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1_北师大版-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1北师大版
11月27日,我面向全市展示了一节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得到听课老师的肯定。

在包班教学的压力下,从开始承接此次活动一直到最后的顺利展示,一路走来,我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收获,这其中,不仅仅有自己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认识的提升,更多的还有深深的感动——因为在这节课的背后,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殷切的希望:市教研员孙静老师在百忙中两次到校进行指导;区教研员陈静老师更是多次到校听试讲、帮助我修改教案、调整内容、甄选资料、把握时间,这种认真的态度令我感动;罗勤校长也是亲自指导并规范我的语言,字斟句酌、拿捏到位,力求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准确表达、言简意赅,用有声的语言传递着无形的美;宋主任在身兼语文教学工作的同时克服身体不适的状况坚持听我试讲;钱主任克服重重压力帮我安排倒课和代课;电教组的纪珅主任、高惠芹老师、马璐璐老师、谢淼老师也在百忙中为我截取音乐、制作视频、调试设备;主任组长田丽老师、组内的李颖老师、王雪竹老师以及与我搭班的杨树红老师调整教学进度来协助我试讲;组内的其他班主任们在自己繁忙的工作之余,积极帮我收集学生上交的资料并给予我鼓励和支持;这几周来我校实习、见习的大学生们也是我强有力的后盾,是所有人的帮助使我顺利完成这次展示。

接下来,我针对本节课的设计和课后的体会谈一谈自己从准备到执教后的一些思考。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爱我生活的地方》的主题一,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刻地地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的创造是很重要的。

教材为师生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运用了。

结合本学期品生教研的主题——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前,陈老师与我就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反复琢磨,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进行表述。

针对本课教学,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一)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

我在教学设计中,注意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环境美和人文美。

在导入部分,我选取了前段时间在电视台热播的纪
录片《五大道》的片花,借此来拟设给学生小导游的身份,并由他们来向大家介绍生活地方的美景。

本来,这段视频是想作为介绍五大道这一特色街区时的补充资料呈现的,而孙老师认为,如果将它放在导入部分,先声夺人,效果会更好;在最后环节,孙老师也是提议:加进一段反应天津夜景绚丽夺目的视频作为本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我也是沿海河的走向,选取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知名地点作为背景图片。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们对于这些地方都能不由自主地喊出它们的名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感谢孙老师的精巧点拨。

本课主要分为六个版块进行,分别为海河、街区、校园、小区、公园、广场,学生们搜集上来的资料也不乏将我们的津门十景纳入其中。

所以,我在每一版块里也将所涉及到的几个津门十景——“沽水流霞”、“双城醉月”、“故里寻踪”、“龙潭浮翠”进行介绍,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地方的美。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合作意识。

结合品生课程活动性的特点,学生的活动应围绕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进行,教学内容也应主要源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结合课前进行的学情调查,从搜集的情况上来看,学生选取的资料大都围绕着自己身边最熟悉、最喜欢、经常去的地方,比如自己居住的小区、每天生活的校园,抑或是每天上下学途经的地方和课余常去的地方等,都是学生搜集资料的最主要、最直观的资源,这也是我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学生所呈现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很丰富,作为教师在掌握了这些一手资料后,也进行了一些相关内容的补充,并在课上与大家分享,这种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使得我们的资料可以互通有无,在共享的同时扩充了知识的广度,彼此间有所收获。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资料进行自主交流,而交流的形式包括自主交流和小组讨论等形式。

学生的资料图文并茂,汇报时也不难发现,这些地方都是他们所熟悉的地方,是每天生活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会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最后呈现出由表及里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