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炼霞的绘画艺术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周炼霞的生平及其师承关系
周炼霞(1908—2000)原名周紫宜,号螺川,笔名炼霞。
她出生于湖南湘潭诗礼簪缨之族,其父周鹤年精通诗画,思想也很开明,没有男尊女卑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观念。
那时又正逢兴办女学,周炼霞从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阅读书籍,临摹古画。
她十二岁随父亲移居上海,十四岁开始学画,起初师从湘潭画家尹和白。
尽管当时的尹和白已至耄耋之年,他的讲授多是点到为止,更多的是要周炼霞自己参悟,但她凭借聪颖的天资和非凡的悟性让尹和白刮目相看。
她的绘画很快入门,画技也日渐长进。
教授周炼霞不久,尹和白便溘然长逝。
这时,吴兴画家郑德凝走入周炼霞的画途。
从湖湘风格融入江浙风格,周炼霞的艺术基因变得更加丰富和从容。
郑德凝擅长的艺术门类很多,但周炼霞最想跟郑德凝学习的是仕女画和花鸟画,从她的作品里也的确能看出她对仕女画和花鸟画有颇高的悟性。
周炼霞学诗词也有两位老师,且都是极负盛名的诗词家。
一位是蒋梅笙,他讲授得十分用心,再加上周炼霞天资聪颖、家学深厚,她所作之诗极具灵性,常常让蒋梅笙拍手称赞、回味无穷。
蒋梅笙便有意栽培她,有一次寻到机会把她带到朱祖谋那里学词。
朱祖谋是晚清四大词家之一,成就颇高。
蒋诗古雅,朱词幽深。
后来周炼霞的作品引来大众瞩目,令世人钦佩,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且这深厚的诗词功底更为她的画作增添了不少光彩。
18岁时,周炼霞已经因其设色明丽的画作与清新婉约的诗词而经常登上报纸,渐渐为大家所熟知。
周炼霞成长的时代,各种新思潮接踵而来,如男女平等、提倡美育以及开始重视女子教育等。
在种种新思潮的作用下,周炼霞的思想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夫教子已经不是当时的新时代女性的终极目标,周炼霞期待走出家庭,独立自主。
于是她到锡珍女校教授国画,又为一些笺扇庄画扇面。
随着我国妇女解放思潮的兴盛,女性地位得到提升,女性绘画开始大放光彩,是当时的社会环境赋予了女画家释放才情、展示自我的机会。
1934年,冯文凤、陈小翠等人自发组织了中国女子书画会,并且经常举办各类展览和交流活动,周炼霞亦积极参与其中。
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立,是中国女画家群体意识觉醒的标志,也使女性画家在社会上的地位有所提升。
可以说,中国女子书画会在周炼霞的艺术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她打破了传统,丰富了认知,开阔了眼界,苦心钻研经典画作又努力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找寻个性化的绘画语言,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描绘平凡生活中的美与趣味,通过画笔传达内心丰富的情感。
1936年,周炼霞的画作参加了加拿大第一届国际艺术展,获得了金奖。
随即,《世界名人大辞典》载入其画传,周炼霞可谓蜚声海外。
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中国画院成立。
周炼霞成为上海中国画院最早一批女画家之一,开始专心从事创作。
1980年,周炼霞与长久相隔两地的丈夫徐晚苹在美国相聚,后定居美国。
2000年,周炼霞在美国与世长辞。
二、绘画风格
1.仕女画
都说周炼霞擅长画仕女,但若要探究其仕女画的风格,就要从仕女画的形成过程中探寻线索。
从两晋时期到周炼霞生活的时代,仕女画的流变可以被看作一部有关中国女性审美的变迁史。
两晋时期的仕女形象有部分取材于神话,因而具有飘逸轻灵的风姿,周炼霞有选择性地吸纳了两晋时期女性清新脱俗的气质。
对于唐朝雍容丰满、宋朝清丽婀娜的仕女形象,周炼霞也有所甄别与借鉴。
她笔下富态、细腻又高贵的仕女,以及鲜艳丰富的运墨着色,透露着盛唐气象,又诉说着两宋风流。
明代是仕女画高度发展的时期,周炼霞画仕女时,多师法唐寅和仇英,但对他们风格也有所取舍,并非亦步亦趋。
到了清代,仕女画开始走向一定程度的模式化,部分画作以病态美人的形象作为审美追求。
但清代仕女画也非无优点,由于在表现技巧上吸收了文人画元素,此时期的仕女画形象柔美、画风淡雅,周炼霞对这一风格也有所吸纳。
由此看来,周炼霞的仕女画吸收了历代仕女画在审美上的精髓,她从不拘泥于某一特定题材,而是跳出定式,寻找女性审美流变过程中那些核心不变的元素。
如,女性之美在不同时代如何表达,女性之雅在不同时代有怎样的内涵。
她紧紧抓住这条主干,于是在作品中便能兼收并蓄、游刃有余,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面貌。
郑逸梅曾说周炼霞本身“就是一幅仕女画”,此话不虚。
周炼霞身上,既有古典女子的清雅之气,也有海派佳丽的现代之美。
更有意思的是,她很喜欢画自己,研朱调墨,把自己当成模特,对着镜子一笔笔勾勒。
所以她笔下的仕女,和前人凭借自身的想象和理解所画出来的仕女又有所不同,因为她同时以自己为原型,描绘出形态、神态各异的女子形象,这是前代画家难以做到的。
《桃园扑蝶》(图1)描绘了一位仕女手执纸扇,在花丛中扑蝶的场景,女子欲向前小跑追蝶的动势被周炼霞表现出来,与整个花丛的静态形成对比,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既透露出人的活泼灵动,又体现出环境的静谧超然。
周炼霞十分注重画面的色彩与意境之美,整幅画面用色丰富,色彩相得益彰,设色明净秀雅,画风清新脱俗。
画作的右边配有一首小诗:“三月江南雨乍晴,百花流艳照香城。
芳心也妒双飞蝶,不解春愁过一生。
”诗画的配合天衣无缝,这画就是这首诗在视觉上的完美诠释。
由此亦能看出周炼霞的多才多艺。
在《梅花白衣仕女》(图2)中,一位眉
周炼霞的绘画艺术研究
□胡思雨
摘要:周炼霞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国画家,长于仕女画和花鸟画,工诗词。
她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上海文艺界无人不知。
她的画作受到许多名家大师的称赞,当时的诸多诗界泰斗、画坛名家争相推崇她。
她以一身才华,被誉“金闺国士”。
但今天,周炼霞却不为大众所熟知,关于她的个案研究较少。
因此,该文试图从生平经历、师承关系、绘画风格、对女性绘画的影响等方面对其进行个案研究,以提高世人对周炼霞的艺术与才情的认识,肯定她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关键词:周炼霞女性国画诗词
22
美术时空
ART EDUCATION RESEARCH
图1图
2
目清秀、身姿婀娜的妙龄仕女手拿梅花枝站于素雅的梅花树下,画面的意境很美。
从画作的笔墨语言看,仕女用笔工整细致,花卉用笔随性写意,线条婉转轻盈,笔墨劲挺流畅,色彩清新淡雅,既有当时海派绘画所追求的雅俗共赏,又不失传统文人的笔墨意趣,还透露着大家闺秀的气派。
与传统仕女画中的人物相比,周炼霞笔下的仕女形象摆脱了忧郁、柔弱的气质,眉眼间显得更
加自信与坚定,似乎更加从容,敢于展示自我,让人感觉她的仕女画就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传神之至。
2.花鸟画
周炼霞笔下的花鸟非常具有个性,笔致雅正,蕴藉自得。
都说画如其人,周炼霞花鸟画的风格与她活泼敏锐的性格、优雅淡然的气质、毫不做作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其画面上时而有厚重
23
图3
图4
的笔墨,时而又稍加点染,在墨迹将干之时,忽然宕开一笔,把片刻拾来的灵感与之前的细细勾勒融为一体,于是浑然天成、玲珑剔透之意也就跃然于画纸上了。
当然,这更要归功于她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画意蕴的领悟。
传统文化中感悟自然、物我合一的理念,在她这里,变成将人的精魂赋予花鸟,让花鸟具有了人的灵性。
她画中的花鸟虫鱼都透露出生机与灵动。
花鸟虫鱼是自然之物,自然无情人有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在周炼霞的画笔下却成了精神世界的依托,从而使她的绘画显得格外纯粹。
其花鸟画的色彩大多清新淡雅,即便有浓丽的设色也不显俗气。
图3中,最先映入观者眼帘的便是假山石旁这朵盛开的红牡丹,娇艳欲滴;两枝桃花从画面右边伸入,枝干上的花朵姿态各异,或盛开或含苞待放;花枝上两只小鸟活灵活现,相互对望,似在交谈着什么。
周炼霞在生活中发掘美与乐趣,画面洋溢着生机与灵动,同时又不失优雅静谧。
周炼霞对此幅画中的花、鸟以及石头进行了精巧的布局,疏密结合,搭配和谐,使画面富有韵律美,还透露着些许文人画的气息。
整幅画的画风淡雅秀润,用笔工整细腻,尤其是周炼霞以没骨的形式创作,很好地表现了花朵的娇嫩、秀丽,更具真实感。
《紫薇松鼠》(图4)中,紫薇花于枝头优雅绽放,嫣红点点,迎风而立,这时却突然有两只松鼠乱入,似乎不解风情,非要来搅扰这安静的时刻、花儿怒放的身姿。
松鼠自得其乐,在花丛和枝丫间嬉戏跳跃,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煞了风景”。
在松鼠与紫薇这一动一静的对比中,观者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意趣。
分明是枝头妩媚娇艳的花朵格外引人注目,但一阵纷扰之后,风头却被两只松鼠抢占。
其实自然界中哪有那么多的心机,一切都是浑然天成的,但唯有这浑然天成,才更是有趣。
由此可以看出,周炼霞的画作是她对于自己感受到的自然、生活,所领悟到的文化的真实写照。
她将从生活中提取的独到审美和趣味融入自己的作品,毫无刻意雕琢、矫揉造作的痕迹,同时又洋溢着丰富的情感,这是值得今天的习画者学习的地方。
三、对女性绘画的影响
中国女性绘画发展史可以看作中国女性在男权话语环境中不折不挠的奋斗史。
自“五四运动”发生、妇女解放思潮兴盛,中国女性画家在绘画领域的地位开始逐步提升。
民国时期的种种新思潮促使周炼霞顺应时代的发展,走出闺阁,步入社会,参与书画社团,参加展览,教授学生绘画、诗词。
她把写诗写词
作画作为毕生的追求。
她天资聪颖,悟性很高,再加上积极向前辈学习,自己刻苦钻研、改革创新,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周式风格”。
虽然周炼霞生活经历过波澜,但在她的作品中,观者读不到自怨自艾,更没有对社会的不满;有的只是对丰富多彩生活的热爱与憧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其作品呈现出女性独有的观察视角,她用手中的画笔感性地描绘生活中充满美与趣味的场景,充分体现了其对人生的感悟,深刻地体现了女性的艺术价值。
周炼霞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有思想、有见解、有内涵的新时代女性,大胆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女性绘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注:扬州大学大学生科创基金;项目编号:x20180921。
参考文献:
[1]徐云.丹青优雅:我的祖母周炼霞.湖北人民出版社,2017.[2]郭鑫.中国女性画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罗丽娜.浅谈仕女人物画的审美.陶瓷研究,2012(3).
[4]曾佳.女性绘画的历史变迁——从失落的历史到创造的历史.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4).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编辑杨
婷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