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科技期刊的外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期刊的外审
期荆握索:
术水,和学术创新能力分开的编
辑也只有具备r定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
力.才能及时捕捉提出问题,组稿,约稿
时做到有的放矢.胸中有数.并且在初审稿
件时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一因此.鼓励编
辑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不断
提高自身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事实证明,
任何办得有特色,有影响的.总有批
有水平,有个性的编辑那种以为编辑不
过是收收发发的收发员的观点是极端错误
的再淡,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取信f作
者.编辑部收稿后给作者寄收稿回执;在
约定的时间内给作者答复.告诉作者用还
是不用;对不用稿作出简要说明.或绐作者
提供改寄其它合适刊物的建议;对不用的
手抄稿及时绐予退还最后.对有特色的
稿件.实际特殊政策.(【)对符合要求,审
稿已通过的稿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表:
f2)实行优稿优酬分三种情况;1)论丈发
表后按国家规定发绐基本稿酬;2)专家约
稿.稿酬及付酬方式面谈:3J论文发表后被
国内外有影响的二次文献转载.或在有关
政府部门评奖中获奖.或被有关决策部门
采用,编辑部给予定的装励.(3)组织专
家按年度对发表在特色栏日中的论文进行
评奖.对优秀论文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
这些措施,建立起特约作者网聘请与特
色专栏内容相联系的有研究的专家,学者
为特约作者,清他们为本刊写稿,提供优质稿件.丰富并l觅实特色专栏
特色是的旗帜,是的象征只
要我们切实做好"特色"文章,师专必
将以一种崭新的姿忐出现在世人面前,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
注释:
①@赵炳耀等:《中国师专简介≥.
正之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年版.序言第】, 2贞
③《代汉活词典》修订奉),商务印I
书馆1996年第3版.第1'429页=『
.)方':《学术理论期刊如何面对『场
挑战》,《中国出版》19~X)年第】期.第35 J1
0《韬奋文集》第3巷,第79页l
j
●孙敬诚【济南】
审稿是审稿人仔细审读,详细研究作
者的稿件.并提出审稿意见.审稿工作是
选题,组稿工作的继续,是决定稿件取舍.
保旺刊物质量的重要环节.三缎审稿制度
是所有科技期刊一贯坚持的稿件审查制度,其中外审(编委或特约审稿人复审)对
把握文稿科技水平,保证期刊质量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
1科技期刊外审的必要性
1I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编辑知识
的局限决定文稿需要外审.当前.科学技
术门类繁多,发展迅速,各学科新技术,新
成果层出不穷.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或了解每一个科学技术门类的现状和发展,而且往往仅了解他本人所从事某一领域内狭小范围的知识.编辑应该是"一专
多能"的专家.但是面对分工越来越细的科技门类和发展日新月异的有关新技术,新成果的科技论文,即使编辑部编辑或主编的水平再高.也有些稿件无法审定.因此. 把某些稿件送请有关专家或编委审考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编辑部编
辑人员一般均为专职编辑.编辑人员远离科技发展的前沿.即便有高宦发达迅捷的科技信息传播交流方式和手段,也往往难以了解科技发展的许多尖端问题假如拿到一篇有重要科技价值的文稿,以编辑个人有限的知识还有可能认为文稿作者吹大牛,讲故事,而忽略此文稿的价值
I2外审稿件呵充分发挥专家和编
委的重要作用一种科技期刊办得好坏.
编辑部管理,编辑人员敬业精神及编辑业务水平起决定作用.但是专家和编委对期所做封重大贡献也不口I忽视一为期刊审查稿件是编委和特约审稿人参与期刊的工作重要内容通过外审.专家和编委可对
稿件内容的真伪,稿件质量的高低等作出
判定,供编辑取舍稿件.此外,外审过程中
编辑还可以向审稿专家请教奉专业的许多新观点,新成果,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
同时还可以广泛征求专家们对期刊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期刊水平i
因为专家既是期刊某专业的审稿人,又是期刊的读者,作者.往往对国内多家同类期刊都非常熟悉,对期刊最有发言权.他们
的经验或意见,往往是对期刊的'金玉良言".对办好期刊大有帮助外审时.编辑
通过专家还可以接识大批期刊的读者和作者,进一步丰富期刊的稿源.
I3外审可更加体现稿件录用的公
平,公正,杜绝关系稿,人情稿目前.由于
大批科技工作者亟待刊登稿件.许多编辑部都存在关系稿,人情稿~不可否认这类稿件中有少高质量的文稿,但是部分质
量较差的稿件碍于关系,情面.需要刊登. 编辑只能一遍一遍地修改,增加了编辑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同时也影响了期刊的质量和声誉稿件外审.特别是交叉送审
或积盲法送审.使作者和审稿人员互不相识,避免人情,可大大增强稿件录用的公
平公正件
2科技期刊外审的方法
2l选准审稿人选择审稿人f分重
要,审稿人选择得当.可保证审稿质量并
如期完成审稿选择审稿人小町拘泥于名望,资历,职务,职称,关键是看星能胜任
审稿工作有的々家声望很高.但年纪较
大精力有限,对新技术_蜃新成果的追踪能力下降不宜再担任审稿lr作;有的专家职务一人堆.社会活动繁多.审倩从.
编辑之友?2001?4
审稿质量下降,易出现审稿偏差,也不宜再审稿而有些中青年专家年富力强.工作
积极性高有本专业的工作经验和科研经历.时刻紧跟本专业发展前沿,有能力也有精力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审稿.因此选择审稿人应多考虑中青年专家.
22明确审稿要求.选好审稿人以后,
安排审稿人审稿时应向审稿人明确提出审稿要求.不可泛泛要求审稿人"此文质量
如何?,"此文是否有刊登价值"等等,而应
将要求审稿人审查的内容明确如要求审稿人评审稿件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评审稿件取材是否可靠.论据是否充分,论点是否鲜明.内容有无创新;对认为基本可用但稍有欠缺的稿件应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必要对可将审稿意见量化.对文稿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也可将
审稿内容做成较明确而详尽的审稿意见表,连同审查文稿一并寄给审稿人:这样, 有助于审稿人比较全面,具体地提出审稿意见.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外审审查的还是文稿的主要内容,编辑不可将自己的工作全盘交审稿人代理.如文稿的格式是否正
确,文字是否规范,数据处理是否得当,参
考文献是否合乎标准.名词术语是否规范统一,计量单位应用及外文符号书写是否正确等问题,编辑要通过不断的业务学习来弄清搞懂.不要让这些问题来过多牵扯审稿人的精力,以免影响对文稿主要内容的审查另外,对审稿人审稿时间的要求
也要十分明确,什么时间完成审稿要定死, 以免无期限的审稿影响期刊的正常出版.
2.3坚持对口进审,交叉送审和双盲法
送审和分别送审的原则对口送审即进审稿件与审稿人专业对口.俗话说"隔行如
隔山,一个人只能对其所从事的专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审稿人审查本专业内容的稿件既省时省力又能切中要害,发现问
题-真正能评价一篇文稿的水平当前科
技门类越分越细,对口进审时要尽可能地专业对口,如有关小儿脊柱畸形的文章,不要简单地找儿科或骨科专业的审稿人审稿,而是要找小儿外科搞脊柱矫形专业的专家审稿;同样,一篇有关男性性功能障碍的文章不应找秘尿外科专业一般专家审稿,而应找泌尿外科专业中研究男性的专家来审稿.交叉进审即甲地区(单位)的稿件送乙地区【单位)审稿,即不可本地区(单位)的审稿人审查本地区(单位)的稿件,以免影响审稿公正性:交叉送审的稿件也要求对口送审.而同专业的作者与审稿人因学术会议,技术交流可能较熟悉=因此,交
叉送审时应尽量避免文稿作者当审稿人相识,避免"看人审稿","以人论文章水平高低"的弊病双盲法送审即作用姓名和单
位向审稿人保密,审稿人姓名和单位向作者保密,要求审稿人对稿不对人.就稿审稿,客观提出审稿意见.采用双盲法送审
前编辑必须删除所有能体现作者身份的字句,避免审稿人猜出作者姓名或单位.此外,为了公正地评审,学术性专业性较强的稿件.一般同时分别送两位专业对口的专≥精:韵臻囊
家评审,即分别送审如果两位审稿人的
意见有原则分歧时,还应连同分歧意见及原稿送清第三位威望较高的专家评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审意见的公正性,公平性和严肃眭一
3学术性期刊外审的注意事项
3】有关新成果,新技术的稿件殁时组
织外审.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个民族
的永恒主韪"科技期刊应首先刊登科技新技术,新成果,鼓励创新,宣传创新,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的加速器一困此,编辑一旦拿到学术J有剖新的稿件,应及时送专家审查,及时刊发.
32充分尊重审稿人的意见.审稿人
均为某一专业有建树的专家或学术带头人,因此,审稿人的意见有一定的权威胜. 编辑不可随意更改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更不可为关系稿或人情稿让审稿人写出不台
稿件实际水平的评审意见,但是尊重审稿
^的意见不是绝埘服从,对外审时审稿人
推荐并写有评审意见的稿件,应经另外对
口专业审稿人评审后再决定是否刊发
33及时了解外审稿件情况编辑应
时刻关注外审稿件,与审稿人规定审稿耐
问一到,应及时向审稿人催要审稿意见及
稿件,避免审稿人因出差,出国等活动导致
稿件一去不复返.如审稿人因时间及个人
水平不能如期审查完稿件,应及时转发其
他审稿人审查.绝不可让外审稿件柬之高
阁,作无限期冷处理■
任定华着《编辑学导论》即将出版
该书是编辑学家,西安科技学院(原西安矿业学院)任定华编审潜心研究撰写的专着.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作者花费了八度春秋,收集了大量资料,在我国编辑学研究数千篇文章和数十本着作的基础上,把编辑学的构建置于科学发展的
总态势以大综合为主导的环境中加以考察,从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社会大背景下加以展开,并运用唯物论和唯物论的反映
论.探索了信息,知识有序化,媒体化与社会化编辑实践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该书用信息,知识作为编辑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形成了概
念体系与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一本编辑学较为系统而具有创见的论着也是培育21世纪编导人才很好的教科书.对从事各种不
同编辑传播媒体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都有较多的启示和教益.可作为高等学校从事新闻,编辑,传播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教学
的主要参考书,对图书,信息,资料工作者也有参考价值.
该书由总论篇,原理篇,方法论篇和编辑:[j坚篇等四个板块构成其学科框架.总论篇包括编辑史与基础理论两部分:编辑史从文
字符号演化,编辑进化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关系以及各种不同编辑传播媒体的演化,
展示了编辑发展的概貌;基础理论论述编辑学对
象,概念,学科性质,学科系统知识层次结构,编辑内在与外在基本功能等.原理篇阐发了编辑信息原理,编辑语言原理,编辑美学原
理,编辑再创性原理及编辑传播原理等.方法论篇概述了当前方法论研究态势,几种学术观点及其倾向,着重探讨l『哲学方法.
科学方挚,数方法及信息,系统,控制方法在学科掏建中的应用.并绐出了编辑学特殊的方法论.工程篇从编导者的策划到传播编辑实践的
垒过程构成了系统的运行操作程序,最后展望了知识经济时代编辑系统灿烂光辉的美好前景.
.
该书53万多字预计8月份出版
中国经济出版社地址:北京百万庄北街3号邮犏:100037
电话:010—68344225(兼传真)发行联系人:马凤莲魏建华
开户银行:北京商业银行75000帐号:0315500120105006775
编辑主夏?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