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阶段测试题2b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阶段测试题2b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产品是否具有价值是在( B )中体现出来的。

A、使用
B、交换
C、生产
D、消费
2、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带来的,而仅仅是由( A )带来的。

A、可变资本
B、不变资本
C、货币资本
D、生产资本
3、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集体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4、通货膨胀是指( A )。

A、货币贬值,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B、货币升值,商品价格普遍下降
C、货币升值,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D、货币贬值,商品价格普遍下降
5、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通过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是( C )的过程。

A、资本简单再生产
B、资本扩大再生产
C、资本原始积累
D、资本原始垄断
6、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 A )阶段。

A、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帝国主义
D、商品经济
7、资本流通公式是( D )。

A、商品—货币—商品
B、货币—货币—商品
C、商品—货币—货币
D、货币—商品—货币
8、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 D )上。

A、价值
B、价格
C、交换价值
D、使用价值
9、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相对于( B )而言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

A、劳动力对资本的需求
B、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C、可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D、不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10、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C )。

A、私人垄断
B、集中垄断
C、国家垄断
D、自由垄断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
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
1、货币出现后,在形式上先后出现了( ABC )等形式。

A、金属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固定货币
2、价值规律的作用有( ABC )。

A、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要素
B、消除商品生产者相互间的竞争
C、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D、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方面的属性:( AC )。

A、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B、私人性质的社会劳动
C、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
D、社会性质的私人劳动
4、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CD )。

A、工业社会的出现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相同的所有者
C、社会分工的出现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了周期性的特点,包括有( ABCD )阶段。

A、复苏
B、高涨
C、萧条
D、危机
6、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 ABCD )。

A、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B、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
C、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D、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在经济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BC )。

A、出现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B、少数人手中积累了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财富
C、出现了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D、出现了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
8、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ABD )。

A、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产生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B、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形成金融资本,并形成金融寡头
C、商品输出成为资本输出的核心
D、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分主要有( ABCD )。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企业
B、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10、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 ABD )。

A、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B、劳资关系得到缓和,福利政策相继出台
C、阶级和阶级斗争逐渐趋向消亡
D、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你认为对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认为错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
不需要改错。


1、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市场交换,就具有了使用价值。

(×)
2、价格有时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

(√)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4、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了劳动的二重性。

(×)
5、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
6、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而不是劳动力。

(×)
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行业、部门之间合作的结果。

(×)
8、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
9、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可以逐渐消除贫富两极分化。

(×)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

2、货币的本质是通过它的职能来实现的,而货币的职能又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

3、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控制额来层层控制企业,并进而控制整个国民经济。

4、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额预付资本而言的。

5、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答: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半规律,它既支配商品
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在商品经济中,价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以价值为基础的。

现实的商品交换中,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不断波动,价格经常与商品价值不一致。

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会涨到价值之上;供大于求时,价格又会跌倒价值以下。

商品的供求是不断地动态变化的,导致价格也在不断波动之中,但是这种波动始终围绕着价值重心来进行。

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一致的。

价格以价值为重心的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答: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它的高低可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和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所以,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资本积累的一般趋势
答: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一方面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

资本积累包含着两级相反的积累,一级是财富的积累,另一级是贫困的积累,这就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必然会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财富占有上的两极分化。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和失业现象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也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指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素引发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
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企业减产或停工倒闭,大量工人失业陷入绝对贫困的境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5、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答: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的出现并灭有消除竞争,而只是改变了市场竞争的条件和形式,垄断与竞争共存,且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竞争是商品交换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垄断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竞争。

现实中任何部分的垄断格局都不可能达到“完全垄断”的程度。

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垄断组织和非垄断企业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关系。

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包下来。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新的变化,深刻分析这些变化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必须看到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旧的生产关系,新的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的生产关系必然将不断出现和发展。

所以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作出的自我调节的结果。

其次,也必须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
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

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资本占有和社会性提高并没有改变资本在省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矛盾,但是并没有改变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周期性经济危机也还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