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于2010年秋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至今已整整两年,作为本次课程改革亮点的选修课在实施过程中的现状如何,笔者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以遵义市为例对贵州省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本次调查选择了遵义市辖区内的三所高中:一所市重点高中,一所县级普通高中,一所乡镇高中。

调查采取访谈、问卷调查和当堂听课等方式,访谈、调查的对象涉及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

经过一年的调查发现,我省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还存在观念跟不上、未能真正凸显课程改革理念等问题,现实与理论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强对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培训、多渠道解决现存问题、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等相关对策。

一、贵州省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现状
1.选修课已按步骤开设
调查表明,贵州省2010级高中生已经按教学进度真正进入选修课阶段,各校也认真按选修课的课时在开选修课。

选修课这个新生事物在“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的各种保障下有条不紊地在各校开设。

从校长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都知道选修课这个新名词,也清楚其对于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的重要性。

2.观念尚未能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1)教师的观念还趋于保守。

尽管很多教师接受过关于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但是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意义及相关精髓,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名义是执行新课程改革精神,实际上大多仍采取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换汤不换药”。

尤其是上选修课,很多教师没有真正去体会、钻研选修课应该怎么上,应与必修课有着怎样的区别。

还有很多教师担心,改革需要摸索,过多的创新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为了求稳,宁愿暂时不做过多的改动。

(2)学生不清楚开选修课的意义。

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课程改革的培训,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课程改革后自身角色的转变,没有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

很多学生只知道选修课要占学分,学分修不满不能毕业,至于为什么要开选修课、选修课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有何意义并不清楚。

(3)家长对于课程改革的了解和认知度相当低。

很多家长只是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好成为贵州省第一届课程改革生,现在孩子上高中就要开一个以前只在大学听说过的选修课,这个选修课要占学分,学分不满不能毕业。

至于选修课开设的方式,有些什么模块,对于学生有何意义都全然不知。

3.选修课的“选”未能真正凸显
(1)选修课开设随意性大。

囿于师资本来就比较缺乏等原因,学校并未针
对选修课的特色认真选择适合的教师,教师也没有认真选择适合自己、能发挥自己特长的相关选修课来上。

而通常的做法是哪个语文教师上到哪个班,上完必修课接着就上选修课。

(2)教材的选择过于单一。

选修课的教材由各地方教育局按国家推荐的教材统一订购,教师没有根据相关课程自主选择教材的机会,更谈不上对校本教材的开发。

(3)学生没能实行真正的选课。

为了节省师资、教室,不少学校统一开设选修课。

上完必修课接着就上学校统一发放国家推荐教材的必选课,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板块来学。

即使真正让学生选课的学校,学生选课也存在很多的迷茫。

教师给的选课指导意见是“选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帮助的”。

很多学生却表示,自己对于以后的人生还没有规划,过去的十几年只是在一年接一年上学,还没有想过以后的事,所以不知道什么能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帮助。

还有一些学生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的选择和父母的意见不一致,父母考虑的通常是对高考有帮助的,而不会顾及孩子的兴趣和感受。

最后孩子通常还是不得不违心接受父母的意见,被动地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内容。

选修课对于这一部分学生也就失去了意义。

4.现实与理论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选修课的开设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作为具体的实施者和接受者,高中语文教师及2010级高中生均有颇多感受。

(1)教师的感受。

接受调查的大多数教师认为,选修课程设计理念较好,但具体实施起来,现实与理论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两统一”,即教材统一订,教师必修课、选修课统一上。

另外,教法上也没有明显差别。

因为受高考限制、教学课时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不敢采取较为灵活的授课方式,不敢做过多的尝试。

选修课的教学基本还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转,选修课被上成了分类复习课。

二是硬件设施不到位。

学生上选修课时,要完全像大学一样不固定教室,灵活选修,学校(尤其是乡镇中学)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三是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评价方式区别不大,同样采用试卷的形式进行。

囿于时间、课时安排、家长及社会认同率等因素,众多的评价方式实施起来并不太现实,现在最为可行的似乎仍是传统的考试模式。

(2)学生的感受。

作为贵州省第一届课程改革的学生,受课程改革前宣传的影响,很多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期望很高,结果真正实施起来却发现期望与现实的落差较大。

这种落差同样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多数学生以为选修与必修形式上会有很大差别。

学生以为选修课从教材到教法自己都能自主了,结果发现只是把同类文体的文章放在一起学;加上授课方式没有改变,有学生甚至认为这样的学法更为枯燥。

二是以为两者在学法上会有差别。

实际上,很多学生几乎没有区别出哪些是必修的,哪些是选修的,不过是一本教材接着一本教材,完全用同样的方法就完成了必修和选修的学习。

三是以为选修课可以实现自主选择、自主学习。

实际上,受家长观念的影响,这种想法成了泡影。

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选
修课应围着高考转,因此消极对待现行的选修课,在学生对感兴趣的选修课多付出时间和精力时进行干预。

二、贵州省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对策
1.加强师资培训,积极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提供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的机会。

安排教师到课程改革先行省中那些课程改革实施得较好的学校去学习先进经验。

在日常教学期间,可以采取集体观看课程改革录像课,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来促进教师学习、思考该如何上好选修课。

在主管部门及学校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教师也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平时可以借助网络、电视等了解课程改革精神,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积极思考,摸索适合自己学校及学生的教学模式。

2.对学生进行相关课程改革理念培训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教师的一切改革、尝试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会有效。

学生如果意识不到自己地位、角色的转变,仍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教师的一切尝试都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因此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理念,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清楚自己角色的转变至关重要。

高中生的可塑性强,理解力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很强,经过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应会很快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对于选修课的学习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渠道解决硬件设施不到位等问题
比如教室不够而短期又没有足够资金新修校舍的,可考虑采取就近租房来解决教室紧张的问题,还可以采取分时段授课的办法,充分利用早、晚自习等自修时间。

学校在主动想办法的同时,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争取适当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师资、校舍等问题。

4.应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在教材单一的情况下,除积极思考、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学情的教材外,还应抓住地方特色,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如遵义可以开发红色文化等。

为鼓励教师开发教材的积极性,学校可对开发校本教材的教师提供适当的经资金贴。

5.努力转变家长的观念
通过开办家长培训班,让家长深入了解课程改革理念,转变家长的观念,争取家长及社会的积极支持。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如若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选修课的教学将会容易得多。

改革总不会一帆风顺,遇到问题并不可怕,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相信,贵州省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贵州省的课程改革定会取得真正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