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设计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驯服的设计?
――我的当代设计价值观
关键词:设计的意义 设计的坚持 设计从“人”出发 自从18世纪末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一场关于设计的革新就从未停止,设计随着政治 形势的转变由只为权贵服务的设计到设计由大众共享,为普通人民所承受。
设计的社会性, 功利性就不断的与现实来发生着碰撞,每个人对设计的不同理解也造成了设计多元化的局 面。
至今,到底设计是否真的服务于大众, 还是设计发展到现在也只是某种程度上的为大众
服务,甚至我们有的时候得为了设计而设计或作出改变
,这些都是问题存在在我们的设计中。
设计,早在人类的产生就应该是伴随左右, 从第一件手工打磨石器到现在各种方便生活 的产品,可以说“设计”是一个相当有穿越精神的词,从古至今都一直的存在着,从小的物 件到大的公共空间,从物质环境到非物质环境,从硬件到软件,从造物的功能到产品的样式 和符号,从使用方式到生活方式,都需要它,离不开它。
这么长期的设计历史,设计似乎是 我们的一个手段和工具, 事实是有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设计所控制着,
就如同科技一样,我们 创造发展它却也依附他,离不开他。
我个人欣赏歌剧演出的海报招贴设计, 大多的剧院所绘制的海报招贴并不可以说是完整 意义上的设计作品,但它传达的有演出的内容和精神。
我在意的是我所看到态度、 个性等抽 象感情的传达,只是单纯的从图形上看到,不需要多的文字解说。
在今天的设计中,尤其是 快餐似设计,我无法可以看到有回味的设计, 无法读到设计的感情。
这些跟我们越来越高速 的社会有关,但如何定位自己的坚持,坚持自己的坚持,
这都应是设计师该思考的问题,这 些思考也是我们的本职所在,不单单是绘绘图,排下版。
作为设计的推动者,设计师应该有
意识来用设计作为工具武器承担起社会责任。
现今的设计市场参差不齐,设计的产品水准也参差不齐。
现今的消费者可以说是越来 越挑剔,要求产品的实用性,质量的同时对产品的审美性也有要求。
设计者在设计的大众 化和艺术化中的徘徊产生了不同的设计流派和风格。
举例来说,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的国 际主义风格。
讲起来似乎我们都很陌生,事实上看看我们的大都市中处处可见的混泥土和 玻璃幕墙就是国际主义主义风格的一面旗帜,从东京到纽约,从上海到法兰克福,国际主 义就像病毒一样蔓延在我们的世界。
我们的 8, 9号宿舍的减少主义也是带着浓浓的国际主
义风格,关于国际主义给人的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人觉得它是现代设计发展的 一个高度,有人觉得它冷酷无情。
我们这里不是要研究国际主义风格,而是谈谈坚持与转 变,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国际主义在产生之初动机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他们所能买得起的设 计,彻底改变设计以往为权贵的立场,使人民大众可以享有良好的设计,包括住宅,产品, 平面设计等等。
虽然这时的探索充满了不切实际的乌托邦思想色彩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的幻想,但是,从思想意义来说,这种探索是进步的,代表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 义特征①。
这种设计的目的我个人很是赞同的,通过设计来改变社会的一定面貌,这种“大 志向”的设计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会让我感到屏息。
但当国际主义风格发展到一个极端后却 迅速地萎缩可以说这就是设计控制了我们,在国际主义风格发展了 20年后,最初的设计目
的已经查无影踪了,通过米斯•凡德罗“少则多”的主张形成造型大方、良好功能及价格 低廉的设计手段变成了设计的目的,简单来说国际主义的理性,冷漠,和减少主义形式变 为了设计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一社会性、大众性则逐步的被抛弃了。
这样后期的国际主 义风格只单单剩下一个减少主义和“少则多”的形式躯壳。
它给我们的反思是一个很大的 问号,设计的缪斯总不是时时的伴随,这样当我们的设计走到一个繁盛似乎无法超越时, 姓名:肖颖 班级:08美术教育 学号:0851213
很容易的就是我们用以往经典的手段来覆盖我们面目全非的设计,维持着似乎的美好。
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的一个曲线也给我们的是作为一个设计师会将面对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当我们的灵感枯竭时,我们还要麻木的继续设计吗?什么是最初,什么是坚持?我想人的精神是包含着进取的,人是有着一颗时刻不停的心所以我们才会不断的进步发展,我们对时刻的不满才造就了奇迹的历史。
设计也是奇迹,所以它也要不懈的挖掘创新才可以散发它本身强大的力量,而设计师只是重复一个经典的手段,这样的设计即使是一幢参天的大楼也是摇摇欲碎的摆设。
当我们只在于研究形式,那么设计是主人。
我觉得“好的设计” 是不会有的,因为“绝对”的概念是不存在的,现在的好,不是将来的好,时间这股野兽般得凶猛洪水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都只是暂时的,永久只是相对的。
这样的残酷现实下,我想我们要贴近当下,无论什么时候“好的设计”是要有对功能需求的满足,更是要有对心理功能需求满足的重视。
一个从“人”出发的设计,从大多“人”出发的设计是最朴实的设计,也是最为需求的设计,你怎么会说它不是一个好的设计呢?我想设计本应如此,这也是我想的我的设计。
我个人很是欣赏斯坦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他们的设计既强调了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原则,同时也强调图案装饰性,传统与自然形态的重要性。
斯坦的纳维亚国家是指芬兰、挪威、瑞典、丹麦、冰岛五个国家,他们注重自己民族的国家的特色所以在设计时他们注重将传统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
色他们的设计以“人”为设计的中心,是
满足人们物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共同结果。
这样的设计是进步的同时我可以感到它们的感情及内容。
这样的设计是在大的统一化里的工业标准生产中还可以散发自身味道的设计,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的自觉里应该有这种概念,设计不单单是设计,也是思考,是情感、理想这些抽象物体的出口,它也应是时代的英雄。
所以在我们做设计时的目的性及对自身的坚持是很重要的,很必要的。
我想如果今天的设计大多成为勇士那么今天的设计面貌会更加的蓬勃和无法预见。
在我们的设计中,从我自身来说也可以体会到当设计的时间不再够用,当设计急迫的为
我们提供物质财富,那么设计很容易变成为了设计而设计,我们审美的眼睛很容易被设计遮
住。
没有时间理会你要设计的产品的概念,它的意义,背后的深度,这样的设计不是量体裁衣得到具有优秀裁剪的外衣,只是一件用夸张抽象,似乎设计装饰的袍子。
当设计在产业的
浪潮中起起伏伏时,只有这样形式设计的产品怎么来体现我们人类智慧的伟大,创作力的惊人;浪费了我们无形的资源,设计将不会在这个时代得到进步。
参考资料:。
1《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P314-320页
②《《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P242-244页
◎《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湖北美术出版社P4-6页
国际主义风格:
斯坦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