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初中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中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语文七年级试题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中学科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七年级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6页,四大题,21小题。

满分100分(含书写4分)。

考试时间为12 0分钟。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请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吞噬.(shì)蓦.然(mù)妨碍.(ài)迥.乎不同(jiǒng)
B、凫.水(fú)菜畦.(qí)红橙.(chéng)怏.怏不乐(yàng)
C、脑髓.(suǐ)烧灼.(zhuó)撤.退(chè)鲜.为人知(xiān)
D、凛.冽(lǐn)亢.奋(kàng)沉淀.(dìng)毛骨悚.然( sǒ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辐射芸芸众生顽故鞠躬尽瘁
B、筹划眼花缭乱陡峭心汇神凝
C、懊悔耀武扬威敦促家喻户晓
D、仰慕历尽心血堤防妄下断语
3.名著阅读。

(4分)
⑴猜人物。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

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语段中的“她”是《▲》中的主要人物▲。

⑵写书评。

你知道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吗?六十岁一代的人说:“可能是少儿读物吧。

”四十岁一代的人说:“好像是科普小品。

”二十岁一代的人说:“我们觉得是观察的记录,法布尔是个昆虫迷。

”十几岁的你说:“▲。


4.古诗积累填空。

(7分)
⑴▲,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⑵杜甫在潭州与李龟年相遇,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两句诗句:
▲,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⑶诗人王维“▲,▲”(《竹里馆》),他希冀琴音穿越旷野,与清风流
水相和;诗人赵师秀“▲,▲”(《约客》),他等待朋友一声轻歌,越波渡江,翩然而至。

5.综合性学习。

(6分)
儿时,在家门口的小河里,和小伙伴们游泳嬉戏。

不小心呛了几口水,清凉甘洌;一个猛子扎进水里,还能摸到鱼虾。

在水污染不断加剧的今天——“游泳,或将成往事”。

请你参加下面的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今年,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环保志愿者,对全省90个县市区的229条母亲河水样进行了检测。

历时一个多月,检测结果终于出炉。

——选自《都市快报》
材料二: 材料三:
活动一:根据材料一内容,提取丽水市母亲河的相关信息,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

(2
分)
活动二:根据材料二图示,写出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原因?(2分)
活动三:小时候,跟你一起游泳摸虾的玩伴,现在常跟爸爸一起下河游泳。

请你根据上
述材料的内容,给他一个温馨提醒。

(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4题。

(一)(17分)
蝴蝶结 龙应台
①“阿婆,我要这一束!”
②黑衫黑裤的老妇人把我要的二十几枝桃红色的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儿,转身去
找钱。

③小孙儿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

他很谨慎,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

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太长,
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④“死婴那,这么憨慢!卡紧,郎客在等哪!”老祖母粗声骂起来,还推了他一把。

“没
要紧,阿婆,阮时干真多(我时间真多),让伊慢慢来。

”安抚了老祖母,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
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⑤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⑥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埃塞俄比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⑦“王爱莲,补习费呢?”
⑧林老师眼光冷冷的。

王爱莲坐在最后一排,她永远坐在最后一排,虽然她个子也矮。

六十个学生冻冻地缩在木椅上,没有人回头,但是不回头,我也能想像王爱莲的样子:蓬乱的头发一团一团的,好像从来没洗过。

穿着肮脏破烂的制服,别人都添毛衣的时候,她还是那一身单衣。

冬天里,她的嘴唇永远是蓝紫色的,握笔的手有一条一条筋暴出来。

⑨“没有补习费,还敢来上学?”“上来!”
⑩王爱莲抽着鼻涕,哆哆嗦嗦走到最前排,刚好站在我面前:今天,她连袜子都没穿。

光光的脚夹在硬邦邦的塑胶鞋里。

我穿了两双毛袜。

○11“解黑板上第三题!”
○12林老师手里有根很长的藤条,指了指密密麻麻的黑板。

王爱莲拿起一支粉笔,握不住,粉笔摔在地上,清脆地跌成碎块。

她又拾起一支,勉强在黑板边缘画了几下。

○13“过来!”老师抚弄着手里的藤条。

全班都停止了呼吸,等着要发生的事。

藤条一鞭一鞭地抽下来,打在她头上、颈上、肩上、背上,一鞭一鞭抽下来。

王爱莲两手捂着脸,缩着头,不敢躲避,不敢出声;我们只听见藤条扬上空中抖俏响亮的“簌簌”声。

然后鲜血顺着她纠结的发丝稠稠地爬下她的脸,染着她的手指,沾了她本来就肮脏的土黄色制服。

○14第二天是个雨天。

我背个大书包,跟母亲挥了挥手,却没有到学校。

我逛到小河边去看鱼。

到戏院去看五颜六色的海报,到铁轨去看运煤的火车,踩铁轨玩平衡的游戏。

○15并不是王爱莲的血吓坏了我,而是,怎么说,每天都有那么多事要“发生”:隔壁班的老师大喊一声“督学来了”,我们要眼明手快地把参考书放在腿下,用黑裙子遮起来;前头的林老师换上轻松的表情说:“我们今天要讲一个音乐家的故事。

”等督学走了,又把厚厚的参考书从裙下捞出来,作“鸡兔同笼”。

要不然,就是张小云没有交作业,老师要她站到男生那一排去,面对全班,把裙子高高地撩起来。

要不然,就是李明华上课看窗外,老师要他在教室后罚站,两腿弯曲,两手顶着一盆水,站半个小时。

要不然,就是张炳得了个“丙下”。

老师把一个写着“我是懒惰虫”的大木牌挂在他胸前,要他在下课时跑步绕校园一周。

○16整整游荡了一个月。

我被哥哥抓回到林老师面前时,发觉头上长疮的王爱莲也失踪好几个星期了。

我回去了,她却没有。

○17王爱莲带着三个弟妹,到了爱河边,跳了下去。

大家都说爱河的水很脏。

○18那一年,我们十一岁。

○19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20医院里,医生正在响亮的哭声中剪断血淋淋的脐带;鞭炮的烟火中,年轻男女正在做永远的承诺;后山的相思林里,坟堆上的杂草在雨润的土地里正一寸一寸往上抽长……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21孩子你慢慢来,你慢慢来。

(选自《孩子,你慢慢来》,有删改)
6.作者在花圃里看见了怎样的情形,触发“她”想起“我们十一岁”时发生的事?根据③~
④两段的内容概括回答。

(20字左右)(3分)
7. 文中第⑥段和第○20段的画线句子对表现作者的“等待”有怎样的作用?试作具体分析。

(3分)
8.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
⑴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⑵蓬乱的头发一团一团的,好像从来没洗过。

穿着肮脏破烂的制服,别人都添毛衣的时候,她还是那一身单衣。

冬天里,她的嘴唇永远是蓝紫色的,握笔的手有一条一条筋暴出来。

9.“我们十一岁”时发生的那些事,对作者的心理或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当年的我”和“日后的我”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4分)
10.把文章的题目“蝴蝶结”换成“孩子你慢慢来”,你赞同吗?请简述理由。

(3分)
(二)(11分)
懂数学的蝉袁越
①夏天是属于蝉的季节,蝉的叫声是每个慵懒夏日的背景音乐。

世界上有3000多种蝉,绝大多数都是一年生的,每年繁殖一次。

可是在18世纪初期,美国的昆虫学家就发现了一种蝉的生活周期是17年。

100多年后,又有一种生活周期为13年的蝉被发现。

昆虫学家把这两种奇怪的蝉统称为“周期蝉”。

②其实,“17年蝉”早在第8年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成熟了,但它们体内似乎有个钟表,不断提醒它们要耐心等待。

直到第17年的那个初夏,蝉们好像约好了似的,一起冲出地面,完成新的一轮生命周期。

③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只生活着一种周期蝉。

昆虫学家按照它们的出土日期和分布范围,把北美的周期蝉分成了大约15个按照罗马字母命名的“窝”(Brood)。

比如,2004年出现在北美东部地区的周期蝉是第X号窝(罗马数字10)。

④昆虫学家首先想弄明白的问题是:这种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这样做不是会减少繁殖的效率吗?这个问题现在基本上有了定论。

原来,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

成年蝉需要很高的气温,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

昆虫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假如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7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则是96%。

显然,周期越长,成活率就越高。

⑤下一个,也是最有趣的问题是:周期蝉的周期为什么总是质数?
⑥我们知道,质数是除了它自己和1以外无法被任何整数整除的数。

有一种假说认为,周期蝉为了避免相互争夺粮食,才进化出质数周期,减少相遇的次数。

比如“13年蝉”和“17年蝉”每221年(13乘以17)才会同时出现一次。

可是,这个假说禁不起推敲。

事实上,“13年蝉”和“17年蝉”各自有自己的活动区域,两者很少重叠。

1998年在密苏里地区出现过一次第X号窝的“17年蝉”和另外两窝“13年蝉”同时出现的奇景,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⑦1977年,著名古生物学家史蒂芬·杰·古尔德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认为周期蝉这样做是为了避开自己的天敌。

他指出,很多蝉的天敌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假如周期蝉的生
命周期不是质数,那么就会有很多机会和天敌的周期重叠。

如是“12年蝉”就会和周期为2、3、4、6年的天敌重叠,被吃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

2001年,德国昆虫学家马里奥·马科斯设计了一个数学模型,间接地验证了这一假说。

在这个模型里,一开始,蝉和天敌们的生活周期都不固定,但是经过N年的演化后,蝉的周期无一例外地会停留在一个质数上。

这个理论还产生了一个副产品,那就是“质数生成器”。

原来,质数是没有规律可言的,现在好了,运用这个“质数生成器”,符合已知条件的质数,很快就能算出来。

⑧这个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很完美了,其实不然,很多昆虫学家仍然有疑问。

比如,为什么目前发现的周期只有13和17两种?为什么大多数蝉的周期并不是这样的?这些疑问都很有道理,但研究起来十分困难。

比如,昆虫学家一直没有找到符合这个理论前提条件的周期蝉的天敌。

所以,只有先搞清周期蝉控制时间的原理,以及它们的遗传方式,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揭开周期蝉的秘密。

已经有昆虫学家利用1998年在密苏里出现的那次罕见的重叠,让13年蝉和17年蝉交配,看看它们后代的周期会变成怎样。

这项研究需要很长的时间,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才行。

⑨周期蝉不能算是害虫,研究它的周期看似对人类一点实际价值也没有。

不过,人类的好奇心是无穷的,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一开始也许只是出于好奇,但没准就会有一个突破性的大发现,就像那个“质数生成器”那样。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话,赶紧去美国的伊利诺伊州吧,按照昆虫学家的计算,一种17年蝉的第XIII号窝马上就要在那里出土了!
(选自《鸟和兽的通俗生活》,有删改)11.围绕“周期蝉的周期为什么总是质数”这个问题,文中列举了哪两种假说?请概括回答。

(4分)
12.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分)
1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2分)
A. 目前发现的“周期蝉”的周期,只有13和17两种。

B. “周期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科学的结论。

C.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只生活着一种周期蝉。

D.先搞清周期蝉控制时间的原理,以及它们的遗传方式,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揭开周期蝉的秘密。

14. 读完本文后,你对科学研究有怎样的新认识?结合文意回答。

(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5~16题。

(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唐·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5.诗歌一、二两句中的“稀”、“尽”、“飞”三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16.诗人喜爱“幽竹”的什么品格?(2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7~20题。

(13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乙)铨①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②数句,苦③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④作波磔⑤
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节选自蒋世铨《鸣机夜课图记》
①铨:蒋世铨(1725—1785),清代诗文家、戏曲家。

②四子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

③苦:苦恼于④诘屈:弯弯曲曲。

⑤波磔(zhé):字的笔画。

(波:撇;磔:捺。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
⑴父异.焉(▲)⑵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⑶既.识,即拆去(▲)18.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借旁近与之.抱铨坐膝上教之.
B.乃.镂竹枝为丝断之去后乃.至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
D.合而.成字择其善者而.从之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20.仲永的父亲和蒋世铨的母亲教育孩子有什么不同?根据甲、乙两段文意回答。

(3分)四.作文(共30分)
21.按要求作文。

“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玩”中有无尽的趣味,“玩”中有无穷的智慧。

幼儿时的积木小学里的弹子,你可还有记忆?沈复的观蚊、鞭虾蟆,鲁迅的捕鸟、寻蝉蜕,你可曾玩过?乔布期的苹果、比尔·盖茨的窗口,姚明的篮球、菲尔浦斯的游泳,你可是喜欢?已是中学生的你是不是更会“玩”,更懂得玩呢?
请以“嘿!这样好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说真话抒真情;文章不少于600字;
⑵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的作品;
⑶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老师、同学的真实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