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民俗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诸暨民俗作文
篇一《诸暨的年糕盛宴》
在浙江诸暨,有很多独特的民俗,其中与年糕有关的习俗可有趣了。
每到快要过年的时候,诸暨的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着做年糕。
我有幸参与过一次邻居家的年糕制作。
记得那天清晨,我就被一阵热闹的声响吸引过去。
一进院子,就看到那口大大的石臼已经被清洗得干干净净,旁边堆着好多蒸好的糯米。
糯米粒粒饱满,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那是丰收的味道。
大人们忙得热火朝天,光着膀子的叔叔拎起蒸好的糯米就往石臼里倒。
然后,两位叔叔就拿着好像大棒槌一样的工具开始捶打糯米。
他们的动作可协调了,你一下我一下,那糯米团在棒槌下像是个听话的孩子,又像是个调皮的精灵。
每捶打一下,就发出闷闷的声音,仿佛是糯米在抗议呢。
随着捶打的次数增多,糯米团变得越来越软糯粘乎。
我就在旁边看得入神,想着这不起眼的糯米怎么就变成白白胖胖的年糕的呢。
打了好一会儿,觉得差不多了,阿姨就伸手揪下一小团年糕,递给我们这些在旁边流口水的小孩子。
那年糕热乎乎的,直接吃起来可香甜了,带着糯米原始的味道,还有一点点谷物的清香。
这天,整个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一边做着年糕,一边谈论着这一年的趣事。
那些做好的年糕被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一起,就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它们不只是食物,更是诸暨人过年的一种象征,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希望新的一年能像年糕一样,日子过得甜甜蜜蜜、黏黏稠稠,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
篇二《诸暨的清明粿之旅》
诸暨的民俗中,清明粿的制作别具一格。
清明节前夕,我和奶奶一起去采摘做清明粿需要的野菜。
我们来到了村边的小山坡上,那漫山遍野的绿色让人心里满是欢喜。
我眼尖,一下子就瞅见一片嫩绿嫩绿的绵菜,兴奋得大叫起来。
奶奶笑着对我说,做清明粿呀,这绵菜可是关键呢。
我伸手就去拔,结果被奶奶制止了,说要挑嫩嫩的,老的可不行呢。
我仔细看着奶奶的动作,她轻揪起一棵绵菜,一叶一叶地检查,那认真的模样好像在挑选珠宝。
采了一大把绵菜回家后,我们就开始做清明粿的准备工作。
将绵菜洗干净后,奶奶把它放在锅里煮。
煮绵菜的时候,一股奇特的清香就飘满了整个屋子,那种味道像是春天的风吹到心坎里。
绵菜煮好后,捞出来拧干水分,紫色的绵菜团就像个小怪物。
接下来还要将糯米粉倒进去,奶奶一点一点地加,然后开始揉面。
她的双手像是有魔力一样,不一会儿那面团
就变得匀称光滑。
我也自告奋勇想要帮忙揉,结果那面团黏糊糊的,我的手被粘得满是面团,怎么甩都甩不掉,奶奶在一旁哈哈大笑。
等面团弄好后,就可以包馅料了。
奶奶事先准备的馅料有咸的雪菜豆腐馅,还有甜的豆沙馅。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把面团捏出一个小窝窝,然后把馅料填进去,再慢慢地把口封上。
可是我包的清明粿歪歪扭扭,跟奶奶包的精美粿子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奶奶说没关系,能吃就好。
最后把包好的清明粿放在蒸笼里蒸,等蒸笼冒出腾腾热气的时候,清明粿就熟了。
拿出来咬一口,绵菜的清香,馅料的美味,融合在嘴里,那就是诸暨春天的味道。
篇三《诸暨的舞龙灯见闻》
诸暨的舞龙灯活动那可是相当热闹。
有一年的元宵佳节,我站在诸暨的街头,热切地等待着舞龙灯队伍的到来。
周围的人群熙熙攘攘,大家都带着兴奋的笑容,孩子们像小麻雀似的在人群中穿梭叫嚷。
我踮着脚,伸着脖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街道的尽头。
突然,一阵锣鼓喧天,我知道舞龙灯的队伍来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鲜艳的龙灯,那龙身可长了,一节一节的,上面贴满了闪闪发光的鳞
片,在灯光的映照下如同真正的蛟龙一般。
舞龙的叔叔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的手臂有规律地挥舞着。
龙头高高抬起,像是要冲破苍穹,龙尾灵活地摆动,像是驱赶着什么。
人群开始欢呼起来,大家也跟着锣鼓的节奏晃动着身体。
我跟着人群一路追随着舞龙灯的队伍,拥挤的人流让我有些站不稳,但根本顾不上这些。
那龙灯一会儿盘旋,像是在云中漫步,一会儿又跳跃着越过中间的障碍物。
在经过一座小桥的时候,那龙灯仿佛真的活了起来。
舞龙的叔叔们弯曲着身体,让龙灯呈波浪形,从桥上缓缓游过。
旁边有个小孩子激动得大哭起来,他妈妈笑着问他怎么了,那孩子说龙飞起来了,怕是要飞走了。
这把周围的人都逗笑了。
到了一个大广场的时候,舞龙灯达到了高潮。
龙灯在广场中间快速地盘旋着,那些舞龙的叔叔们脚步飞快地移动着,互相配合得十分默契。
锣鼓声敲得震天响,周围的观众不停地鼓掌叫好。
我就在那一瞬间,感受到了诸暨民俗文化的强大魅力,这舞龙灯承载着诸暨人的欢乐、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热闹又充满活力的景象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