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过程
①中共“三大”(1923.广州)确定同国民党合作
②国民党“一大”(1924.广州)确定国共两党合作
为了实现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 式形成。
2、国民党一大
时间: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召开 内容: 通过了反帝和打倒军阀的主张
河 郑县 南
广州 广州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结合当时的中国形势,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 原因。 国共合作 正确的战略方针
正义之战
将士英勇作战(叶挺 新四军)
军阀脆弱
苏联的帮助
三、“统一”全国
1.蒋介石等人发动反革命政变
“四一二”政变(1927.4.12/上海) “七一五”政变(1927.7.15/武汉) ——标志着国民革命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 黄埔军校1924年5
月创建于广州。1924
年5月至1927年7月,
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
万多人。黄埔军校为
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
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
国民革命歌
• • • • • • • • •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 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确立了三大政策
确定共产党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意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3、黄埔军校的建立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特点:是一所新式军事政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 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作用:在短时期里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成 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924—1927)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不断领导反对军阀的斗争 时间 革命名称 结果
1913年 1915-1916年 1917年
1917-1918年 1921-1922年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失败后孙中山流亡国外 胜利,袁世凯气急病死 胜利,段祺瑞再度掌握 反对张勋复辟 中央政权 第一次护法运动 失败 第二次护法运动 失败
2.反革命政变的原因: 阶级利益不同
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时间:1927.4.18 1927.8 蒋介石下野 1927.9 宁汉合流 2.地点: 南京 3.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1928年6月4日 皇姑屯事件 1928年12月29日 东北易帜 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 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贪 生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革命者来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黄埔军校校门上有 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是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联是“革命者来”。 1、这副对联,体现出 军校什么样的创办宗旨? 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2、为了完成革命,孙中山采取了哪些措施? 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创办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培养骨干力量。
历史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
目的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经过 结果
“统一”全国
二、北伐战争
1、背景: 国共两党合作后,展开了国民革命运动 1925年,孙中山病逝。国民党在广州成 立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2、目的: 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上海
湖北
湖 南 广西

西

浙江 福建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1)孙中山不断致力于国民革命,但最后大都失败了, 迫使他寻找革命的新出路。 (2)五四运动让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1927年) 1、背景:阅读教材P55,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思考:
说一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什么要合作?
(从国际、国内、共产党方面、国民党方面等因素分析)
孙 传 芳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兵力20万
3个北伐对象
汉口
武昌 ╳ 汉阳
╳ ╳
贺胜桥
黑 吉 辽
北京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汀泗桥 直 隶
山东
两湖战 江西 场(主) 战场
闽浙 战场
叶挺
江 安 南京 安 苏 上海 徽 徽 武昌 湖北 浙江 浙江 江 南昌 长沙 湖南 福 西 福建 建
桂林 桂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