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 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家新成立的私营银行里,营业员对储户热情周到,所以每日门庭若市,生意兴
隆。
②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
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③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
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④自己再也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不为人知的另一个地
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
⑤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高已经转行或倒闭了,
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⑥守在据点里的日本鬼子又蠢蠢欲动。
( )
A. 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②③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们要重视网络伦理建设,更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
B. 能否推动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是引导中澳关系能够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C. 在北京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典礼上校长林建华寄语毕业生:宁可自己吃点亏,
也不要为了一时的便宜,丧失了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
D. 任何个人不得非法使用、收集、加工他人个人信息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昨日您光临寒舍,我出差在外,未能见面,明日我将登门拜访,请您在家恭候
B. 编辑部给李老师发来贺电:祝贺您的大作获得全国论文大赛一等奖,敬颂编安!
C. 既然令郎各项条件符合,且愿意到市物流公司的财务科工作,我一定玉成此事
D. 大家都认可这幅书法,大李说:“这是拙荆的涂鸦之作,承蒙厚爱,不胜荣
幸。
”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以
“______,______”比喻女子的憔悴。
(2)《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必须咨询后再施行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3)在《离骚》里,表现诗人忠贞不移,纵使被肢解也不改志向的句子是
“______”。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李之仪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
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
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寄托着强烈的悲愤。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西瓜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等作用,因此被称为盛夏佳果。
西瓜不仅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①______。
西瓜含有多种美容化学成分,用西瓜汁擦脸或西瓜片敷脸,可以使你的皮肤保持洁白亮泽。
②______,而钾是美丽双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多喝西瓜汁会让你获得漂亮的腿形。
除此之外,③______。
头发掉落或因烫发儿,发质干枯的人,不妨多吃一些。
7.《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八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
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
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
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
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
8.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新的阅读方式--社会化阅读,它是以读者为中心,强调分享、互动和可移动性的全新阅读模式。
首先,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区隔的空间、整合了碎片化的时间,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推动了信息的跨域传播,孵化出一个个集合的阅读社群;其次,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的亚文化传播,让网络社群升级到文化层面的情感共振及价值认同,促使阅读从传统的私人化行为演化为一种以互动和共享为核心的社会化行为;最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生活场景不断转移到线上,线上的社群文化也开始嵌入现实生活,这使碎片化的信息互动升级为更具系统性的知识交流,让阅读的社会化作用更加凸显,这就是社会化阅读。
社会化阅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适应移动状态下的阅读需要,社会化阅读的内容大都以浓缩的形式出现,可谓短平快;微信朋友圈或群推荐的阅读材料,基于熟人、朋友关系,容易引起重视并被优先阅读,也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
一般来说,群主或群里比较活跃的人的推荐有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引导性,甚至经过了“再创造”。
群友在分享阅读材料时,会有即时的评论发表,这就形成社会化阅读的一个突出特点:阅读分享与舆论的酝酿、形成几乎同时出现,没有留给理性思维以时间。
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因其转发分享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让“朋友圈”变成“谣言圈”。
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信息知识过剩、信息污染、信息干扰等问题,容易造成阅读浪费。
社会化阅读潜藏着一些危机,如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促使“浅阅读”大行其道、过多地沉迷虚拟空间会使得现实社会的文化互动变得稀缺等。
社会化阅读方式对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在传统社会中,出版物是经过审查、去杂质化的,社会化阅读则很难实现对内容的把关。
因为在社会化媒体上,微新闻、微评论、微小说等随时可以上线,对于内容管理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社会化阅读内容的管理者,应当了解社会化阅读的特点、规律与诉求,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促进社会正效应和正能量的最大化。
借助社会化阅读这种迅迅速直达受众的通道,尽可能多地提供质量高、营养丰富、满足读者需求的内容,营造良好
的阅读环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社会化阅读是网络时代下出现的具有快捷、交互、便携等诸多特点的阅读模式。
B.阅读浪费是由于社会化阅读信息过于丰富,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而造成的。
C.朋友圈的信息因为基于熟人、朋友关系传播,所以很容易变成“谣言圈”。
D.社会化阅读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体现在不需要通过审查,更及时更真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文章先提出社会化阅读的概念,接着从产生背景和形成方式的角度加以阐释。
B.在肯定了社会化阅读的进步性后,文章主要内容都是指出它可能会产生的社会问题。
C.针对前文谈及的问题,文章最后对管理者提出了一些规范社会化阅读的合理化建议。
D.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客观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如果没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也不可能突破时空阻隔,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社会化阅读。
B.基于新媒体的社会化阅读内容与传统出版物比较,有内容真假难辨、质量参差不齐的缺点,需要适当的规范管理。
C.阅读从私人化行为演化为社会化行为之后,互动和共享就带有表演性和装饰性了。
D.社会化阅读借助网络平台,微博、微信、QQ群、新闻客户端等,都是社会化阅读的胜地。
9.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很亮的秋天
王清铭南方的季节分野不是很明显,还穿短袖的时候,秋季就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
叶子还是那么绿,偶尔飘落几片黄叶,但这还不是秋天。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南方往往也等到冬天。
郁达夫曾感慨南国的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如果不是肌肤偶尔感觉有点凉意,看到那轮月比夜色还早升上有些黯淡的天空,我还真的感觉不到秋季的足迹正从远处逶迤而来。
我很少仰望天空,也极少出门。
刚读过两句古诗:“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
我只是用肌肤感觉到一点很淡的秋意,而大雁好像有很多年不见了,这些旧时相识大概也忘了混迹于普通市民的我了吧。
如果我也能够长出翅膀,大概也很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
站在楼的最高层,我在高处,但天空在更高的地方,秋高气爽,秋天的高度不是任何人可以触摸到的。
但秋天毕竟到来了,尽管不像故都的秋那样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前天中午出门,天气还很热,抬头,天似乎显得高了,应该是逐渐枯落的河水给天空腾出一些位置了吧。
立秋以来,有几个阴天,太阳似乎在夏天把自己的能量挥洒殆尽,显得有点有气无力的。
不过这一天还好,在很高的天空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秋天也是很亮的。
夏天是在炎热的极致中自己化掉的,那么,很亮的秋天是怎么到来的?秋在心上,
就是愁。
年轻的时候,我面对悄然侵袭而来的秋天总有一种诗人般的感伤,现在没有了,或许是心灵钝化了吧。
但有一点,我是明确的,秋天从心境开始,也在心境中延伸。
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酝酿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
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们也没有萧瑟的感受,南方的秋天更适宜心灵的远行。
我很自然地默念几句前人写秋的诗句。
比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空中有没有鹤不要紧,重要的是我让自己的思绪翱翔起来了;再比如毛泽东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鱼在清浅的水底也能够飞翔,真的有点佩服诗人的想象了。
鱼没有天空,没有翅膀,但照样可以飞翔。
环境只能限制身体,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
昂扬向上的人,在秋天,或无暇感伤,或超越了悲伤。
人生也有四季,秋季是人的壮年时期。
读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词,词人感慨壮年的羁旅漂泊生活:“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其实在秋雨中听雨滴落在心上,偶尔感伤一下,说明内心的诗意并没有随流水消逝,随黄叶飘零。
晴朗的时候,也不妨让这只断雁引诗情到碧霄。
壮年漂泊的生活足够让自己的人生也波澜壮阔。
换一个角度看秋天。
我们或许能够从中看出秋天的缤纷、高远和壮阔。
说过“人生即痛苦”的叔本华也说过这么一句话:“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秋在心上,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无边的诗意。
秋天是在心境里展开的,也是在心境中酝酿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犹如酝酿果实,我们也为自己的秋天灌浆、着色。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我想我的秋天应该会有自己的收获的,最少,秋天来过我的心灵,在我的心内停留了一段,我的秋天就在心境中铺展开去。
或许秋意渐浓的时候,我也会有点感伤。
我不喜欢张爱玲,但她写的一段话我喜欢:“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
我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应当也是快乐的。
(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在第一段中引用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的感慨,表达了对南国的秋天与之类似的感受,作者在本文中对秋的体验和郁达夫在文中对故都之秋的体验完全相同。
B.作者说“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是对中国传统文人常有的“伤春悲秋”意识的一种新的突破,这种意识在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
C.“秋天是在心境里展开的,也是在心境中酝酿的”一句强调了人自身对于环境的体验的重要性:不同的季节和境遇尽管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但人生的心态最终要靠自己去调适。
D.第四段中“秋在心上,就是愁”一句,恰当地运用了拟人和双关手法,还巧妙地结合了汉字的构成,表现了秋天常常带给人的一种感受。
(2)本文题目是“很亮的秋天”,其中“很亮”有哪几个层面的意义?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本文以及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探究“秋天”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所包含的意蕴。
10.实用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绿色包装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描金彩绘、绢丝锦带、红木雕镂等产品过度包装现象得到一定遏制。
然而,每逢节日过度包装总会“露头”,“锦衣加身”的粽子也会出现在市面上。
过度包装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垃圾中三分之一是包装,这其中一半以上是过度包装。
尤其逢年过节,粽子、月饼等更是被包装“绑架”,包装成本可达商品本身价值的数十倍。
纸张、木材、丝绸、金属等被大量消耗,令环境、资源不堪重负。
过度包装屡禁不绝倒逼治理手段完善和治理方式创新。
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将过度包装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加强对流通领域和商家的法律约束。
在鼓励简约包装的同时,加强对过度包装的处罚力度。
企业是包装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和环境效益。
推广使用绿色包装袋,多采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
让那些希图用过度包装在市场上投机取巧的企业,没有出路。
个人的微小行动可以汇聚成环保大作为。
让包装回归“绿色”,缓解环境压力,同样有赖于全社会消费端的绿色化。
每个人应当从自己做起,树立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理念。
毕竟,对生态环境负责,就是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负责。
(摘编自《让包装回归“绿色”》,2017年9月27日新华网)材料二:
长期以来,过度包装之所以大行其道,很大程度是商家推波助澜。
精致的外观,华美的装饰,更能抓人眼球,让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多看一眼。
包装豪华了,商品显得更上档次,身价自然水涨船高,赚取的利润也更多。
这背后的商业逻辑,不难理解。
除了商家的利益驱使,最根本的还在于高价买“面子”的不理性消费观念。
事实上,普通家庭购买商品,大多还是讲究物美价廉,不会过分追求高档包装。
可见,过度包装的商品,市场最主要还在于礼品消费。
送礼的人抱着“好包装上档次,送礼出手有面子”的心态,对商品本身质量是否过硬,反倒不那么关心,最重要的是看着“高大上”。
好面子、爱虚荣,在这般社会心态的影响下,过度包装似乎从不缺市场。
过度包装使一些消费者盲目攀比,反过来商家瞅准了消费者心理,不断升级包装,生产更多华而不实的产品,导致恶性循环。
一些经过特别包装的商品,价格一般都是平常包装的几倍,甚至更高。
但是,商品质量并没有什么两样,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再往大了看,“一流包装,三流产品”,一个企业,不在“里子”上讲究,却只在“面子”上下功夫,也不利于国产品牌的成长。
礼品原本寄托的是纯真质朴的情感,一旦过度包装,反而使感情变了味儿,成了利益输送和交换。
特别是那些公款送礼者,“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谊”,最终财友两空,正是教训。
(摘编自《包装“瘦身”考场到新型消费观》,2017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商超发现,月饼过度包装问题明显改善,200元左右价位、包装朴素的月饼礼盒成了主流。
不过,一些给亲友送礼的消费者还是希望包装更精致一些,精明的网店为此专门推出了月饼豪华包装礼盒。
“自家吃月饼没啥讲究,太繁复的包装反倒是浪费;如果是送给长辈,我就单独买个包装。
”今年中秋节,市民彭女士换了种买月饼的方式:先买好月饼,再到网上另买合适的包装盒,既便宜实惠,也能图个漂亮体面表达心意。
“超市里的月饼礼盒包装太同质化了,可选择的样式太少。
网上单卖的包装盒花样多,可以慢慢挑,针对不同的送礼对象选不同的包装盒。
”彭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买来的月饼六块不足百元,而网购一个包装盒也就十几块钱。
以“月饼包装盒”为搜索词,在淘宝网上能搜到4000多件相关商品,在京东商城上能搜到近200件相关商品。
看似简单的月饼包装盒,被商家们玩出了新花样,清新插画包装、文艺牛皮纸包装、竹篮礼盒……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心仪的包装。
网上销售的月饼包装礼盒价格并不贵,10元上下、纸质的月饼包装盒占主流,工序稍复杂、文艺范儿的包装能卖到几十元的价位。
“这几年,月饼企业几乎都不怎么做豪华包装的月饼了,更看重月饼本身的口味。
”
本市一家知名月饼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摘编自《节俭风逼退月饼豪华包装》,2017年9月30日《北京日报》)(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材料一详细阐释了该如何整治包装问题,以往过度包装屡禁不止,只提醒我们治理的手段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的力度要有所加强。
B.材料二分析了过度包装长期以来大行其道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商家难辞其咎,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C.我们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性,他们现在购买月饼时,关注更多的是月饼的口味,而不再关注产品的包装。
D.以上三则材料都提及了包装问题,虽然现在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过度包装的现象,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但前景令人乐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通过材料一我们认识到,要想治理过度包装这一现象,单纯的依靠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倡导是很难奏效的,我们有必要通过立法、执法来进行约束和惩罚。
B.材料三的内容能够证明消费者的需求,对商家是有导向作用的,所以,勤俭节约的风气、健康,绿色的消费观会使过度消费渐渐地难觅市场。
C.三则材料的来源并不相同,其中材料三吐露了百姓的心声,语言通俗充满生活气息。
相比之下,材料一和材料二更加客观、专业。
D.三则材料都选在中秋节前夕这样的时间发表,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而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从而使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
E.针对过度包装在节日“频频”露头的情况,国家不仅有政策上的引领,而且还制定了惩罚措施,这也是整治过度包装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
(3)过度包装造成了哪些影响?请综合以上材料进行概括。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
11.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徐经孙,字中立。
宝庆二年进士,授浏阳主簿。
潭守俾部牙契钱至州,有告者曰:“朝廷方下令颁行会[注],令若此钱皆用会,小须,则幸而获大利矣。
”经孙曰:“此钱取诸保司,出诸公库,吾纳会而私取其钱,外欺其民,内欺其心,奚可哉?”诘旦,悉以所部钱上之,其人惊服有愧色。
通判潭州。
帅陈韡雅相知,事必咨而后行。
秩满,由丰储仓提管进权辖。
升安抚使。
经孙为安抚时,韡家居,门人故吏有挠法者不得逞,相与摇撼。
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经孙造朝,具白于政府。
事上闻,帝大怒,谕宰执曰:“陈韡老缪至此,宜亟罢之。
”于是经孙再诣政府,言:“某,韡门生也,前日之白,公事也,苟韡以是得罪,人谓我何!”请之不置,俾韡自乞闲,明通判无罪,识者韪之。
迁起居郎,入奏:“君人者当守理欲之界限。
”迁刑部。
侍郎兼给事中,升太子詹事,辅导东宫者三年,敷陈经义,随事启迪。
太子入侍,必以其所讲闻悉奏之,帝未尝不称善。
景定三年春雷,诏求直言,经孙对曰:“三数年来,言论者以靖恭为主,有怀者以哗讦为戒,忠谠之气,郁不得行,上帝降监,假雷以鸣。
”切中时病。
公田法行,经孙条其利害,忤丞相贾似道,拜翰林学士,未逾月,讽御史舒有开奏免,罢归。
授湖南安抚使、知潭州,不拜。
授端明殿大学士,闲居十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经孙所荐陈茂濂为公田官,分司嘉兴,闻经孙去国,曰:“我不可以负徐公。
”遂以亲老谢归,终身不起。
(选自《宋史•徐经孙传》,有删改)【注】会:会子,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B.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C.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D.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明清时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称状元,二甲称榜眼,三甲称探花。
B.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刑部尚书。
C.东宫,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
D.赠,文中指赠官。
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思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如赠官“金紫光禄大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徐经孙不贪钱财,让人佩服。
上级让他交牙契钱,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用纸币代交牙契钱,借此获取利益,被他拒绝,让出主意者佩服。
B.徐经孙秉公办事,留有余地。
他和陈韡是知己,他的门生得罪了陈韡,他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