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陆 王 心 学
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发明本心”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明中期:王阳明的心学
阳明心学主张
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心之体,性 也,性既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
③方法论:“致良知”, 即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④知行合一
影响 南宋—元—明初
强调自我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 发励志
相同 点
1、内容相同:继承孔孟、强调社会秩序;唯心主义,强调“天理 ”与“人欲”对立;要求自我修养,服务社会。
2、影响相同:维护专制统治;扼杀自然欲求;塑造民族性格。
不同 点
1、“理”是本原,客观唯心 2、“格物致知”
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马克思《资本论》
根据材料并阅读历史纵横,指出明中期后手工业领域出现了什 么新现象?
出现雇佣和雇佣关系,自由劳动力,手工工场,手工业工场化。 表明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学者观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发展的表现?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a.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 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b.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 核心。
思想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 伦理道德标准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主张:
(1)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
提出“工商皆本”。
“众治”“循天下之公”
(2)顾炎武和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
判,并提出一些重要见解。
白银大量流入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 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 白银支付。政府开放(放松)海禁等。 积极影响: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白银货币化);促进了商品经 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思考1: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
累。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资金
国际 市场
重农抑商 海禁闭关
国家 政策
劳动力
重农抑商政策, 农民被局限在
土地上
自然经济自给 自足的封闭性、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缺乏国内市场。
腐朽的 封建制 度 国内 市场
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 1、明中期——阳明心学 • 2、明后期——李贽 • 3、明末清初——三大批判思想家
落日辉煌 15.明至清中叶的经 济与文化
课 程 标 准: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 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目录
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贰·思想领域的变化 叁·小说与戏曲 肆·科技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农业发展的表现?
新的外国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玉米、甘薯等),提高了粮食总 产量;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种植广泛。
“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评价: 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 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探究:比较程朱与陆王
派别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
陆王心学
代表 程颢、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主张 1、世界观2、人生观
心即理也
3、认识(人性)论4、方法论 发明本心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良知即天理
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宋以来城市的经济 功能逐渐增强;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 兴起了大量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经济之变
农业
新的农作物引入中国;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变在农业品种,变在经营方式。


手工业 南方行业中出现开设工场的新经营手段。
1、“心”是本原,主观唯心
2、“发明本心”“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
地位 发展理学 集大成者 开创心学
心学集大成 者
2.李贽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 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材料二 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变在手工业经营方式。
化 因
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商业 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发展;
商帮形成;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变在货币、商人、商路、市场。
4.社会发展的局限性
迟滞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明清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制约因素)
土地买卖制度和 高额地租吸引商 业资本买田置地, 影响了资本的积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
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
材料一:良知即天理。良知即天理
材料二: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
然知弟,见孺子入方井法自论然知:恻“隐致,此良便知是”良知,。即克服 材“料 人三胸:中“各良有知个良圣私能人欲,。,愚”夫回愚复妇良与圣知人;同知。”行合一
材料: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
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 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 产品出卖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
明中期后,农业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三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材料四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 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 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李贽斥责他们“被服儒雅, 行若狗彘。” 材料五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 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 明察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a.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b.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 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 规模的生产。 c.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
为了生产同种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和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