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练习册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
第一分册练习部分(试验本)
参考答案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基础练习
1. B
2. A
3. C
4. C
二、拓展练习
5.(1)C (2)今天我们计算角度和时间,用的就是他们发明的六十进位
计数法。

6.(1)A (2)因为战争导致国破人亡的悲痛感情。

(3)劳动力、资源、土地、水利设施。

7.(1)汉穆拉比;从太阳神手中接受权标。

(2)君权神授。

(3)不完全一致。

比如一自由民毁坏别人的眼睛,受害人的社会地位不同,惩罚也明显不同等。

(4)法律制度情况,社会等级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8.(1)从西北到东南;波斯湾。

(2)河水泛滥。

(3)两河流域地处干旱地区,但是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定期泛滥却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为了解决该地区河水泛滥时易捞,其他时间易旱的问题,就需要修建许多水利灌溉设施。

大规模集体协作劳动加强了各地居民间的联系,提高了生产组织化程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形成。

第2课古代埃及
一、基础练习
1. B
2. D
3. B
4. D
二、拓展练习
5. D
6.(1)楔形文字甲骨文(2)碑文是同时用多种文字写成的,可以借助古希腊文来释读。

(3)罗塞塔古碑的发现是古埃及象形文字成功释读的关键,欧洲航天局希望这个仪器也能在太空探测中起到关键性突破的作用。

7.(1)南高北低。

(2)古代埃及周围有天然的安全保障。

尼罗河河谷东西两侧是耸立的峡壁,峡壁之外是荒芜人烟的大沙漠。

河谷南面是大瀑布,河谷北面是泥泞的尼罗河三角洲沼泽地带。

第3课古代印度
一、基础练习
1. D
2. B
3. A
4. C
二、拓展练习
5. B
6. C
7.(1)印度洋喜马拉雅山印度河恒河(2)西南
8.(1)种姓制度。

(2)婆罗门和刹帝利。

(3)众生平等。

(4)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不同等级,造成了社会阶级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刹帝利、吠舍在内的许多阶层的人都对婆罗门的特权日益不满。

而早期佛教大力宣扬“众生平等”的观念,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再加上后来一些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所以迅速传播开来。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
一、大河:四大发明古国的摇篮
1. 底格里斯河幼法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
2. 农业普遍比较发达,多为中央集权国家,宗教信仰明显,数学、天文历法等成就突出。

二、文字: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1.(1)A (2)C (3)B
2.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它既是人类书写语言的符号和交流信息的工具,同时又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手段。

它扩大了文明传播,促进了文明交流,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三、法律:确立规范的社会秩序
1.《汉穆拉比法典》的颁布和实施有效地规范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秩序,对于巩固王国的统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还通过法律形式否定了一些野蛮的原始风俗和习惯的合法性。

它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严格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法律措施十分严厉,还留有同态复仇等一些原始习惯。

3.任何一个人毁坏了别人的眼睛,他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还要对由此造成的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进行必要的赔偿。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
一、基础练习
1. D
2. A
3. D
4. C
二、拓展练习
5.玛雅人重视宗教活动;玉米在玛雅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突出;玛雅人的陶器制作的水平;玛雅人的审美观念等。

6.(1)疾病瘟疫,殖民者侵略,缺乏文明交往。

(2)首先,美洲大陆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

因为大洋的阻隔,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大陆的文明几乎无法交往。

其次,印第安文明大多生产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因为交通不便,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也基本没有交流。

第5课古代黑非洲
一、基础练习
1. A
2. A
3. C
4. C
二、拓展练习
5.(1)津巴布韦共和国。

因为图中著名的石头城遗址就位于津巴布韦境内。

(2)因为大津巴布韦文化是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而石头城遗址正是大津巴布韦文化的中心。

它突出反映了津巴布韦共和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6.(1)库施王国。

(2)城市比较发达,建有庙宇和神像,与阿克苏姆王国发生战争。

7.不正确。

黑格尔的观点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色彩。

虽然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古代黑非洲文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是,当地人还是创造出了极富色彩的独特文明。

麦罗埃时期的库施冶炼铁业十分发达,同时还是古代世界主要的黄金产地之一。

阿克苏姆王国是当时世界的贸易大国,它的圆头石碑更是举世闻名。

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石头城遗址体现了当时很高的建筑水平。

第二单元单元练习
一、来自大漠、丛林深处的独特文明
1.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黑非洲;E:中美洲;F:南美洲。

2.东西两面基本都是面临大洋,与其他地区的交通极为不便。

3.因为有大洋等的阻隔,黑非洲、美洲处在与其他地区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

在15世纪西欧殖民者入侵以前,美洲和和黑非洲的历史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

二、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奇葩
1. B
2.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

他们在农业、科学、建筑等方面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尤其是他们培植的玉米、马铃薯等40种农作物,极大的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生活。

古代黑非洲的人民也创造了独特的文明成就。

比如东北非麦罗埃时期的库施人就以高超的冶铁技术、制陶技术而远近闻名。

总之,源远流长的非洲和美洲古代文化,对人类历史宝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堪称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奇葩。

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一、基础练习
1. A
2. B
3. D
4. A
5. D
二、拓展练习
6.(1)多山,缺少大河平原;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有优良港湾。

(2)发展海外贸易。

理由:多山,缺少大河平原,不利于农业发展,但有可供交换的商品(经济作物有葡萄、橄榄,还有大理石、陶土和各种矿物,手工业方面有陶器制作),以及优良的港湾和漫长的海岸线。

(3)A(4)公元前9世纪——前8世纪,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战争,在氏族社会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各部落逐渐统一,形成城邦国家。

(5)小国寡民;以独立城市为中心,周围有若干乡村;经济主要是手工业和商业;人口数量不多,从数万到数十万;城邦居民成分复杂。

(6)多山,大海阻隔;缺少大河平原;产粮不足,无法供养更多人生存。

(7)D
7.(1)B(2)伯里克利的论述充分肯定了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的局限性。

有一定的片面性。

(3)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任何内部问题)。

(4)部分社会成员(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容易形成集体专制。

第7课希腊古典文化
一、基础练习
1. B
2. C
3. A
4. A
5. C
6. C
7. D
二、拓展练习
8.(1)《荷马史诗》是一部在口传基础上成文的史诗(人类文明初期阶段的文学形式之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记载重大事件特洛伊战争中,掺杂着神话传说。

(2)A(3)各类史料具有不同的价值,需要进行去粗取精、去
伪存真的甄别。

《荷马史诗》属口传史料。

《荷马史诗》所叙述的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以及史诗中穿插的许多希腊神话和传说的内容,反映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

对于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这种口传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9.(1)A(2)C(3)D(4)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示”的罗网。

俄狄浦斯并不是有意杀父娶母,本人非但没有罪,反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君王。

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城邦,大公无私。

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身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

对于这样一个为人民、为国家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运,剧作家深感愤慨,发出了对神的正义性的怀疑,控诉命运的不公和残酷,赞扬主人公在与命运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英雄行为。

因此,尽管结局是悲惨的,但这种明知“神示不可违而违之的精神,正是对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
第8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一、基础练习
1. .D
2. C
3. C
4. A
二、拓展练习
5.(1)B(2)人身自由,但不属于罗马氏族成员,没有氏族权利,无权分得公地,不能参加人民大会,租佃贵族的土地,有的因借债而沦为奴隶。

(3)A (4)平民在经济和军事事务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罗马的工商业多由平民经营,税收的很大一部分也来自平民。

一切与罗马有关的战争,无论是自卫战,还是对外扩张都离不开平民的参与。

(5)B(6)成果:打破贵族的特权,百人队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打破氏族部落的血缘纽带,以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三个血缘部落。

局限:按照财产多少决定百人队的数字,以及在百人队会议进行表决时,每个百人队只有一票的规定使第一级的富有者还可操纵绝对多数。

(7)C(8)土地少,加上连年出征,负债严重。

债权人可以任意把债务人拘禁起来,强迫他们以劳动偿还债务,有的甚至把他们卖往海外。

(9)贵族答应减轻平民的债务负担,平民有权选出两名“保护官”,以保护平民利益。

颁布了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6.内因:统治者腐朽;奴隶制度的腐朽性使奴隶和奴隶主都失去了改进技术的积极性;军队和官僚机构过度的开支,导致通货膨胀;经济上的分散伴随以政治上的分权,随着贸易的衰落和国家岁入的减少,帝国大厦开始崩溃。

外因:蛮族大规模入侵。

第9课罗马法体系
一、基础练习
1. A
2. A
3. D
4. A
5. D
二、拓展练习
6.(1)C (2)“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体现了罗马人的法制精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利,规范了社会生活。

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的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

但是,这部法只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3)《民法大全》说明古罗马人已有制定法律来约束人民行为,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地位平等的决心。

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罗马人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
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治
1.选举法:选举城邦重要公职人员;立法权和行政权:修改法律、解决财政收支、决定宣战和媾和、缔结和解除盟约、评定军功等;司法审判权;监察权。

2.人民主权(全体公民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唯才是举。

3.奴隶、外邦人、妇女、未成年的男子,这些人都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政治殿堂之外。

4.狭隘指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太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少部分的公民,仅占总人口的9%左右);最充实+指全体公民在立法及治理公众事务上有直接与平等的权利。

二、真正的法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1.保留了许多原始习惯法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等。

2.体现出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

3. A
4.法官极有可能会判定罗莫洛斯的家人胜诉。

理由:当时(公元前510年)古罗马还尚未形成成文法典,量刑定罪依据习惯,贵族掌握着对习惯法的解释权,可以在司法审判方面维护自己的特权。

(此外,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也会与贵族展开不懈的斗争,也有可能胜诉)
5.可能性一: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罗莫洛斯一般的财产将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站死士兵的家人。

可能性二:罗莫洛斯的财产被其家人继承,因为他有继承人,再者“十二铜表法”作为早期的成文法,仍然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6.法官不会判克丽奥佩特拉母子加入罗马籍。

因为,罗马的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

(如果从恺撒的强权角度考虑,他们也可能会获得罗马国籍)第10课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一、基础练习
1. D
2. B 2. C 4. A
二、拓展练习
5.(1)A(2)经济:商贸繁荣;宗教:半岛的宗教祭祀中心,有天降神物的黑色陨石和克尔拨古寺,多神自然崇拜盛行。

(3)周边外族争夺霸权的战争,凯觎半岛商路控制权的战争,致使经济严重衰退;生存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荡;信仰危机,外来宗教观念传入。

(4)B(5)A(6)C(7)610年在麦加传教,遭到迫害,被迫于622年出走麦地那;不久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7世纪30年代初,阿拉伯统一国家初具形态。

6.661年,穆阿维亚建立倭马亚王朝,定都大马士革,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750年,阿拔斯利用下层民众起义,推翻倭马亚王朝,建立阿巴斯王朝,迁都巴格尔。

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达到鼎盛,此后转向衰落。

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一、基础练习
1. A
2. D
3. C
4.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如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

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迫使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二、拓展练习
5.政教合一,以伊斯兰教为立国的基础,《古兰经》是一切权力和法律的最终根据;开始使用苏丹的称号,苏丹是国家元首,也是最高宗教领袖;下设分管具体事务的官员。

第四单元单元练习
一、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的辉煌篇章
1.在两河流域实测子午线,并据此推算地球体积和圆周;建立巴格达天文台,发明精密的天文仪器,如:天球仪、地球仪和星盘仪等;编制《天文表》,是东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文学作品《天方夜谭》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伊斯兰装饰艺术中没有人和动物圆形,但是精致的几何图形、绚丽的色彩组合等使这些艺术品具有独特的韵味。

典型的清真寺样式圆顶、尖塔等也反映了伊斯兰文明中独特的建筑风格。

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了人类文明多元论断的正确性。

二、在火星上观察地球,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1.奥斯曼帝国。

2.伊斯坦布尔。

3.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4.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对有些地区的影响尤为深刻。

如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

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第12课封建制度
一、基础练习
1.(从左至右依次为)日耳曼因素、隶农制、
4. 8世纪:上半叶采邑改革;11世纪:西欧封农奴
2.(1)C(2)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3.庄园国王教会贵族建制度基本确立;14世纪:14世纪之后庄园衰败。

二、拓展练习
5. B E D C A
6.在采邑改革后,封建主层层分封,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各级制度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国王位于最上层,但只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这种情况在法兰西最为典型。

国王只能控制自己的直属领地,收入有限,加上生活奢侈,入不敷出,又无处搜刮,出现王朝拦路抢劫的现象并非偶然。

第13课城市的复兴
一、基础练习
1. 11 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
2. 英国议会法国三级会议
3.(1)封建等级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形成的过程中。

8世纪上半期的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在封建主层层分封的过程中形成封建等级制。

等级君主制形成于西欧封建制确立以后。

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

(2)封建等级制是国王与各级贵族组成的统治秩序和政权形式。

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为公、侯、伯、子、男爵,骑士位于底层;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

国王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实际权力有限。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

(3)封建等级制的统治基础是各级封建贵族。

等级君主制中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4)封建等级制中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等级君主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 C
二、拓展练习
5.Burgher为“公民,人民”,bourgeoisie为“资产阶级”。

从词源角度分析,市民、资产阶级都与城市密切相关,可以理解为从中世纪城市市民中产生早期的资产阶级。

6.(1)东方由富强转向落后,西方由落后转向先进。

(2)西欧封建制确立后,生产力水平提高,城市复兴,商品经济活跃,在与封建领主斗争中,部分城市取得自治,意大利北部地区城市兴起早,发展快。

12世纪以后,英、法王权呈加强之势,先后召开等级代表会议,实行等级君主制,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3)拜占庭帝国日薄西山,统治阶级内部派别斗争激烈,到了灭亡的前夜。

第14课王权与教权
一、基础练习
1.(1)奠定教皇国的基础,并使罗马教会掌握了世俗权力。

(2)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古老原则,教权和王权各有所得。

(3)表明教皇已完全摆脱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

其后,教权不断增强。

(4)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2.教会感到欣喜。

从此,基督教会成为法兰克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3.一手掌握十字架,表示宗教权力,另一手握宝剑或者权标,表示世俗权力。

“君权神授”,权力最终来自上帝。

4.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级的支持,英、法等国的中央政府权力逐步得到加强。

这一结果是必然的。

二、拓展练习
5.(1)材料一:耶苏基督显灵,帮助克洛维的军队在面临毁灭时反败为胜。

材料二:日耳曼国王没有文化,也不会治理国家,当时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

(2)材料二是可信的。

材料一是把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神化,为王权与教权结合制造舆论。

6.主教授职权曾长期为世俗君主所掌控,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却规定世俗君主不得染指主教授职权,矛头直指亨利四世。

所以,亨利四世要废黜教皇。

格列高利七世宣布剥夺亨利四世的教籍和帝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部分德意志大贵族遥相呼应,乘机制造事端,以致帝国政局动荡不安。

亨利四世被迫屈服。

第15课中世纪文化
一、基础练习
1.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2. B
3.(1)×(2)×(3)√(4)×(5)×
4.(1)法国南部。

(2)基督教伊斯兰教(3)这位君王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创始人丕平之子,在位期间,大肆对外用兵,扩张版图,大致相当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史称查理帝国。

800年加冕称帝,号“罗马人的皇帝”,后世称之为查理大帝。

他在位期间曾出兵西班牙,征讨阿拉伯人。

(4)法兰克王国。

(5)罗兰的诗表达了忠君爱国的情操,虽有时代局限性,但其积极的部分应该充分肯定。

二、拓展练习
5. 略
6.相似点:体裁——叙事诗;主题思想——反映骑士的道德标准和理想追求;故事情节——歌颂查理大帝等人的武功伟业和传奇经历。

不同点:主人公的地位不同——罗兰是普通骑士,贝奥武甫则成为王国;故事背景不同——查理大帝出兵西班牙,征讨阿拉伯人的情节比较真实,而挑战半人半神的怪物格伦德则明显具有虚构的成分。

第五单元单元练习
一、欧洲中世纪城市复兴起源于……
1.忽视了城市复兴的背景中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2.10到11世纪,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有剩余;专门技巧的手工业部门生产,手工业脱离农业而成为追求交换价值的生产;各类商人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

二、“黑暗的中世纪”,这一说法对吗?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