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运动生物力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物力学复习题
1、运动生物力学:
是研究人体运动力学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a|越大,速度变化就越大。
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3、走:单脚支撑与双脚支撑相互交替的周期性运动。
走的一个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后蹬(推进)阶段、摆动阶段、着地缓冲支撑阶段。
4、跑: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互交替、蹬与摆紧密配合,动作连贯的周期性运动。
跑的影响因素:步长、步频。
(跑的运动中没有两脚与地面同时接触的阶段。
)
5、步长:行走时,两脚脚尖(或脚跟)之间的距离。
6、跑步中,步长取决于:
1)腿的长度
2)腿部肌肉的爆发力
3)髋关节的柔韧性
7、步频:即脚步的频率,单位时间内的步数。
8、影响步频的因素:
1)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能力
2)内脏器官的功能
3)肌肉耐受乳酸和消除乳酸的能力
4)短跑过程中的技术质量
5)摆臂的动作频率
10、步幅:一只脚脚跟连续两个支撑点相隔的距离。
11、跑速取决于:步长、步频。
12、骨对外力作用的反应:
(1)骨对简单(单纯)外力作用的反应【除“6)”外的5种形式】:
根据外力作用的不同,人体骨骼的受力形式可以分为【以下6种形式】:
1)拉伸:单杠悬垂时上肢骨的受力。
2)压缩:举重举起后上肢骨和下肢骨的受力。
3)弯曲:负重弯曲杠铃时前臂的受力。
4)剪切:屈膝弹动时膝盖所受的力。
(骨骼最难承受的受力形式)
5)扭转:掷铁饼出手时支撑腿的受力。
6)复合载荷
(2)骨对复合(实际)外力作用的反应:
复合载荷:即同时受到上述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载荷作用。
补充:人体有206块骨
48、竞走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没有肉眼可见的腾空,前腿从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应该伸直(即膝关节不得弯曲)。
49、跳远成绩的距离组成可视为三个距离(起跳距离S1、腾空距离S2、落地距离S3)之和,即S=S1+S2+S3。
1)起跳距离S1的影响因素:踏板的准确性、身高、腾起时的身体姿势。
2)腾空距离S2的影响因素:腾起时的高度、腾起时的初速度、腾起时的角度、空气阻力。
3)落地距离S3的影响因素:落地时的身体姿势、落地动作。
补充:
(1)S1:是腾空前身体重心投影点距离起跳板前沿的水平距离;
S2: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飞行的水平距离;
S3:是着地时身体重心投影点与着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2)助跑的目的是获得水平速度,并为准确踏板和快速有力的起跳做准备。
大多数优秀运动员采用40~50m 的助跑距离,大约17~23步。
(3)跳远技术根据其动作的结构特征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4)起跳阶段可分为三个动作阶段:起跳脚的着地、缓冲准备和蹬伸摆动。
(5)跳跃的动作过程:1)助跑阶段,人体水平位移阶段;
2)起跳阶段,人体由水平位移向抛射运动的转变,进入抛射运动阶段;
3)腾空阶段,人体的抛射运动阶段
4)落地阶段,人体抛射后的下落着地阶段。
原地跳跃项目无助跑动作过程。
50、推铅球的生物力学分析:
(1)投掷动作的过程分为:
1)准备姿势:包括握持器械和预备姿势。
2)预加速阶段:预加速阶段有助跑、滑步、旋转等多种形式。
3)最后用力阶段:由人体挟持器械水平位移向器械抛射运动转变,及器械抛射运动阶段。
4)结束阶段:器械出手后身体平衡阶段。
(2)推铅球的成绩S由三个部分组成;
1)是器械出手点的投影点到丈量成绩的起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1;
2)是器械出手点高度到出手点高度水平线与器械飞行抛物线的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2;
3)是出手点高度水平线与器械飞行抛物线的交点的投影点到器械落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3。
(3)影响因素
1)S1的影响因素:身高、臂长、器械出手时的身体姿势;
2)S2的影响因素:器械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出手点高度、空气的作用力;
3)S3的影响因素:器械出手点高度、出手角度、空气的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