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导案
【习目标】
1.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2.中国古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
(2)难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影响;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法指导】
①本课的图表、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景再现”法,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②运用问题教法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习。
③运用“讨论法”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习。
【知识链接】
一、宗法制度形成的含义、实质、特点和影响,分析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的关系。
1.含义: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
2.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
3.实质: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4.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5.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①积极:宗法制在家族中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消极:强调家庭本位,容易滋长“家长制”情绪,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6.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二、西周的分封制的目的、含义、概况、受封对象、诸侯义务、主要封国、意义及兴衰。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扩大疆域。
2.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3.概况:武王建周后,进行了大分封;周公东征平叛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周公在推行分封制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4.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周人还把一些殷商旧族强制迁到姬姓封国区域内,实行监督,便于管。
周人也分封了一些殷商降族,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5.诸侯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7.意义: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加上礼乐制度的制定,协调了贵族中的等级关系,社会得以稳定下。
这些受封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分布在天下各地,构织起四通八达的统治络,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周王室分封宗亲贵族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利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的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
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或为同宗共祖的宗亲,或为彼此通婚的姻亲,横向联系也比以前密切很多。
从强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两方面看,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8.兴衰:西周前期,达到了扩大疆域,巩固西周统治的目的。
但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
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争战,周天子失去控制。
战国末年,周王室更是偏居一隅,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三、用图表比较法,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习过程】
1.公元前__________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__________朝。
__________制度代替了__________制度。
商朝建立后,王位的继承也采用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直接影响。
2.公元前__________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实行__________。
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辅佐年幼的__________继位,发生了商朝旧贵族和__________的叛乱。
周公带兵东征,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
周公旦推行更大规模的分封制,分封制规定: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__________的命令,诸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义务。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独立性。
__________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
__________末年,周王室衰弱,完全失去了__________的大权。
3.西周王族的__________是与__________互为表里的具有__________的制度。
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__________直接演变而。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
宗法制保证了__________在政治上的垄断和__________地位,也有利于__________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答案】
1.2070 夏王位世袭禅让世袭制兄终弟及父子相传宗法制分封制2.1046 分封制周成王三监周公东征周天子(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西周战国分封3.宗法制分封制政治性质家长制嫡长子继承制贵族特权统治集团
【基础达标】
1.农历新年是以千万计的生、农民工等乘火车回家团聚的日子。
而火车票短缺则是中国新年临时重复出现的现象。
与中国人回家过年这一文传统联系最为密切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禅让制D.世袭制
【答案】B 过年回家团圆省亲是中华民族血缘亲情关系的突出体现,故反映了宗法制度。
的是( )
2.下列关于下图的解,其中不正确
...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是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的一种措施
D.维系了奴隶主的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答案】D 从图中“次子”、“认命”等看,显然反映的是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D项错在“转型”的表述上。
3.“全民全心全运会,新风新貌新齐鲁”、“齐鲁齐心,全民全运”、“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举省一致办全运,展示齐鲁新形象”、“齐鲁大地焕新颜,同庆祖国60华诞” 等都是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
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起于古代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郡县制D.行省制
【答案】A 齐、鲁都是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建立起的诸侯国名称。
故选A。
4.湖南省万人公祭舜帝大典在中华始祖舜帝陵寝之
地湖南宁远九嶷山隆重举行(见右图)。
省长周强与自
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舜裔宗亲一同公祭舜帝、缅
怀始祖。
促使这种祖先崇拜情结形成的困素有()
①长期延续的小农经济的影响
②氏族血缘关系的相对完整性
③宗法分封制度的影响
④儒家孝文的影响
A.②③④ B.①②③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强了人们的家庭观念,家庭的稳定既保持了氏族血缘关系的相对完整性,又增强了人们对祖先的崇拜;而宗法分封制的实行又从制度上强了人们对祖先和血缘关系的认同;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儒家思想重视血亲人伦,倡行伦道德观念,进一步推动了祖先崇拜情结的形成。
5.《吕氏春秋》说:“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说:周“立国七十一,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实际上,见于《春秋》经传的一百七十余国。
下面对这段材料的解释不正确
的是()
...
①当时历史上对西周分封制的具体量存在分歧
②当代对西周的历史研究缺乏最基本的史实依据
③西周通过分封制度确定了华夏文的主体地位
④西周在实施分封制度后使周天子的权威被削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①是对材料的正确分析。
②的表述不正确。
③的表述与材料无关。
④的表述也与材料无关。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清朝及民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鄂伦春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变,产生了萌芽形态的宗法制度,表现在继承制度、婚姻缔结、宗教信仰、丧葬祭祀、族谱、习惯法等方面。
——引自刘文俊《论鄂伦春族萌芽形态的宗法制度》
材料二家族制度,一向为中国宗法制度的基础,亦构成现代潮流中东方社会的一种显著特色。
研究中国的现代,尤其研究二元结构中的社会转型,不可能不研究家族制度的渊、变迁及其在当代生活中的作用。
——引自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什么是宗法制度?在中国古代,这一制度是如何发展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度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概括指出宗法制度的主要影响。
【解析】第(1)小题第一问是内涵式问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取;第二问要联系中国古代各朝宗法制度的发展作答。
第(2)小题也是内涵式问题,提取信息必须要紧密联系材料。
第(3)小题是外延式问题,评价要一分为二,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作答。
【答案】(1)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维护政治联系,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发展: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到后的各封建王朝。
(2)特点: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表现为国家、家族、继承、宗教信仰、婚姻丧葬、祭祀、法律等方面,是东方社会表现更为
明显。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
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
根据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
规定不同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
(3)积极方面:推动了分封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古代姓氏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是许多外国民族所没有的;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文的发展;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与这一制度密不可分,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消极方面:从政治上讲,导致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人们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
从经济上讲,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建设。
从文角度讲,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轻,缺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
【拓展提升】
用图表比较法,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