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专题五: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
考点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2)18O常用作“示踪原子”,下列关于18O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 B.核外电子数为6
C.质子数为18 D.与16O互为同位素
2.(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2)碳有三种同位素:126C、136C和146C,它们之间不同的是()
A.电子数B.中子数
C.质子数D.原子序数
3.(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2)氢有三种同位素:11H、21H和31H,它们之间存在差异的是()
A.中子数B.电子数
C.原子序数D.质子数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绝大多数元素有多种核素,如氢元素有1H、2H、3H 3种核素。

3.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2C、13C、14C是碳元素的3种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4.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温馨提示](1)同位素的概念针对的是核素与核素之间的关系,分子之间就不存在这种关系;
(2)要注意区别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和同分异构体三个概念的差异。

(2018·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科学家2012年再次合成117号元素,实验中生成了293117X和294117X,关于这两种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相同B.互为同位素
C.核外电子数相同D.质子数相同
[解析]293117X和294117X的质子数都是117,故D正确;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293117X和294117X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它们的中子数不相等,故A错误。

[答案] A
[特别提醒]同位素一定是原子。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氧气与臭氧
B.金刚石与石墨
C.1H与2H
D.正丁烷与异丁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的有关概念及区别。

氧气与臭氧、金刚石与石墨均互为同素异形体,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1H与2H互为同位素。

[答案] C
[特别提醒]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和同素异形体的对象分别是原子、化合物和单质。

考点2原子结构
1.(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2)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用于分子结构测定与医疗诊断。

已知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能产生NMR信号。

下列原子的原子核能产生NMR信号的是()
A.11H
B.147N
C.3216S
D.126C
2.(2018·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T14)已知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内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则该元素是()
A.氦B.锂
C.铍D.镁
3.(2017·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2)月球上有颇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32He。

有关32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3 B.中子数为3
C.与42He互为同位素D.核外电子数为3
4.(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3)具有9个质子和10个电子的微粒是()
A.Na+B.O2-
C .F -
D .Ne
1.原子的构成
原子(A Z X)⎩⎪⎨
⎪⎧原子核⎩⎪⎨
⎪⎧质子(Z 个)中子(A -Z 个)核外电子(Z 个)
2.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基本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1)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2)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离子的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离子的电荷数。

3.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
以Na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温馨提示](1)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3)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判断
①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右图是某粒子W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y=2
B.若x=18,则z=8
C.若x=11,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W2O
D.若x=15,它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原子核外电子
排布。

A项,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K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y一定等于2;B、C、D项,质子数确定后,则元素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均可确定,其中D 项若x=15,该元素是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 D
A、B、C是三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都小于18。

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A原子与C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为3,C原子的质子数比A少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元素符号分别为。

(2)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A与C组成的化合物为(用具体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A的一种质量数为32的核素,与元素B的一种核素构成微粒为AB2-4,1 mol AB2-
的质量为104 g,则元素B的该核素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答案](1)S、O(2)
MgS(3)10
考点3元素周期表(长式)及元素周期律
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65改编)甲~戊均为人体必需的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B.原子半径:甲>乙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辛>己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戊>乙
2.(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59改编)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乙<丁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丙>丁>戊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丙<戊
3.(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65改编)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丁、戊的单质都是金属
B.乙、丙、辛都是非金属元素
C.乙、庚、辛都能形成氧化物
D.己的氧化物既可溶于KOH溶液又可溶于H2SO4溶液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4)|最高正价数|+|最低负价数|=8。

[妙招巧记]横行叫周期,共有七周期;三四分长短,第七不完全;竖行称作族,总共十六族;Ⅷ族最特殊,三列是一族;二三分主副,先主后副;镧锕各十五,均属第ⅢB族;构位性一体,相互可推断。

据国外资料报道,在一种共生矿——独居石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号元素,判断116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的() A.第六周期第ⅣA族
B.第七周期第Ⅷ族
C.第七周期第ⅥA族
D.第八周期第ⅥA族
[解析]第七周期稀有气体原子序数为118,由118-116=2,所以该元素应位于第七周期第ⅥA族。

[答案] C
(2018·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
试)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短周期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甲>丁
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乙<丁
C.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丙>丁>戊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丁>戊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原子半径:甲<丁,故A错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乙<丁,故B正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丙>戊>丁,故C错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丁<戊,故D错误。

[答案] B
考点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9)以下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
A.氟B.氮
C.氧D.碳
2.(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16)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Na B.S
C.Cl D.Mg
3.(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35)下列关于Li、Na、K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金属元素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C.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原子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4.(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28)依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推断下列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
A.Na B.O
C.Al D.S
5.(2017·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5)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C B.N
C.S D.O
6.(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3)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S B.Mg
C.P D.Cl
一、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金属性
(1)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或剧烈程度。

(2)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3)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2.非金属性
(1)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稳定性。

(2)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3)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除F外)。

二、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
1.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时,先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3.相同电子层结构:先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三、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
第ⅠA族元素依次是H、Li、Na、K、Rb(Cs、Fr),除了H之外,都称为碱金属元素。

第ⅦA族元素依次是F、Cl、Br、I(At),也称为卤族元素。

[温馨提示](1)周期表中,左下方元素,原子半径大,元素金属性最强。

(2)周期表中,右上方元素,原子半径小,元素非金属性最强。

(3)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最小的是H;最活泼的金属是Na,最活泼的非金属是F2,最强的碱是NaOH,最强的含氧酸是HClO4,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

(2018·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明矾常用作净水剂,其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明矾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A.S B.O
C.H D.K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明矾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O。

[答案] B
同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已知它们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XO4>H2YO4>H3ZO4。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X<Y<Z
B.X、Y、Z形成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X>Y>Z
D.X、Y、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解析]由酸性:HXO4>H2YO4>H3ZO4可知,X、Y、Z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X>Y>Z,故A错误;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从左至右的顺序是Z、Y、X,再结合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
识,可知B正确,C错误,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应是X>Y>Z,D错误。

[答案] B
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

(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图中八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及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判断出x是H,y是C,z是N,d是O,e是Na,f是Al,g是S,h是Cl。

(1)f是Al,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ⅢA 族。

(2)O2-和Na+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N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故酸性:HClO4>H2SO4。

(3)八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四原子共价化合物有NH3、H2O2、C2H2等,它们的电子式分
别为、H O
••
••O
••
••
H、H∶C⋮⋮C∶H等。

[答案](1)第三周期ⅢA族(2)O2-Na+HClO4>H2SO4
(3)(或H O
••
••O
••
••
H、H∶C⋮⋮C∶H等其他合理答案)
考点5化学键
1.(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25)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A.CO2B.KCl
C.NaOH D.CH4
2.(2018·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T29)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A.MgCl2B.H2O
C.KOH D.NH3
3.(2017·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24)下列化合物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的是() A.Cl2B.NaNO3
C.NaCl D.Na2O
4.(2016·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12)室温下单质碘为固体,单质氯为气体。

尽管两者存在的状态不同,但两者( )
A .均含离子键
B .都含离子键和共价键
C .均含共价键
D .均可与H 2形成离子化合物
5.(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T12)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
A .碳酸钠
B .乙醇
C .氯化钾
D .一氧化碳
6.(2015·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T34)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是( )
A .Fe
B .SiO 2
C .HCl
D .NaCl
1.化学键
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作化学键。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2.离子键
(1)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作离子键。

(2)成键元素:活泼金属(第ⅠA 和第ⅡA 族元素)和活泼非金属(第ⅥA 和第ⅦA 族元素)相互结合时形成离子键。

(3)成键原因:活泼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当活泼金属遇到活泼非金属时,电子发生转移,分别形成阳、阴离子,再通过
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离子键构成离子化合物。

(4)存在范围:金属氧化物、碱、大多数盐等。

3.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2)成键元素:通常为非金属元素。

(3)成键原因
①通过共用电子对,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能达饱和,由不稳定变稳定;
②两原子核都吸引共用电子对,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③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后,体系总能量降低。

(4)分类: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温馨提示](1)判断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方法:离子键存在于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阴离子之间;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2)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例如:NaCl、CaCl2、NaOH等。

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例如:H2O、CO2、H2SO4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解答本题时先识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必含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答案] A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CO2和NaOH B.SO2和H2O
C.H2和HCl D.CCl4和NaF
[解析]根据化学键的类型判断该化合物中存在什么化学键,A项前者为共价键,后者
为离子键和共价键;C项前者为非极性共价键,后者为极性共价键;D项前者为共价键,后者为离子键。

[答案] B
一、选择题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的元素是()
A.Li B.Na
C.Al D.K
2.(2017·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氘(21H)可用作核聚变的核燃料,与氚(31H)互为同位素。

下列关于21H与31H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不同B.质子数相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D.中子数相同
3.(2017·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Na B.Mg
C.Al D.Si
4.下列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的是()
A.CO2B.CH4
C.H2O D.Na2S
5.某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是()
A.F B.C
C.O D.N
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7.(2017·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具有12个质子和10个电子的微粒是()
A.O2-B.Na+
C.Mg2+D.S2-
8.(2017·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某短周期元素原子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该元素可能是()
A.O B.N
C.Mg D.C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10.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7 B.最外层电子数为2
C.核外电子数为7 D.核外有3个电子层
11.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A.O2B.N2
C.F2D.Cl2
12.下列同组微粒间互称同位素的一组是()
A.11H和21H B.H2O和D2O
C.白磷和红磷 D.4019K和4020Ca
13.与N2分子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是()
A.O2B.CO
C.NO2D.CO2
14.下列离子中,其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的是()
A.Mg2+B.O2-
C.K+D.Al3+
15.F、Cl和Br都是第ⅦA族元素,关于这三种元素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F>Cl>Br
B.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
C.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D.最外层电子数都不相同
16.对Na、Mg有关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碱性:NaOH>Mg(OH)2
B.原子半径:Na<Mg
C.原子半径:Na>Mg
D.单质的还原性:Na>Mg
17.下列分子中有3个原子核的是()
A.HF B.NH3
C.H2O D.CH4
18.(2015·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已知S和Cl两种元素均位于第三周期,则() A.原子半径:S<Cl
B.元素的非金属性:S>Cl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S>HCl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O4<HClO4
19.对于第ⅦA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形成-1价离子
B.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0.M和N都是短周期元素,M的阳离子和N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M>N
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M>N
C.离子的微粒半径:M>N
D.元素所在周期数:M>N
21.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Ⅰ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
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减弱
2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23.(2017·广东1月学业水平测试)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甲~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乙
丙丁
A.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甲>丁
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丙>甲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丁<丙
24.下列不能用于比较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是()
A.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B.单质的熔、沸点高低
C.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25.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C.Z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D.X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
二、非选择题
2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⑦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3)①④⑤⑧中的三种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现有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如下表:
(1)画出
(2)元素X与元素Z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写出一个能表示X、Z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Y、Z、W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强酸性,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X、Y、Z、Q、R,已知X与Q同主族,Y、Z原子序数之比为3∶4,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Q的最外层电子数的6倍,R为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X与R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气态。

(1)Q与Z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

(2)A+B→C+D+H2O为中学化学常见的反应形式,A、B、C、D均为由上述五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①如A为NaOH、B为CO2时,可写成a NaOH+b CO2===c Na2CO3+d NaHCO3+n H2O,a与b之比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

现向100 mL、3 mol·L-1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4.48 L的CO2气体,用1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上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计量数为最简整数)。

②请任写一个符合A+B→C+D+H2O形式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其中C、D均为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五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考题导练·核心归纳
考点1
1.【解析】选D。

18O的质量数为18,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8-8=10,核外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A、B、C错误;18O与16O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2.B 3.A
考点2
1.A
2.【解析】选C。

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内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可知该元素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内层电子数也为2,电子层数也为2,则该元素是4号铍元素,故C正确。

3.C
4.【解析】选C。

Na+、O2-、Ne中分别含有11、8、10个质子。

考点3
1.【解析】选D。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由甲~戊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非金属性:丙>庚,故A正确;原子半径:甲>乙,故B正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辛>己,故C正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戊<乙,故D不正确。

2.C
3.【解析】选A。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元素分别为H、C、O、Na、Mg、Al、Si、S。

甲(H)的单质(H2)是非金属,A错误。

考点4
1.A 2.C 3.B
4.【解析】选A。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这四种元素中,Na的金属性最强。

5.D 6.D
考点5
1.B
2.【解析】选A。

MgCl2只含有离子键,故A正确;H2O、NH3只含有共价键,故B、D错误;KOH 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C错误。

3.B 4.C 5.A 6.D
学业达标·实战演练
1.【解析】选B。

Na为11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

2.【解析】选B。

二者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中子数前者是2-1=1,后者是3-1=2。

3.【解析】选A。

选项的元素是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最小的金属性最强。

4.【解析】选D。

CO2、CH4、H2O都只存在共价键。

5.C
6.【解析】选D。

HCl中含共价键,溶于水发生电离,得到自由移动的H+和Cl-,共价键遭到破坏。

7.C
8.【解析】选C 。

只有Mg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8,其他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2。

9.【解析】选B 。

A 项核电荷数:Al>Na ;C 项原子序数:Na<Cl ;D 项原子半径:Cl<Na 。

故A 、C 、D 项均错误。

10.【解析】选D 。

依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很明显有三个电子层,此元素为氯,17号元素。

11.【解析】选C 。

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 ,F 2最易与H 2发生反应。

12.【解析】选A 。

同位素一定是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是同一元素。

13.【解析】选B 。

N 2和CO 的电子数相同,均含有14个电子。

14.【解析】选C 。

K +
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15.【解析】选B 。

F 、Cl 、Br 是同主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16.【解析】选B 。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17.【解析】选C 。

有3个原子核即3个原子构成的分子。

18.D
19.【解析】选B 。

B 项,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0.【解析】选D 。

由于M 的阳离子和N 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M 元素在N 元素下一周期。

21.【解析】选B 。

A 项,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C 项,第ⅦA 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D 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22.C
23.【解析】选C 。

甲、乙同周期,前者原子半径大,A 错;甲是上一周期乙之前,丁是下一周期丙之后,乙、丙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最外层电子数:甲<丁,B 错;甲是第二周期,丙是第三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丙>甲,C 正确;丙与丁是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大的丁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D 错。

24.【解析】选B 。

根据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标准,单质的熔、沸点高低不能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25.【解析】选B 。

由题意可知X 、Y 、Z 、W 分别为N 、O 、S 、Cl 。

O 的气态氢化物(H 2O)比N 的(NH 3)稳定,A 错误;S 的非金属性比O 的弱,氨水显弱碱性,D 错误。

26.(1)Na>Al>O (2)N >C >Si (3)
27.(1)
(2)O 2H 2S +O 2=====点燃
2H 2O +2S ↓ (3)NH 4HSO 4
28.【解析】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Q 的最外层电子数的6倍,则Q 最外层为1个电子,Z 最外层为6个电子,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Z 为氧,Q 为钠;再由其他条件可推出R 为氯,X 为氢,Y 为碳。

(2)①若只生成Na 2CO 3,a ∶b =2∶1;若只生成NaHCO 3,则a ∶b =1∶1,两者均有,则a ∶b 的值介于两者之间。

【答案】(1)
(2)①1<a
b <2 3NaOH +2CO 2===Na 2CO 3+NaHCO 3+H 2O
②2NaOH +Cl 2===NaCl +NaClO +H 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