p60(逐行扫描720行60帧/秒)
标清宽高比4:3 高清宽高比16:9
我国高清电视标准为1920×1080i50
(三)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参见之前广电概论部分)
●EFP电子现场制作
●ESP电子演播室制作
●ENG电子新闻采集
二、电视用光技术
(一)电视用光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完成画面造型、将画面的平面结构转化为视觉上的立体结
构,表达纵深感,描绘立体性状,表达物体的表面结构和质感。

●任务:1、满足在摄录上的照度基本要求;
2、利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
3、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二)电光源
●电光源的主要特征参数:
1、光通量:光电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周围空间辐射并引起视觉的
能量。

2、发光强度(光强):在某一特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辐射的
光通量。

3、照度:受照体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4、亮度:光源在给定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5、色温:光源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所发出的光颜色相同时,
黑体的温度。

色温越低越红,越高越蓝。

Δ
6、显色性:光源显现被照物体颜色的性能。

Δ
7、显色指数:颜色失真较少则显色指数高,光源显色性好。

8、发光效率:光效,每1W的光通量。

9、光源寿命:全寿命、有效寿命、平均寿命。

10、启动与再启动
●常见色温:
晴天自然光(蓝天)11000~22000K Δ
阴天自然光6500 Δ
午间日光5500 Δ
日光荧光灯6500
白炽灯2900
卤钨灯3400
金属卤化物灯3800~6000
●常见显色指数(国际上定义日光参照光源为100Ra):
自然光、日光100
白炽灯95这两个属于需要色彩精确对比的场所
卤钨灯95
荧光灯60~80这是需要中等显色性的场所
金属卤化物灯65
●电光源的种类:
1、热辐射类:
(1)白炽灯:最早的光电源,显色性好,寿命长,额定功
率大,价格低,较理想;色温低,耗电多。

(2)卤钨灯:最常用的电视照明光源,色温高,稳定,发
光效率高,寿命长,体积小,透光性好。

2、气体放电类Δ:
(1)金属卤化物灯:
发光效率高,显色性高Ra65
光线较好,光谱接近太阳,作为太阳效果光
光色接近白炽灯
色温5500K左右,热光型。

(2)氙灯(小太阳):
显色性好Ra95~97
启动瞬间点燃
光谱与太阳相似
光色最接近白光
色温为5500~6000K,热光型
常作舞台追光灯,投影灯,聚光灯
(3)荧光灯——三基色荧光灯:
发光效率较高65流明/瓦
显色性较好Ra85
光柔和、面积大、常用作演播室照明
色温3200K,低温光源,冷光型
(三)照明灯具
1、聚光型灯具:
●特点:光斑集中、亮度高、边缘轮廓清晰,大小可调节,光
线方向性强,易控制。

●作用:
(1)能使被摄物产生明显的阴影。

(2)内景照明中多用,可模拟无云彩这档的日光直射。

(3)常作为人物和场景的烛光、轮廓光。

●种类:
(1)菲涅尔聚光灯:用作主光、轮廓光、造型光或效果光。

(2)椭面聚光灯:用作效果光、追光。

(3)回光灯:光质硬,射程远,常用作轮廓光。

(4)注光灯:光线明亮,结构简单,小巧轻便,适用于外景照明。

(5)筒子灯:包容角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聚光能力强,常用作效果光,塑造光柱、光幕等光影造型。

(6)追光灯:强有力的聚光能力,模拟戏剧舞台效果,追逐单个演员动作。

2、散光灯:
●投射光班发散,亮度低,边缘模糊,散射面积大,柔和均匀,
阴影不明显,常作辅助光、基础光、背景光。

●种类:
(1)新闻灯
(2)四联散光灯
(3)天幕散光灯与顶光散光灯
(4)外景散光灯
(5)三基色荧光灯:用作天幕光、顶光、正面辅光
3、灯架装置:
●落地式:地灯立式灯
●悬挂式:固定式悬挂灯架移动式悬挂灯架
●架子式
三、电视用光艺术
(一)布光的光型
1、主光
●表现主体造型的主要光线,照亮被摄物最有表现力的部位。

●起主要的造型作用,塑造物体的基本形态和表面结构,又称
塑造光。

●不一定是最强的光,但突出物体的本质,起主导作用。

●一般用菲涅尔聚光灯。

●主光高度与摄相机镜头轴线成5~45°角,水平角一般在45°
以内。

●主光水平和垂直角度越大,被摄物立体感越强,反之越平淡。

2、辅光
●弥补珠光不足,照亮阴影,使阴影产生细腻、丰富的中间层
次和质感,辅助造型。

●主辅光光比2:1。

●与主光相对,水平10°~20°,垂直0°~20°。

●角度和亮度以冲淡主光阴影和避免产生新影子为宜。

3、轮廓光
●又叫逆光或背光,从被摄体后面来的光。

●作用是产生明亮边缘,勾画被摄体轮廓,将物体与背景分开。

●一般是画面最亮的光,与主光的光比月1:1~1:2。

●不宜过强,否则轮廓“毛发发白”。

●一般用回光灯或聚光灯。

●在被摄物后,垂直30°~60°,水平30°。

4、背景光
●照亮背景、布景、天幕的光。

●作用是消除被摄物在背景上的投影,使背景、布景分开,衬
托背景深度。

●决定画面基调
●一般用天幕光或散光灯。

5、效果光
6、装饰光
7、场景光
(二)摄影布光
1、大场面布光程序
场景光→背景光→主体光(主光→辅光→轮廓光→装饰光)
2、小场面布光程序
主体光(主光→辅光→轮廓光→装饰光)→背景光
(顺序反转的话,后布的主题光会影响布好的背景光,小场景中
易受影响)
3、单人静态人物布光——三维物体布光(如播音员)
●用主光、辅光、轮廓光进行照明布置,将三维物体的立体感、
质感和纵深感的基本造型呈现在二维电视屏幕上。

是一种基
本布光方法,又叫“三点布光”。

●基本方法:
(1)布主光,需要一个强大的光源,起规定光源方向的作
用,起主要造型和确定光影格调的作用。

(2)布辅光:把主光没有照亮的部分照亮,柔化主光的阴
影。

(3)布轮廓光:把物体与环境隔开,造成深层次。

(4)关系:相互制约——
主光强、辅光弱;主光高、辅光低;主光侧,辅光正
(反之亦然);轮廓光根据主辅光决定,尽量高。

4、混合光
(1)室内混合光:
●首先统一色温,以高色温为准时,人工光用高色温灯,或在
低色温灯上加升色温片,以低色温为准,人工光用低色温灯,
或在高色温灯上加降色温片。

●当无法统一色温时,确定以哪种为主,然后根据光源选择滤
色镜,调整白平衡。

●最终要使画面基本符合色彩还原的要求。

(2)室外混合光:以高色温为统一色温。

四、电视摄像技术
(一)摄像机的分类
1、按用途
家用级摄像机(民用级)
业务级摄像机(专业级),用于一般教室、宣传等
广播级摄像机(标清级),用于广播电视领域,技术指标高
2、按信号分
模拟摄像机、数字摄像机
(二)摄像机的基本性能指标
1、灵敏度
2、信噪比:图像信号的峰值与噪波的有效值比,信噪比越高,图像
质量越好。

3、水平分辨率:水平分解力高,即水平方向上分辨出黑白相间的垂
直线条越多,清晰度越高,细节还原越丰富。

4、最低照度:信噪比一定是,用最大光圈、最大增益时,需要的最
小光照。

越低灵敏度越高,性能越优。

5、几何失真
6、重合精度
7、取样结构
8、量化比特
(三)摄像机的基本构成
1、镜头
●聚焦环Δ:用来调整虚实。

●变焦环Δ:位于聚焦环和光圈环间,用来改变视场角,以改
变景别。

指示线指示于焦距长短,MAX/MIN即变焦的倍数。

●手动变焦杆:当手动/自动变焦选择开头置于手动,可用它变
焦,除急拉急推外一般不用。

●光圈环Δ:位于变焦环与后焦距调节环之间,光圈数值越大,
通光量越小;反之越大;C为关闭。

●电动变焦选择开关(T/W)
●光全自动/手动选择开关(A/M)
●光圈临时自动调节按钮(IRIS)
●视频返回按钮(RET)
●录像机启停按钮(VTR)
2、寻像器
●屈光度调节环
●亮度调节按钮
●对比度控制钮
●峰值控制钮
●斑马图形开关:在寻像器上现实斑马纹,为手动光圈确定提
供参考。

当开启时,画面70%~80%以上的亮度的部分会出现
斑马纹,据此判断曝光量大小。

纹多则大,纹少则小。

●演播指示开关
3、机身
电源、色温滤色片、录像机节电/待机保护开关、输出信号选择/
自动拐点开关、白平衡存储选择开关、自动白/黑平衡开关、电子
快门开关、电池仓等……
Δ增益开关(GAIN):能同时放大摄像机的图像信号和噪声信号,
主要用于在低照度下补偿图像亮度,数值越大,信噪比下降越多,
拍摄时根据光照情况选择。

有0dB、9dB、18dB三档。

4、附件
存储介质、三脚架、各类线缆、电池、充电器等……
(四)运动镜头的基本形式
推拉摇移跟晃甩虚
1、推:
摄像机向主体方向前进或变动焦距接近被摄主体。

●景别变小,主体变大,从整体到局部,从环境到主体。

●落幅上的被摄主体是重点。

2、拉:
摄像机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焦距远离被摄主体。

●景别变大,主体变小,融入整体环境,表现与环境的关系。

3、摇:
指机位、景别、视角大小不变情况下,靠摄像师自身身体或借助
设备以机位为轴心转动摄像机改变拍摄轴线的方向。

4、移:
指摄像机的机位发生变化,边移动边拍摄的方法。

5、跟:
指摄像机跟随被摄主体进行拍摄的方法。

6、晃:
在特殊情况下表达晃动或随画面节奏晃动摄像机的拍摄方法。

7、甩:
拍摄飞速掠的影像时使用的一种方法,可以作为转场。

8、虚:
指通过调节焦距环或改变焦点,使画面中清晰景物变模糊或相反
的方法。

(五)摄像要领
平稳匀准清
1、平:画面应横平竖直。

用水平仪、寻像器、景物参考。

2、稳:镜头稳定不摇晃。

用三脚架、支撑物、轨道、调整呼吸、用
广角(少用长焦)。

3、匀:运动时保持速度均匀。

调整云台阻尼,电动变焦,变焦用同
力。

4、准:运动的落幅要准。

范围、对象、指标要准确。

5、清:保证主体物清晰。

清洁镜头,聚焦准确(长焦聚焦法)。

五、电视摄像艺术
(一)摄像构图三要素(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
1、拍摄方向:正拍、侧拍、斜侧拍、反拍。

2、拍摄高度:平拍、仰拍、俯拍。

3、拍摄距离(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二)机位三角形原理Δ
对话、动作的拍摄要注意视觉形象、空间造型的连续性。

1、对话:
(1)拍摄一场对话,需要三个机位,构成三角形。

(2)必须在对话人物的视线构成的轴线一侧,不能跨越轴线。

(3)总机位分机位中人物位置、视线必须保持各自一致。

(4)分机位中对话双方位置和视线必须相对。

2、运动:
(1)拍摄行走、奔跑、最重要的是保持运动方向的一致性。

(2)要以运动路线作为轴线把机位三角形放在运动路线同一
侧。

(3)如果运动方向改变,要在同一个镜头中介绍清楚。

3、平行拍摄:
在视线轴线相平行的三角形底线安排两机位,分机位拍人物的正侧面,与总机位构成三角形。

●平行拍摄还有一种——主观镜头,在同一视线水平线上分别
在人物正前方设机位。

4、外反拍:
●也叫越肩镜头,表现局部关系,强化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和
支流关系。

●在与视线轴线平行的直线上安排两个机位,越过一边肩向里
拍摄。

5、内反拍:
●在与视线平行的三角形底线上安排两个机位,摄像机在人物
的前方向三角形外侧拍摄。

●是完成叙事重点、突出人物、塑造形象的重要镜头
6、视平线规则:
●我们在拍摄时总镜头采用对话双方的平均高度以客观交代两
人关系。

●分镜头高度要以对话双方眼睛的高度为依据,从主观表现对
话双方视线高度。

(三)克服“越轴”的方法Δ
1、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实现越轴。

2、通过场面调度实现越轴。

3、利用中性镜头(无明显方向性镜头)过渡,如特写,正面镜头,
空镜等。

4、通过动作的衔接剪辑实现越轴。

即前一个镜头中,一个动作进行
到一般暂停,在下个镜头中接着完成,此时可换角度。

5、通过插入特写完成越轴(不断插入特写改变总高度;不同时空中
两场戏任意衔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