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人物素材鲁迅、韩愈、荀子、李清照......(附满分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人物素材鲁迅、韩愈、荀子、李清照......(附满分作文)
展开全文
一、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二、鲁迅名言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4、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6、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7、墨写的谎,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8、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9、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只有这两条路。
10、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1、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12、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13、怀疑并不是缺点。
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14、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15、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16、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17、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18、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9、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20、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2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22、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23、我想,普遍,永久,完全,这三件宝贝,自然是了不得的,不过也是作家的棺材钉,会将他钉死。
《答〈戏〉周刊编者信》
2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26、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名》)
27、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28、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29、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30、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
三、名人笔下的鲁迅
【老舍】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
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的赞词。
学问比他更渊博的,以前有过,以后还有;像他这样把一时代治学的方法都抓住,左右逢源的随时随事都立在领导的地位,恐怕一个世纪也难见到一两位吧。
【林语堂】
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
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
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
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
德国诗人海涅语人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
是足以语鲁迅。
鲁迅所持非丈二长矛,亦非青龙大刀,乃炼钢宝剑,名宇宙锋。
是剑也,斩石如棉,其锋不挫,刺人杀狗,骨骼尽解。
于是鲁迅把玩不释,以为嬉乐,东砍西刨,情不自已,与绍兴学童得一把洋刀戏刻书案情形,正复相同,故鲁迅有时或类鲁智深。
故鲁迅所杀,猛士劲敌有之,僧丐无赖,鸡狗牛蛇亦有之。
鲁迅终不以天下英雄死尽,宝剑无用武之地而悲。
路见疯犬、癞犬、及守家犬,挥剑一砍,提狗头归,而饮绍兴,名为下酒。
此又鲁迅之一副活形也。
然鲁迅亦有一副大心肠。
狗头煮熟,饮酒烂醉,鲁迅乃独坐灯下而兴叹。
此一叹也,无以名之。
无名火发,无名叹兴,乃叹天地,叹圣贤,叹豪杰,叹司阍,叹佣妇,叹书贾,叹果商,叹黠者、狡者、愚者、拙者、直谅者、乡愚者;叹生人、熟人、雅人、俗人、尴尬人、盘缠人、累赘人、无生趣人、死不开交人,叹穷鬼、饿鬼、色鬼、谗鬼、牵钻鬼、串熟鬼、邋遢鬼、白蒙鬼、摸索鬼、豆腐羹饭鬼、青胖大头鬼。
于是鲁迅复饮,俄而额筋浮胀,睚眦欲裂,须发尽竖;灵感至,筋更浮,眦更裂,须更竖,乃磨砚濡毫,呵的一声狂笑,复持宝剑,以刺世人。
火发不已,叹兴不已,于是鲁迅肠伤,胃伤,肝伤,肺伤,血管伤,而鲁迅不起,呜呼,鲁迅以是不起。
【毛泽东】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
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郁达夫】
如问中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
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
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
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逸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
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
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许子东】
我觉得跟鲁迅打交道是有必要的,为什么必要?一百年了,鲁迅的话就像昨天说的一样,我惊呆了,从没有看到一个作家可以写出一句话等于在评论今天的报纸。
我觉得跟鲁迅打交道是有必要的,为什么必要?一百年了,鲁迅的话就像昨天说的一样,我惊呆了,从没有看到一个作家可以写出一句话等于在评论今天的报纸。
四、鲁迅的当代意义
鲁迅名言检索火了,求真只是第一步
假名言也分“低配版”和“高仿版”。
诸如“晚睡的人没对象”“人只要有钱,烦恼就会减掉90%以上”等所谓鲁迅名言,用词、风格与鲁迅相去甚远,一望便知真假。
恶搞也好,调侃也罢,多是网民炮制的段子,借助反差抓人眼球,这些网言网语本身也是网络亚文化的呈现。
至于那些伪造的张爱玲爱情语录、乔布斯成功名言,有的真有几分形似,有的甚至不无道理,之所以不用自己之名却假借他人之名,无非是拉大旗作虎皮,蹭名人的热度扩大传播力,这种假名言的欺骗性、危害性更强。
但无论是哪一种,“借蔓扬名”、吸引流量乃至获得利益,是名言编造者的共同动机。
从名言警句的需求侧看,假格言之所以有市场,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优质文化内容的强烈渴望,另一方面也说明部分读者缺乏判断力。
正所谓我所看的都是我愿意看到的,假名言之所以被一些人视如珍宝,正是因为契合了他们当下的某种处境和心态。
那些成功学鸡汤,迎合了不少人飞黄腾达的幻想;那些偏执的社会批评,骂出了一些人心中
的愤懑情绪。
心中深以为然,再有了名人“加持”,点击转发、日常使用也就自然而然。
其实,无论是讲话时刻意使用各种名言装点门面、代替论证,还是写作时轻信各种二手材料,在生活工作中不假思索地人云亦云,归根结底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思维的“懒惰症”。
在古代,大量假托孔子、曾子之名的伪书应时而生,古人通过校勘、目录等小学工夫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而现代,利用检索系统的火眼金睛,假名言很容易就能识破;通过法律手段,一些恶意捏造他人言论者必将遭到法律的制裁。
但破解假名言现象,并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管理问题,更是全民树立“打假”意识的观念问题。
网络的自我净化非一日之功,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个人如何甄别鱼龙混杂的名言警句,如何看待真假不一的网络信息。
就信息而言,真实准确是深刻辩证的基本前提。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才不会被假名言牵着鼻子走。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说话写作要句句有出处、时时勤核对,但不盲从、不迷信是基本的生活态度。
就名言警句而言,它作为实践的总结、历史的积淀,对我们为人处事、立言行文有重要作用。
除了名言真假,言语本身的思想更值得关注。
如果对名言对错缺乏反思,对名言产生的语境一无所知,把格言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律令,就容易误入歧途。
鲁迅曾说,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
所以,与其背几句格言,不如潜心原著,透视作者的所思所想,寻找经典与当下的连接;不如投入生活,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在挫折中寻找经验,我们或许能从中得到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五、作文中的鲁迅
【片段1】
正视究竟有多么重要?
鲁迅曾回答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
这位具有时代意义的革命家的话,敲响了我们脑海中的警钟:我们可曾正视过自己?
我们不停地忙着提升自己的能力,忙着提升自身素养,可到头来
却忽略了这之中最重要的东西——自己。
我们本就具有的优点被我们遗忘在了阴暗的小角落,以至于当我们遇到需要这些优点来处理问题时,我们“不敢做”,“不敢当”,“不敢说”,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孰不知,正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就不必再为“浅碧深红”而苦恼,因为那时你早已知道自己便是花中第一流了!当年的阿西莫夫不就正是这样吗?正视自己,发现了自己写作的天赋,凭借这笔与墨汁造就了跨时空的科幻小说的传奇!
不可否认,“正视”对阿西莫夫这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或许,他忽略了正视自己的话,他至死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
“学”却乎“不可以已”,但“正视”也如“学”一样,不可以忽略。
正视自己,发现独特的优点,你将是最大的赢家!
不刻意与别人一样,发现并正视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便是这两句所教授给我的全部。
——《正视自己的缺点》
【片段2】逐梦青春,需直面挑战。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文革期间,杨绛先生被批斗成“牛鬼蛇神”,向来和颜悦色、慢条斯理的她,很快被罚扫厕所,戴“高帽子”,挂“黑牌子”,剪“阴阳头”,这无疑是她是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但她不畏艰难,敢于直面人生中挑战。
面对清洗厕所的任务,污垢重重的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
杨绛特意把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
——《追逐青春》
【片段3】
君子当无所畏惧。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有正视各方面的勇气。
对于存在的社会、人生问题,一个人必须先要有敢于直接面对,不躲避、不敷衍的勇气,这才有可能期望他敢想,然后敢说,然后敢做,然后敢担当。
强调的核心是面对问题时的胆识和勇气,也就是不怕。
以说,君子之路中,我们当一路高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君子为人应如大地一般,厚实和顺,仁义道德,容载万物。
所以说,在追求君子的路途中,我们应当自强不息,博学笃志,同时也要具备一颗无所畏惧的心。
——《君子当自强不息》
【片段4】
做一位君子应当敢于正面人生。
鲁迅先生曾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做一位君子也应当如此。
孙中山发起的反清革命运动不断失败,但他用于正面人生,勇往直前,越挫越勇,再接再厉,最终推翻了清王朝,创建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张海迪自幼患小儿麻痹,下肢瘫痪,面对这样的人生她选择积极面对,她凭借个人毅力,自学了多种语言,并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在医学方面有很杰出的成就。
人生中难免会有许多的不美好,但君子应当敢于面对,勇往直前。
——《做一位君子》
一、韩愈
1.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2.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3.代表作:
①杂文
《进学解》《杂说》《获麟解》《师说》《原道》
②序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
③传记文
《毛颖传》《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
④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听颖师弹琴》《答张十一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驿梁》
⑤史书
《顺宗实录》
4.随征淮西——与李愬结怨
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
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
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
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关于《韩愈神道碑》所载关于韩愈此段建议平淮西之事,存疑,暂置于此)。
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
”他便找到柏耆。
口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
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
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
当时,李愬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
李愬之妻入宫禁诉说碑辞与事实不符,宪宗便下令磨掉韩愈所写碑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刻石为碑。
5.谏迎佛骨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
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
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
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
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自己辩白。
宪宗对宰相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朕,朕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
朕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
”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此事,观察宰相的态度。
但同平章事皇甫镈(bó )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
”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6.不敢犯法
长庆二年(822年)九月,韩愈转任吏部侍郎。
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神策军将士闻讯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说:“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怎么敢犯法!”
7.成就
①韩文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时人有“韩文”之誉。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②韩诗
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有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等,大都写得平实顺畅。
他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
他“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养气”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
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③教育
韩愈三进国子监,任博士一职,后又任国子监祭酒。
他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
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④史学
唐人称韩愈有史家的笔力,他撰有《顺宗实录》5卷,是韩愈在韦处厚所撰3卷《顺宗实录》基础上改写而成,从实录可看出他对宫市之斥责,对盐铁使进奉的批判,对京兆尹李实罪行的揭露等等,说明表状所言,符合实情。
《顺宗实录》送呈以后,受到不少人激烈反对,原因是“韩愈撰《顺宗实录》,说禁中事颇切直,内官恶之,二人上前屡言不实。
” 于是“累朝有诏改修”。
文宗令路隋等重新改写,几经曲折,终于遵照旨意,将实录中所书德宗、顺宗朝禁中事“详正刊去”。
二、韩愈名言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师说》
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
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送孟东野序》
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
7、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又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10、事业无穷年。
1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2、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
1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
1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师说》
15、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16、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7、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1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韩愈《原道》
19、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
——《师说》
20、多才自劳苦,无用只因循。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
三、名家笔下的韩愈
韩山、韩江及韩公祠(节选自《读韩愈》)
梁衡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
韩愈反对这事,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
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儿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
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短短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
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