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成语故事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邯郸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晋,织徇邯郸,终身不言际。

”)《后汉书·光武记》注:邯,山名,郸,尽也。

邯山至此而尽。

邯郸是赵国的国都,有三千年的历史,不仅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也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大量的成语典故便是其中一支奇葩。

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

学步,学习走路的姿势。

此成语比喻生搬硬套,一味机械地摹仿,不仅学无成就,而且失掉了固有技能。

出处《庄子·秋水》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比喻避实就虚,借打击此处而解救另一处的危机,迫使敌人退兵的战术和计策。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胡,中国古代指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

服,服装。

骑射,骑马射箭。

战国时,赵武灵王进行了一场军事改革,采用胡人的服装来代替中原传统的宽袖长袍的行军服装。

以骑马射箭来代替中原乘车持戈的作战方式。

“胡服骑射”也就被称作军事改革。

如今已在为改革的同义语。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荆:荆条,落叶丛生灌木,古时可做刑杖。

负荆,背着荆条,是请罪受罚的意思。

此成语比喻主动向人认错赔礼,自请责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

交,交情,友谊。

比喻深挚的友谊,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奉公守法
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法纪,指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不违法徇私。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辩不过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导致惨败。

后用此成语比喻不联系实际,只凭书本知识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
胶柱鼓瑟:瑟,古代拔弦乐器,形似筝。

柱,瑟上调弦的短木。

柱被粘住,音调就不能变换。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灵活变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言九鼎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传说夏禹所铸造。

此成语比喻说话份量重,言辞作用大。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
因人成事:因:依赖。

意思是依赖别人把事情办成而坐享其成果。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脱颖而出
脱颖而出:颖:尖子。

藏在布袋里的锥子,尖端穿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显示自己的本领。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三寸之舌
三寸之舌:三寸之舌,即舌头,比喻能言善辩,极有口才。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

自荐,自我推荐。

后以此成语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从事某项工作,从而把握机遇,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排难解纷
排难解纷:原指给别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

后指调停双方争执。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
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比喻思想上有顾虑,而拿不定主意。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刻;截断。

舍,停止。

不断地刻镂,哪怕是金石这样坚硬的东西,也可以雕刻成器。

比喻学习做事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出处《荀子·劝学》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蓝,蓝草。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可是颜色比蓝草更深。

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可是比水更凉。

后用此成语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荀子·劝学》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汇集众多的小河流,就无法形成大江大海。

比喻学习必须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出处《荀子·劝学》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釜,锅。

舟,船。

砸破烧饭用的锅,凿沉船只,比喻下定决心,义无所顾。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作壁上观
作壁上观:壁,营垒。

原意是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观看。

后比喻置身事外,坐观成败。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一方面的话容易产生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资治通鉴》
黄梁美梦
黄梁美梦:唐沈既济《枕中记》叙述卢生在旅店中遇一道士,给他一个枕头,让他睡觉。

这个时候,店主人刚做上一锅黄米饭。

他熟睡后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一觉醒来黄米饭还没睡。

后用此成语形容如意算盘落空。

也比喻虚幻的梦想和欲望的破灭。

出处《枕中记》
梅开二度
梅开二度:出自长篇小说《二度梅》。

讲述唐代朝臣梅魁遭宰相卢杞陷害,其子梅良玉与陈尚书之女陈杏元屡经患难,终于照雪沉冤,奉旨完婚的故事。

此成语常用比喻好事重来,或第二次机遇的到来。

梅开二度是一篇著名的邯郸民间传说。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