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裕固族自治县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7长方形和正方形完美正方形与完美长方形拓展资料素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美正方形与完美长方形完美正方形是指由若干个边长不相等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

如果其中任何一部分小正方形都无法构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则称为简单完美正方形,否则称为复合完美正方形。

1939年斯普拉格造出第一个完美正方形,它由55个小正方形组成,边长4205个单位。

最小的简单完美正方形由21个小正方形组成,边长112个单位,于1978年由荷兰数学加杜依维斯廷用计算机发现,这个完美正方形不仅阶数最低,同时数字也更简单(较小),且构造上有许多优美的特性,如右图(正方形内数字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最小的复合完美正方形则由24个小正方形组成,有威尔科克斯发现。

完美长方形,是可以分割成几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的长方形。

完美长方形是由完美正方形演变来的,因为完美正方形太难寻找了,所以有些人就放宽条件,转而研究完美长方形。

1925年数学家莫伦发现世界上第一个完美长方形,它恰能被分割成10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

长为33个单位,宽为32个单位。

如右图。

时分秒赛跑
一年一度的跑步比赛到了!时、分、秒这三个小伙伴都很兴奋,他们个个都相信自己能第一个跑完60米。

于是,他们便刻苦地训练起来。

时,一开始很用心。

每天早晨在体育场跑5圈。

晚上,又小跑着来到体育场,哎哟哎哟地跑了10圈。

10+5=15圈,时一天要跑15圈哩!可是,他还没坚持3天,就待在家,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

他想:反正还有这么多天,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后再去跑,也不迟啊!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时越来越胖,就跑一圈也能把他累死,可他丝毫没有一点担心。

分,还算用心。

他总是每隔3.4天,去体育场跑上30分钟,比时勤劳多了。

秒,练得最刻苦。

清晨,他围着体育场5.6圈,傍晚又去体育场跑上5圈。

就连走路的时间也不放过,秒一直坚持到了比赛的前一天。

终于,比赛在11月21日开始了。

时、分、秒三个选手都信心十足地来到了起跑线上,期待着一声响亮的枪声响起。

“砰!”三个选手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很快,他们就拉开了距离。

秒,遥遥领先,分排名第二,最后时才慢慢地跟上来。

秒:1秒就能跑完1米,跑完1圈共60米只用了60秒=1分钟。

分:1分钟跑完1米,跑一圈花了60分钟=1小时。

时:1小时才跑完5米,跑完60米居然花了12个小时,从早上跑到了晚上。

所以,秒第一个冲过终点,得了第1名,分得了第2名,时已经不能再得第3名了,第100名也有了,他实在是跑得太慢了,你看,天都黑下来了,看的人和裁判们都回家去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台上的表现都来自于台下,我们可不能学习时哦!要像秒一样勤劳刻苦。

练习六第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学生填写表格。

年()个月
大月
小月
2.填空:平年的2 月有()天,全年有()天;闰年的2 月有()天,全年有()天。

通常每()年里有()个平年,()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 页“练习六”第1 题。

引导猜测: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 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
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

2.完成教材第49 页“练习六”第2 题。

(1)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

(2)追问: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还没有过的同学,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 页“练习六”第3 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份,找出×月 1 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

(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还想说些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0 页“动手做”。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

(1)要求: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 个数,说说这3 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 倍。

(2)要求: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 个数,说说这3 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3)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

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 倍。

(3)追问:还可以框出几个数?怎样框?试一试。

2.出示教材第50 页“你知道吗”内容。

提问:同学们,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个季度一样吗?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说说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确:一年四季与一年的四个季度是有区别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练习课
学习目
标1.通过练习,巩固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会进行合理估算,巩固用估算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

熟练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竖式计算方法,巩固估算方法。

学前准
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卡片。

学具准备:信息卡片。

教学环

导案教案达标检测
知识点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练
习三”第9题分析:本题是复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的计算。

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相同数
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加
满十,要向百位进1;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
几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
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
上加10再减。

答案:640 990 500
220 530 50
1.用竖式计算。

390+260=
740-150=
答案:390+260=650
740-150=590
知识点2:用估算解
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练
习三”第8题。

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
品够吗?
分析:要求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不够,就
是把245与187的和与400进行比较。

如果
大于400,就不够;如果小于或等于400,
就够。

此时可以用估算解决。

答案:把245看成240,187看成180,
240+180=420>400,所以245+187一定大于
400,故不够。

2.学校礼堂有500个座位,一年级
有239人,二年级有247人,两个
年级一起看话剧,学校礼堂的座位
够坐吗?
答案:239<240
247<250
240+250=490
490<500,够坐。

知识点3: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练
习三”第12题。

分析:由题意可知,邮局、电影院和学校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
邮局到电影院的距离=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邮局到学校的距离 情况二:
邮局到电影院的距离=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邮局到学校的距离
答案:情况一:350-280=70(米) 情况二:350+280=630(米)
答:邮局距电影院可能是70米,也可能是630米。

3.小欢家、小乐家和少年宫在一条大路上。

小欢家距少年宫470米远,小乐家距少年宫200米远。

小欢家和小乐家相距多远?
答案:情况一:470-200=270(米) 情况二:470+200=670(米) 答:小欢家和小乐家相距270米或670米。

巩固练
习 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0、11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总结学生的掌握情况。

2.完成教材第16~18页“练习三”第4、5、13题。

1.自由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笔算方法和估算方法,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
境帮助学生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在完成课堂练习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点评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