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附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 土地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

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

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
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

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一)土改的背景
1.展示图表:
2.教师提问: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哪类人的手中?
提示: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3.教师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

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4.史料展示:
材料一:《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

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

材料二:
5.教师归纳:结合材料和课本,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二)土改的进行和结果
1.图片展示:
斗地主游戏的界面历史上的斗地主
2.教师过渡:前图是大众比较熟悉的游戏,而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斗地主这一幕,如后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运动中,对一些恶霸地主展开了批斗。

3.提出问题: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4.教师讲述:土改的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目标导学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史料展示:
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提示: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教师展示图表:
4.教师提问:分组讨论地主阶级的去向。

提示1:地主阶级被消灭了。

提示2:他们中除了恶霸外,其他人都变成了农民。

5.教师总结:仔细观察表格,土改主要是将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注意区分二者的异同点,土地虽然由地主阶级手中转移到了农民阶级手中,但仍然属于土地私有制。

三、课堂总结
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关怀。

在党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指导下,农民的梦想一定会飞扬得更高、更远。

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城市化、农业机械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三农”艳阳天,离我们不再遥远。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学习《土地改革》,首先要分析土地改革背景(背景篇),让学生明确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制作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图表,以此表现土地占有不均衡的强烈反差,进而分析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改革篇)一目是本课重点,在教学时结合图片、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地改革的时间、目的、方法、结果,加深记忆。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意义篇)是难点。

由于理论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把握,需要进一步细化课堂,让学生易于接受这个知识点。

《第3课土地改革》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严重阻碍了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

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
了,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合作探究
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2.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三、练习巩固
1.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4.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土改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1.新解放区农村经济土地 2.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 1952 3.封建土地制度人民政权农村生产力工业化
二、1.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

2.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三、1.C 2.A 3.C 4.A
5.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