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文体知识与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文体知识与答题技巧
考点解读: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3.理清文章思路,明晰说明顺序;
4.理解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5.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6.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7.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质疑作答。

注意:1、审清题干中的每一个字2、分点作答3、回到原文,养成分句看文章的习惯4、既有总体概括的语句,也要有具体解说的语句5、表述尽量用总分总的结构6、看分答题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说明方法大都是三个字;论证方法是四个字;修辞手法是两个字.)
1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划线句子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是(事物的特征)的(本质属性)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答“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正面谈效果,反面谈后果,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文的准确性)
2、画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正面谈效果,反面谈后果,注意联系上下文。

3、两个语句不能互换位置的理由
上句承接上文的,下句引出下文的,上下两句构成了关系,互换后强调的重点就变了,所以不能换.
五、开头段的作用
1、引出下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2、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写出了
六、链接材料
1、印证型提原文
2、迁移型原文+材料+分析
七、把某个材料放入段落中:材料说明的内容……,段落说明的内容……,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把某个材料放入段落之间:分析材料与上下两段在内容上的关系
八、质疑类题目
常见题型:根据某段或全文就内容、写法、语言方面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解答
1.审清题目要求,明确范围、角度;
2.内容:为什么(或者怎样理解)……(摘录原文具体语录)
3.写法: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某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语言: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某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