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及其对策
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及其对策摘要:
母语对二语习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既起着积极的作用,又起着消极的作用,既能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又能妨碍第二语言学习者。

因此,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既存在正向迁移,又存在着负向迁移现象。

本文着重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认为汉语主要在语音、语法、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对英语习得产生负迁移,而且负迁移对语音的影响超过对其它方面的影响,语法负迁移是最普遍的存在的。

论文关键词:
母语,二语习得,负迁移,对策刚学会外国语的人总是要在心里把外国语言译成本国语言。

人们掌握外语经常要经历一个自觉到不自觉的过程,先要借助本族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等等,然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步改用外语表达方式和思维。

在外语教学课堂环境下,学习者的母语对外语的习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母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经常会不知不觉地迁移到学习者的外语学习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 理解汉语对
1 / 13
其英语学习的影响并掌握对应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Odlin(1989) 把语言的迁移定义为学习者以前所学的任何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给二语习得带来的影响。

一般意义上说, 语言的迁移有两种: 正迁移和负迁移。

于善志(2007:
XV)认为在二语习得的早期,由于备选项范围较小,学生对同一命题的句法选择表现比较单一,句法偏离类型比较少。

另外,于善志在两次调查中发现,汉语作为主题突出语言,其功能结构迁移在中等英语水平学习者的英语句法中相当普遍,如零主语结构。

汉语迁移还可以解释一些偏离句式为什么能在学生的话语中长期存在。

在UG模型内,迁移就是把第一语言参数设置迁移到第二语言当中。

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 L1 参数设置对 L2 有迁移或制约作用 (Bennett 1994;Hirakawa1990; Thomas 1993), 但有些研究却没有显示出期望中的迁移(Broselow &Finer1991;Finer1991;Finer & Broselow1986)。

还有一些研究显示,二语句法中确实存在 L1 迁移的证据(Martohardjono& Gair 1993; Uziel 1993),但有些研究却没有显示出期望中的迁移(BroselowandFiner1991;Finer1991;Finer &Broselow1986)。

---------------------------------------------------------------最新资料推荐------------------------------------------------------ 还有一些研究显示,二语句法中确实存在 L1 迁移的证据(Martohardjono &Gair1993;Uziel1993)(转自于善志的课程讲义)。

第一语言的习惯可能有助于第二语言习惯的习得,也可能阻碍它。

如果目标语与母语越相似学习起来也越容易;反之,两者差异越大,学习起来越难。

我们认为二语学习的困难和错误主要归因于母语的干扰(主要是负迁移)。

本文主要聚焦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

概念鉴定在二语习得研究中,人们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理论框架对二语习得展开讨论时,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

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不一样;有时候同一个概念有不同的术语来表达,而有时候几个术语用于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概念。

我们认为对这些术语或概念进行鉴定和一些必要的说明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术语。

接下来我们将对第二语言/二语(第二语言的简称)、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进行鉴定。

第二语言蕴含了语言习得的时间顺序和习得水平两个方面。

从语言习得的时间顺序来看,第二语言习得的时间要晚于母语,但具体晚多长时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二语习得也可能开始于母语(或第一语言)习得已经完成,也可
3 / 13
能开始于任何其他阶段。

另外,二语又往往蕴含着人们对该语言的掌握水平,表示人们使用该语言的实际水平比较低。

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语和较低熟练程度相关。

但也有例外,如HernativelanguagewasChinesebutshenowuseEnglishasherfirstlan guage. 她的母语是汉语,幼年时就移居英国,大学毕业之后在英国工作。

对她来说,汉语是她的母语,但却不是她的优势语言。

克拉申对习得和学习作出了五条区分。

习得学习内在,下意识外在,有意识非正式环境正式环境借助语感借助语言规则取决于态度取决于语能① 有稳定的习得顺序从简单到复杂的习得顺序在此框架内,习得指的是在自然语境中,通过自然的语言接触而下意识地掌握一门语言,学习指的是有意识的对第二语言规则的学习、记忆和操作。

但目前学者对学习和习得的关系尚未有一个最后定论,所以我们在这里仅持一种谨慎接受的态度。

在中国学术圈中,一般将对中国学习者除母语(汉语)外学习的一门外语(大部分情况下指英语)称为二语习得。

负迁移根据戴炜华主编的《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语言迁移(languagetransfer)是指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影响。

---------------------------------------------------------------最新资料推荐------------------------------------------------------ 一般会发生两种类型的语言迁移。

一种是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是指能促进学生学习,大多数正迁移发生在本族语和目的语都有的同样的语言形式方面。

另外一种是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又称为干扰(interference),是使用目的语时学生学生套用本族语的句型或规则,这就导致犯错误或对目的语使用不当。

例如,一个学第二语言的学生可能会造出不正确的英语句子*IamheresinceMonday.,而不是IhavebeenheresinceMonday.,这是因为这位学生套用了法语句型jesuisicidepuislundi(IamheresinceMonday).学习者往往根据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大部分是母语)过度概括目标语的语言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产生负迁移。

由于负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对语言学习起着阻碍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其带来的影响。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的迁移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的情况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所产生迁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在英语学习,语言迁移影响着语音、语法、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以下介绍汉语在英语的学习中的负迁移表现及其相应对策。

(1) 语音迁移(PhonogicalTransfer) Dulay、Burt 和Krashen(1982)发现迁移对语音的影响超过对其它方面的影响。

5 / 13
汉语和英语在读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绝大部分说汉语的人长期生活在本民族语环境里,因此对英语中某些相近音素的差别敏感度不大。

人们在说第二语言(外语) 时所产生的外国语口音说明了母语负迁移对二语的影响,也就是Chinglish.在初学阶段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常常把 work 发成 worker, blow发成below。

因为在汉语的发音系统中并没有/p/,/t/,/k/ 这样的辅音位于词的末尾, 更没有像/bl/,/gr/ 之类的辅音字母组合。

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及其对策受某些方言的影响,一些人甚至无法准确地发出/n/ 和 / /, 因为在他们的方言中并没有这两种音(转自高燕,2007)。

另外,汉语中没有辅音结尾的现象,我们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会受汉语的影响,常常在英语单词的词尾加元音或拖音。

这需要我们在学习发音时要特别注意的。

中国学习者对于诸如/p/,/b/,/t/,/d/,/k/,/g/ 这些爆破音发音不是很到位。

还有发/ / 和 / /显得有点困难,因为发这两音时,牙齿要咬住舌头,在汉语发音中没有这种发音方式。

以母语为北京话的英语学习者为例。

北京话中只有单个鼻音/n/或// / 能出现在韵尾中。

相比之下,英语的韵尾要复杂得多。

由于受母语负迁移(negativeL1transfer)的影响,一些学习者会
---------------------------------------------------------------最新资料推荐------------------------------------------------------ 通过插入元音、删除辅音或将原辅音变为元音的方式来消除或简化韵尾辅音群,使其尽可能地接近母语那种标记性较弱(lessmarked) 的结构。

例如,tops/t ps//t p s/,crisp/kr sp//kr s/,melt/m lt//m t/(范晔,2008:
1)。

我们认为产生语音负迁移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没有的音; (2)汉语中没有而英语中有的音,学习者不能很好把握英语发音;(3)发音差别较大,但学习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英汉之间的差异;(4)发音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我们认为英语学习者对英汉两种读音存在不同的地方要倍加注意,认真对照和辨别两种语言在语音上的异同点,坚持多听英语的发音以及语音语调、要听清、听准、然后再模仿发音,平时多加练习,努力达到正确发音。

(2) 语法迁移(GrammarTransfer) 我们认为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由于汉语的负迁移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和错误是非常普遍的,而且要纠正起来,也要花一番功夫。

以下主要说明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发生的负迁移现象及其对策。

大部分中国学生初学英语时对于反意疑问句感到疑惑不解,经常会混淆。

7 / 13
例如对句子Thegirldidnotknowhim,didshe?的回答, 中国学生往往无法判定是否应该根据我们汉语的习惯回答Yes, shedidnt.(是的,她不认识。

)或No,shedid.(不, 她认识。

) 而英语习惯中, 如果这位女孩不认识他, 就应该回答No,shedidnt.而反之如果这位女孩认识他, 回答应为Yes,shedid.英语中对于这些句子的回答,是按照实际情况来作答的。

实际情况是肯定的,就作肯定回答;如果实际情况是否定的,就作否定回答。

对名词复数和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后面s的忽略是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一个很常见的问题。

这归咎于汉语中在表达这些意义时并没有相应的限制。

我们觉得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如果碰到动词要特别注意其时态,特别是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后面加s。

在英语中,如果表达真理和习惯性行为,不管句子表达的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意思,都要用一般现在时。

此外,在英语中,表达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时,要在该事物前加定冠词the。

如thenoon ,theearth, thesun.而在汉语表达中一般是月亮,地球,太阳,前面不加任何冠词。

中国学习者对及物和不及物动词也倍感为难,如interfere和consist等词用错的频率相当高,在使用这些动词的时候后面的介词
---------------------------------------------------------------最新资料推荐------------------------------------------------------ 常常被忽略。

例如Dontinterfereher.(正确表达是Dontinterferewithher.);Howmanychaptersdoesthisbookconsist?( (正确表达是Howmanychaptersdoesthisbookconsistof?) 。

另外,一些连词也常常被误用, 这同样也和中文的习惯不无关系。

例如, 汉语中我们说虽然但是, 而在学习英语的时候, 学习者往往错误地在一个句子里同时用上Although...but...,正确用法是用其中一个单词即可。

英语中有十六种时态, 这些时态极其准确地描述了动作发生的不同时间、过程、状态, 而汉语的时态非常随意, 缺乏各个时态独有的助动词, 只用着、了、过这三个词来表达进行时、完成时和过去时。

这是因为英语是时态非常发达的语言,而汉语是体态非常发达的语言。

因此导致中国学习者不能正确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的时态。

以上所有现象均和汉语的负迁移现象密不可分。

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时,应当认真区分辨别两种语言的异同,用诸如反复强调和句型练习之类的技巧来克服干扰从而建立新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思维。

我们可以运用汉译英或造句练习来加深对两者的区别认识。

要真正掌握词语的惯用搭配等而不是机械背诵中文意思,因为单
9 / 13
纯记忆词汇的中文意思常常导致逐字翻译句子的错误, 而不考虑单词的语用意义。

(3) 文化和思维方式迁移(Cultural and the Way of ThinkingTransfer) 在中英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汉语的负迁移作用时有发生。

由于不了解中英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初学者遇到外教时, 有可能会问Whereareyougoing?( 你上哪去?)或Wherehaveyoubeen?( 你去哪了?)。

外国人对这种招呼的方式的反应往往是Itsnoneofyour business., 尽管口头不说, 心中肯定大感不快。

另外还有人碰到外国朋友时,表示友好打招呼,会问: Didyouhaveyourmeal?(你吃过饭没?)外国朋友一听,还以为你要请他吃饭,而实际你只是见面寒暄一下而已。

此外,在中国长辈问晚辈年龄是很常见的,但在外国,有些人认为年龄是他们的隐私而不愿意相告。

由于不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笑话很多。

例如,英语学习者经常会因没有听清楚对方所说的话的而想让对方重复的情况: A:
Excuseme,howcanIgettotheShanghaitheater? B 一What?Repeat,please! B 由于没有听明白 A 所说的话而反问道: what?Repeat,please!这显然是按照汉语的交际模式和句型直接套用得到的,因为汉语中在这种语境下,一般都会说你说什么?请重复一
---------------------------------------------------------------最新资料推荐------------------------------------------------------ 下。

套用母语产生的What?Repeat,please!这一句式在英语中虽然具备让对方再重复刚才所讲内容的语用功能,但却增加了另外一种言外之义,即英语国家的人会认为这是唐突而没有礼貌的命令之辞。

所以,不了解两国的文化,在交际中会造成很多误会。

另外,一种语言的句法结构也体现了使用该语言的人的思维习惯。

如在英语中定语从句在被修饰词后面,而在汉语中无论多长的定语从句也要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

二语习得中的负迁移及其对策我们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这门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等, 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 如何观察世界也即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观点和行为, 要懂得他们的社会文化。

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

我们认为对于文化的负迁移,比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多看原著书或外国风俗习惯杂志,充分利用电脑等现代设备,多看外国电影、电视、录像等,多接触外国文化,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图片,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等。

3、结语我们认为汉语主要在语音、语法、文化和思维方式迁移三方面对英语习得产生负迁移,而且负迁移对语音的影响超过对
11 / 13
其它方面的影响,语法负迁移是最普遍存在的。

汉语和英语在读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由于绝大部分说汉语的人长期生活在本民族语环境里,对英语中某些相近音素的差别敏感度不大,因此要对某些相近的音素要多加辨析比较,提高我们对语音的敏感度。

我们认为英语学习者对英汉两种读音存在不同的地方要倍加注意,认真对照和辨别两种语言在语音上的异同点,坚持多听英语的发音以及语音语调、要听清、听准、然后再模仿发音,平时多加练习,努力达到正确发音。

对于普遍存在的语法负迁移,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时,应当认真区分辨别两种语言的异同,用诸如反复强调和句型练习之类的技巧来克服干扰从而建立新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思维。

对于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负迁移,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多看原著书或外国风俗习惯杂志,多看外国电影、电视、录像等,多接触外国文化,多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等。

我们认为恰当地利用语言的迁移能对二语习得起促进作用。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应当有意识且适当地运用母语, 而不应该不计一切代价地避免母语的运用。

如果运用得当, 它将能对二语习得起到促进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牢牢记住汉语在英语学习中只起到媒介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当中运用汉语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

关于二语习得的负迁移可能还有其它方面内容本文并未言及,希
---------------------------------------------------------------最新资料推荐------------------------------------------------------ 望在以后的研究中慢慢学习体会,进一步探讨研究。

注释:
① 语能是语言能力的简称,包括语音编码能力、语法感知能力、机械记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

② 论文中有些资料转自于善志的课程讲义,在文中均有标注。

13 /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