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王心学与康黑(康德、黑格尔)哲学思想有何区别和联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王心学与康黑(康德、黑格尔)哲学思想有何区别和联系?
陆九渊作为陆王心学的开创者早在南宋时期其思想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明朝更是在王阳明这里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开创者,成为了西方哲学乃至世界哲学都无法绕开的人物,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其宏大的哲学思想体系影响了无数人。

题主问题是这两派哲学主要区别和联系,问题过于庞大说清道明较为复杂,因此我主要从康德的实践理性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对其展开分析,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一、关注焦点相同
康德的实践理性和王阳明的致良知二者关注的焦点问题都是主题道德自觉的建构,这是二者在一方面学说上最为相似的地方,在具体的实践路径上二者区别极为明显。

从他们的关注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哲学出发点都是立足于我们人本身,也就是说,一旦思想脱离了我们人类自身,那么这种学说无论多么精深,也不再具有多少意义。

二、经验对象区别
康德认为道德法则必须完全意义上的超越经验实质,理性普遍性的为自然立法,并且如果理性越纯粹,那么道德的力量就越是崇高庄严;反观王阳明他强调吾心良知与天理万物,与功夫实践相互融合,密不可分,致良知的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法则,但是不脱离任何的人心事物。

康德始终认为 ,实践的规则永远是理性的一个产物,道德法则恒久的与理性相联系,这样的话理性在为自然立法的前提下同时也可以为人类的具体实践活动确立规则。

这是因为理性具有普遍性的立法性质,康德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道德法则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分国家、地区、文化背景以及思维差异等,是具有普遍性质的一般教条。

王阳明则认为,心之本体即是天理,即是心性,即是良知,而这个本体
性的东西在未发时,寂然不动,无内亦无外。

在本原处心性、或良知既与理不分,又与物相一。

“天下无性外之理,无性外之物。

”良知就是天地万物“所以然”,就是类似于世界的灵魂的存在,它是具有先天性的不可抗拒因素,不因他物改变。

三、终极追求区别
康德始终秉承着从理性本体进行抽象性的论证,最终由理性分裂出经验现象,王阳明则汇合超越与实质,实现理性形式,外在规范与主体精神内在统一,达到了绝对道德本体的境界。

康德认为,意志是一切道德法则所可以依据的唯一原理,唯一道德原理的本质就在于它可以离开法则的一切实质或一切欲望对象而独立自主 , 同时还凭借一个客观准则所然涵有的单纯普遍立法形式来决定任何行为选择。

王阳明认为 ,良知本体是纯度高达百分之百的纯善,不过由于私欲障蔽、自主意见或搀和兼搭,才使得良知混暗不淳、泯而不彰。

他认为真正能够对现实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的力量 , 不单来自于非法军事武装的骚乱暴动 , 而且更来自于人们心中理性法则的崩溃瓦解。

因此,他始终将终极关怀放至追求良知之上。


总体上来看,二,者的思想内容都极具深度,想要进行全面的理解,建议读两位甚至是这四位大哲学家的原著,以此来把握他们的思想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