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水县第一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水一高-高二历史期中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该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2.下列儒家经典名句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是
()
①《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②《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③《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生、有知、
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④《论语·为政》:“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 在某历史人物的陵园前有一石质牌坊,上镌对联,曰:“一代宗师承前启后开儒派新境,万物在理道
统相传展洛学高风”,这副对联纪念的历史名人是
A. 朱熹
B.王阳明
C.程颢、程颐
D.陆九渊
4.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5.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6.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7.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
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对道学家的虚伪
8.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反对君主专制;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9.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期发明管状火器“突火枪”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指南针
10.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明朝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A.《考工记》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11.乾隆时期,北京百姓“厌听吴骚,闻歌昆曲(宫廷垄断的剧种),辄哄然散去”。

徽班进京之初,只应内
廷供奉,和外界接触较少。

道光年间开始对外演出,有了和其它剧种频繁交融的机会。

在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迎来了第一个繁荣期。

上述材料表明
①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②京剧是在徽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③兼收并蓄是京剧的发展的特点
④昆曲的衰落体现了戏曲艺术由贵族化向大众化发展的趋势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12.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成就辉煌。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B.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
C.《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
D.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
13.“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这是对下列哪一艺术门类的评价()
A.文学
B.中国画
C. 书法
D.戏曲
14.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
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
15.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

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
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墓葬主人不可能生活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时期
16. 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

”——陈世镕;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陈澄;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林吕排。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四洲志》
B.《孔子改制考》
C.《海国图志》
D.《资政新篇》
17.“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材料描述了中国近代的()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资政新篇》
D.《狂人日记》
18.“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思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
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符合材料描述的思想特点()
A.林则徐B.曾国藩C.洪仁玕D.康有为
19. 19,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
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

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 B.推翻清朝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学习
古文言文中,原没有第三人称的阴性代词“她”,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她”最早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21.“(尊重孔教)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
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

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为达到“巩固共和”的目的,他们掀起了()
A.维新变法运动
B.君主立宪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2.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下列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B.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D.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3.“偱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的科学社会主义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24.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他与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新”体现在()
①反对帝国主义②节制资本③平均地权④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
哪一项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的()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斗争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6.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
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者的共同点是()
A.都开展了武装斗争
B.都实现了国共合作
C.都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都主张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7.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
确的是()
A.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28.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
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C.毛泽东模式——具有全面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性
D.邓小平模式——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29.(22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
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

(4分)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4分)
材料二(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今非古者族……”——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对策》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学)的态度各是什么?(2分)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材料四言论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3)指出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

(6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2分)
30.(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寺天、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珠迥别.惟有因之而已。

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殖之:恶种而微弱者。

天则剪覆之也。

……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

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

既至其时,自当变通。

——康有为《中庸注》(19)
材料二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

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日:“取法于上.仅得其中。

”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
材料三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

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

……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二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要从“最上之改革着手”的原因和方式。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2分)其理由是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分)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4分)
商水一高高二历史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5BACCC 6-10CBADB AACAA 16-BCC
21-25CDBAC 26-28DCB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29题22分,30题22分,共44分。


29.(1)政治主张(4分):实施德政;礼治。

传播方式(4分):兴办私学;编撰书籍,周
游列国等。

(只要能回答两种传播方式即给满分。


(2)态度:材料二反对孔子学说(1分);材料三肯定孔子学说(1分)。

贡献:(2分)发展儒家学说(如天人感应说,三纲五常伦理说,大一统政治思想等);(2分)提升儒学地位。

(3)言论一:朱熹(1分);“存天理,灭人欲”(2分)。

言论二:王阳明(1分);“致良知”(2分) (4)原因(2分):不断发展完善(或其思想具有包容性);符合时代需求等。

30.(1)意图:坚持改良,反对革命;(2分)实现君主立宪政体。

(2分)
(2)原因:共和体制符合进化的公理;(2分)共和制是更加完备的政体。

(2分)
手段:通过革命建立共和体制(2分)
(3)改进:变革思想,宣扬民主、科学。

(2分)理由:只有不断变革中国才能发展,否则必将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中国原有的传统文化等都不可取(2分)。

(4)理论基础:进化论思想(2分)影响:成为近代救亡图存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2分);促进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历程(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