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即事》赏析答案《即事》译文及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士祯《即事》赏析答案《即事》译文及鉴赏
《即事》是由王士祯所创作的,王士祯的山水诗在清代堪称绝唱,是其神韵风格的典型和标范。

然而他的田园诗作品也别具风神。

这类作品数量上虽然不及山水诗多,其地位却不可低估。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即事》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即事》
清代:王士祯
十里田田荷芰风,渔舠如叶出花中。

鹅儿湖北烟初暝,背指明霞几缕红。

《即事》译文
荷芰田田吹过十里清风,如刀渔船拨开莲叶荡出荷花丛中。

鹅儿湖北岸暮霭升起湖面渐渐昏暗,渔人背身指着天上几道火红彩霞。

《即事》注释
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盛密的样子。

荷芰(jì):出水菱荷的叶与花。

舠(dāo):形似刀的小船。

鹅儿湖:在江苏高邮县西。

暝:昏暗。

《即事》创作背景
王士祯二十六岁即公元1660年(顺治十七年)时,赴任扬州府推官。

在扬州任职五年间,王士祯写下很多诗词和游记。

本首诗诗就是其在扬州期间所作。

《即事》赏析
王士祯的山水诗在清代堪称绝唱,是其神韵风格的典型和标范。

然而他的田园诗作品也别具风神。

这类作品数量上虽然不及山水诗多,其地位却不可低估。

其实王士祯正是从描绘家乡的风光起步,开始他的创作道路的,乡村题材的创作蕴含了渔洋对故乡山东新城的热爱和童年生活的追忆。

由于这种种原因,他的田园诗往往具有一种虚实相
融的特点,景外之意颇多,当然这又成为神韵风格的某种体现了。

全诗纯用白描,一般人们称诗歌的简笔勾勒为白描,其实白描正可分为泛写和特写两种。

“十里田田荷芰风,渔舠如叶出花中。

”是泛写作者所见之景。

时值初夏,湖面一片丰满硕大的荷叶,中间簇拥着无数清香四溢、亭亭玉立的荷花,一阵风过,荷叶轻摆,仿佛掀起一层厚厚的碧色波浪。

“田田”一词在西汉乐府中就有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除非你亲眼见过江南的荷塘,否则难以想像它表现的那种荷叶相连相靠,自在自足的神境。

“渔舠如叶出花中。

”这句写湖中的小舟。

高高的荷叶隐没了小船,不驶到近处,根本看不见。

诗人用了一个“出”字,它把“莲花过人头”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后两句则是特写。

“鹅儿湖北烟初暝”黄昏时分,暮霭渐渐升起,湖面不觉转向暝色,此时天空尚残留着几缕红霞,霞光反折下来,湖面笼罩在一片淡淡的红雾般的折光中。

“背指明霞几缕红。

”一句写舟人动作最为传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舟人们正在交谈,其中一人用手指着天上几缕火红的彩霞。

诗人在描写时,特别点出了动作的方位,意味深长。

渔人们在捕鱼,并没有为欣赏彩霞而停手转身,背着身指是很自然的,这是其一。

霞光四映,无处不有,看见身边的彩光,自可想像天上的彩霞,这是其二。

其实渔人们对这幅美景早已熟悉,不用看就知道,知道了还是忍不住要赞美,这是其三。

诗人在描写这个画面时,对这种生活是太熟悉了,熟悉到默契的程度,所以能抓住这最有韵味的动作,来精确传神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

《即事》作者介绍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

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

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

书法高秀似晋人。

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

论诗创神韵说。

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

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
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

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