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丰产菜用大豆新品种交大05-133的选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丰产菜用大豆新品种交大05-133的选育
张玉梅;王彪;张忠滨;武天龙
【期刊名称】《种子》
【年(卷),期】2013(032)003
【总页数】3页(P102-104)
【作者】张玉梅;王彪;张忠滨;武天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安达第一原种场,黑龙江安达15140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学, 上海200101;黑龙江省安达第一原种场,黑龙江安达15140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学, 上海20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1
交大05-133系上海交通大学以台湾菜用大豆台88作母本,以上海交通大学交大2号作父本,采用混合选择方法,经过1次北繁培育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

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8)。

近年来,中国也育成一些新品种[1],但是黄色种皮多。

突出菜用大豆的主要指标[2,3]:口感品质和商品性,即每 500 g 标准荚数、荚长×荚宽、标准荚率、百粒鲜重、种皮颜色、口感鉴定;突出丰产性和稳定性[4],即产量和年份间的稳定、采收期适宜、植株综合性状好、抗病、抗倒性强、缺点不明显。

交大05-133荚大粒大,籽粒商品性好于对照浙春4号:每 500 g标准荚数为 176个(对照 197个),荚长×荚宽为5.3 cm × 1.3 cm(对照5.2 cm ×1.3 cm),标准
荚率为 68.5%(对照 64.3%),百粒鲜重73.7 g(对照64.2 g)。

在2年各试验点对区试品种口感品质鉴定中,有68.5%的试验点口感品质鉴定为
香甜柔糯型(A级),口感品质好。

2010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鲜
荚采收期组织相关专家在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试点对4个生产试验参试品种
进行了口感品质和外观品质鉴定。

经鉴定,交大05-133口感及商品外观品质为A 级采收期适宜,白花灰毛,鲜荚绿色。

种皮绿色,子叶黄色。

生长期为89 d,比
对照浙鲜4号(87 d)晚2 d,属鲜食春大豆类型中熟品种。

株高36.1 cm,主茎节数10.3个,分枝数1.9个,单株荚数17.9个,多粒荚率71.7%,单株鲜荚重40.8 g。

各试验点田间感SMV调查表明,除北京点感病较重外,其他点感病极轻或不发病。

经人工接种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SC-7鉴定抗性结果:2009、2010年2个株系分别表现中感和感病(和对照相似)。

该品种表现丰产性、稳产性较好,采收期适宜,口感品质、商品外观优。

植株综合性状好,抗病、抗倒性强。

缺点不明显。

2001年以台湾菜用大豆台88作母本,以上海交通大学交大2号作父本,采用混
合选择方法,经过1次北繁培育而成。

F5根据粒大小,品质丰产性、抗病性决选
品系05-133。

2008~2008年在上海、江苏、浙江异地鉴定试验,2009~20010年参加全国菜用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其选育过程为:
在试验过程重点选择绿种皮、每500 g标准荚数、荚长×荚宽、标准荚率、百粒鲜重、种皮颜色、口感鉴定好的菜用大豆品质性状,在异地鉴定和北方繁殖的过程突出丰产性和稳定性好,表现在产量和年份间的稳定、采收期适宜、植株综合性状好、抗病、抗倒性强、缺点不明显的特性。

2.1 历年增产效果
2009~2010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春播组区域试验,2009年全国18个试验点16个点增产,平均单产鲜荚 762.5 kg/667 m2,比浙鲜4 号(ck)增产8.8%,增产达
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4位,增产点率为78%,经稳定性分析,稳定性表现好。

2010年全国17个试验点13个点增产,平均单产鲜荚780.1 kg/667 m2(比浙鲜
4 号 ck 增产6.8%),和参试品种的平均值作为对照比增产0.9%,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6位,增产点率为71%,经稳定性分析,稳定性表现较好。

2年平均单产鲜荚771.3 kg/667 m2(比浙鲜4号ck增产7.8%),和参试品种的
平均值作为对照比增产4.6%,增产点率为75%。

2.2 历年生产试验结果
2010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春播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鲜荚为721.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3.5%,增产点次为100%。

试验在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安徽省铜陵市农科所、浙江省东阳市种子公司、福建省厦门市同安良种场、江西省农科院作物所等全国5个试验点5个点全部增产,南昌点面积未达方案要求,东阳点前茬不一致,该2点生试产量结果未纳入
汇总,按3个点计,分别占1、2、3位次,平均为2位次。

2.3 国家区域试验结论
该品种已完成区域试验程序,在试验中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口感品质较好,经专家鉴定其口感及商品外观品质为A级。

抗病、抗逆性强,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
定申报条件。

建议2011年推荐申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适宜地区:适合于在中国沈阳辽宁、北京、江苏南京,安徽合肥、铜陵,浙江杭州、东阳,四川成都、上海、广西南宁、云南昆明、福建厦门、贵州贵阳、海南等地区推广种植。

3.1 合理种植时间和密度。

在黑龙江安达5月10日前播种,种植行距为65 cm×6 cm,保苗1.7万/667 m2,需种子5.5 kg/667 m2以上,需要坐水种植。

3.2 施肥和管理。

植株较耐肥,施腐熟有机肥8 000~1 000 kg/667 m2并施氮磷
钾三元复合肥25~40 kg/667 m2或磷酸二胺8~10 kg/667 m2作基肥;开花期
追施叶面肥1~2次。

在播种前2 d施除草剂氟乐灵,用量250 g,加水60 kg喷雾。

3.3 防止炸荚。

收获期注意观察发现有炸荚落粒时及时收割,特别是气候炎热干燥地区更要及时收获以免炸荚落粒造成损失。

3.4 防治病虫害。

蚜虫应及早检查,在发生初期马上喷施乐果或菊氏杀虫剂。

化学防治大豆食心虫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8月15~25日。

施用药剂敌敌畏薰蒸、3%混灭威粉剂喷粉、1%多来宝悬浮喷雾剂。

【相关文献】
[1]王学军.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5号”选育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9(1):42
-44.
[2]武天龙.菜用大豆粒荚选择标准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0(2):184-188.
[3]范秀凤.菜用大豆荚皮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J].大豆科学,2004(4):1 076-1 080.
[4]刘庸庆.中稻新组合谷优627的选育与应用[J].种子,2012,31(3):116 -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