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研究进展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研究进展
泌 时 间 、泌 乳 量 无 明显 影 响 , 不增 加 乳 房 肿 胀 程 度 ,产 妇 满 意 率 高 。是 产 妇 或 新 生 儿 状 况不 适 合 母 婴 同室 时 ,保 障 母 亲 早 日恢 复 、提 高母 乳 喂 养 的 有 效 方 式 。 关 键 词 :母 婴 分 离; 产妇 ;心 理 护 理 ;乳 房 护理 中图分 类号 : 文献标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1 6 . 3 9 2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1 1 年 1 月至 2 0 1 3年 1 月在 我 院分娩 的产妇 3 0 0 例 ,年 龄 在 2 1~ 3 9岁 ,平 均 年 龄 ( 3 3 . 6±2 . 4)岁 ; 孕 周 3 6~4 2周 , 平 均( 3 8 . 3±4) 周; 初 产妇 2 3 8例 , 经 产妇 6 2例 ; 正 常 阴 道分 娩 1 9 6例 ,阴 道 助产 3 3例 ,剖 宫产 7 1例 ,将
( 3 . 2 6 ±1 . 0 5 ) 分 ,满意度 ( 9 5 . 6 2 ±2 . 1 4 ) 分 ,与非干预组 比较有 明显差异 ,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与对照组比较无 明 显差异 ,无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结论 母婴分 离产妇充分考虑 其心理和 生理 需求,给 予适 当的护理干预 ,对乳汁分
O 引 言
新生儿 分娩后 ,尽量母 婴 同室照顾 ,是最科 学的护理 方
式 ,从 母体 说 ,可促 使母 亲早 泌乳 、早 授乳 ,疏通 乳腺 管 , 减少 乳 腺 炎症 发 生率 ,促 进 子 宫 回缩 ,使母 体 尽 快恢 复 健 康 ,减 少产 后出血 等 … ,从 新生儿说 ,可 以减少 对陌生 环境 的 不适 ,通 过 授乳 得 到 安慰 ,但 因为某 些 必 须 因素 ,需 要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 3 ): 2 7 8 .
生物碱是 自然界 中厂 泛存在的一类含氮碱性有机物 , 大多具有显著 的生理活性 , 日 前临床应用 主要表现为抗癌 、 抗肿瘤 、 抗病毒 、 抗 炎作用 , 近年来有研 究发现生物 碱具有 良好的降糖作用 。刘慰华等 l 1 3 . 研究黄连素抗 D N的作媚 及机制 , 实验发现黄 连素可通 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 力, 减少肾脏 A R活性 与 基【 爿 表达 , 抑制多元醇通路的激 活, 发挥其 对D N肾损伤大 鼠的保护作用。袁慧娟等 “J 通过实验探讨川芎嗪对大 鼠 D N的预防作 用, 结果表明 : 川 i 芎 嗪可 明 降低 D N大鼠肾组织巾蛋 f 糖基化产物水平 , 与对照组有明 显差异 ( P<0 0 5 ) , 并且 电镜 显示 肾小球基底膜改变也较对照组轻 K i m等 l 研究表 明, 黄柏皮提取物含生物碱 , 能减轻 D M大 鼠肾损害 . 其 机制可能 与其 降低m糖 、 增加过 氧化氢酶( C A T) 活性有关. . 6醌 类 醌类化合物是中药中一类具有 醌式结构 的化学成 分 , 主要分 为苯醌 , 萘醌 , 菲醌 和 蒽醌四种类型。在中药中以蒽醌及 其衍 生物尤 为重要 。刘志红等 ¨ l 6 _ 研究表 明, 大黄酸 ( R H ) 能够通过影响细胞内丝裂原活化蛋白酶( M A P K) 活性 , 抑制T G F 一1 3 1涛导的 内皮 细胞 P A I 一 1 m R N A表达和蛋 白质合成 , 从 而对 内皮细胞有 艟著保护作用 。姜鲜等 r 『 ¨ 将 白藜芦醇 5 m g・ k g — l / d 给予 D N大鼠 6周后 , 与对照组 P 较, 哦糖 与A R活性均 明 降
2 0 0 1 , 1 0 ( 1 ) : 2 4—2 6.

母婴分离状态下产妇的护理对策研究

母婴分离状态下产妇的护理对策研究

母婴分离状态下产妇的护理对策研究通常情况下,产妇在生产后护理常常与婴儿同室进行,但目前由于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严重的母儿血型不合等情况的发生,使得产后母婴分离的情况也逐渐增加。

这给产妇也带来了较多的情绪变化和较大的心理压力[1-2]。

对于这类产妇,需要尽早应用护理干预,更好地帮助、支持、关心这些母婴分离的新妈妈们。

本文旨在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2 年1 月~2013年12 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产妇年龄为22~36岁,平均28.9岁。

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根据、一般身体状况等方面给予宣教讲解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饮食指导,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病情、遵医嘱常规用药等。

实验组患者在进行上述一般护理措施的同时还给予以下护理。

1.2.1心理干预大多数产妇在产后母婴分离的情况下都会有抑郁、精神焦虑及心理紧张等情况,这些情况可以影响产妇休息,使产妇不配合治疗。

根据上述情况,医护人员应多与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理解,努力在心理疏导等途经缓解这种负面的情绪。

1.2.1乳房护理术后30 min应开始产妇乳房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①乳房按摩:按摩沿着乳腺管方向从乳房根部进行,3 h/次,5 min/次。

②热敷:用毛巾进行局部热敷,5 min/次,温度控制在45℃左右。

③挤奶:一般在按摩或热敷后进行,1次/3 h。

1.2.3健康教育使产妇了解生产的基本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医护与产妇之间建立信任感。

同时,实施术前健康教育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出每位产妇的护理重点。

1.2.4生活基础为给产妇提供一个舒适、良好的休息环境,本研究从医院的实际条件出发,尽量为住院产妇提供安静、单独的休息场所。

同时,要做好并完善基础护理工作,每天对宫缩情况及产妇恶露排出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外,同时应指导、提醒产妇保持外阴清洁,预防产后感染。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研究进展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研究进展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产妇分娩后,受产妇自身或者新生儿等方面影响,需实行母婴分离,这对于产妇身心来说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产妇极易有抑郁、焦虑等情绪波动产生,不愿意配合医护工作,对其预后影响较大。

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着母婴分离模式下产妇护理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分析,期望可以为今后相关临床专家及学者对此类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关键词】产妇;母婴分离;护理母婴分离的因素较多,但多以产妇自身及新生儿患病所致,若及时给予产妇一定的护理干预,则不仅影响着乳汁分泌,更会对产妇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总结分析母婴分离模式下产妇护理研究进展情况,对于今后更好地落实母婴分离模式下产妇护理临床实践工作来说,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母婴分离模式实行产妇护理的临床价值1.1 产妇可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母婴分离模式之下产妇护理,可帮助产妇掌握更多专业知识。

分娩后,产妇精力均会投入至新生儿身上,实行母婴分离,能够确保产妇充分集中注意力,掌握更多专业化知识。

倘若护士告知产妇恢复盆腔组织系统功能训练方式等,则需要照料新生儿时,产妇则很难集中精力参与复健训练。

母婴分离,便可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发生。

1.2 对产妇心态可起到改善作用母婴分离模式之下产妇护理,最为突出作用就是对产妇自身心理状态可起到良好改善作用。

在相关临床专家及学者临床研究当中,曾对比分析了实行产妇护理过后,产妇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从结果中表明,母婴在分离后,产妇在产后发生抑郁症几率下降约30%左右,且焦虑水平也得到有效控制,平均下降20%左右。

心理状态得以改善过后,产妇护理的依从性提升效果十分显著,产妇自主配合运动复健及用药,对于产妇的预后来说积极作用较为突出。

在相关临床专家及学者临床研究当中,以参照对比方法采集相应数据信息后了解到,母婴分离实行产妇护理7d之后,产妇SDS和SAS评分均可把控至<15分,但基础护理方式之下,产妇SDS和SAS评分均>30分[1]。

母婴分离状态下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母婴分离状态下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母婴分离状态下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了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益处。

WHO的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每天有4万儿童因腹泻和营养不良而死亡,但4~6个月内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机率低于使用母乳代用品的2.5倍[1]。

早在2000年,WHO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就提出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最佳喂养方式[2]。

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婴儿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仅37%左右[3]。

WHO在“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全面实施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将生命最初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至少50%”的目标[4]。

由此可见,母乳喂养已经被公认是保证儿童生存和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母婴同室是实现母乳喂养的关键,但部分新生儿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如早产、感染、窒息、血糖异常、黄疸等高危因素的影响需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进行治疗,或母亲由于产后病情需要转入ICU接受特殊治疗等均可造成母亲与婴儿的身体与情感相分离,严重阻碍母乳喂养的实施。

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母婴分离的发生率为10%-21.2%[5,6]。

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母婴分离状态下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母乳喂养的有效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改善和促进母婴分离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提供最新研究资料,从而更好地保证母婴健康。

1.母婴分离状态下母乳喂养的优点1.1对新生儿的好处母乳中富含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激素、核苷酸、寡聚糖、生物活性肽等成分,尤其是初乳中富含免疫活性物如sIgA等[7]。

母乳的这种天然结构使其成为母婴分离新生儿的最佳营养来源,在满足婴儿营养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预防并显著降低多种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如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8,9,10],尤其是对早产儿,病患儿以及一些因其他特殊情况发生母婴分离的新生儿[11,12]。

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干预研究

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干预研究

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干预研究目的研究母婴分离对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的影响及采取护理干预后改善状况。

方法選取2010年6月~2012年2月入住我院的120名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分为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各60人,统计分析两组发生乳胀例数、母乳喂养数及人工喂养数,两组产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结果分析比较,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分析。

结果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新生儿入住NICU,以至于母婴分离引发甚至加重高危妊娠产妇的心理问题,经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母乳喂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乳胀例数、人工喂养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焦虑程度普遍轻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母婴分离给高危妊娠的产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利于临床治疗,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这种心理状况,促进产妇产后康复,也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标签: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护理干预高危妊娠指的是妊娠期由于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及存在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者导致难产者[1]。

产妇正因为高危因素的存在,导致产后新生儿需入住NICU观察及治疗,从而发生母婴分离状况,这对于产妇来说是一种心理打击,再加上自身高危因素的存在,心理负担更加沉重,或是焦虑不安,或是愧疚等不良复杂的心理问题[2]。

本次研究正是围绕分析母婴分离所致的心理问题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论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份~2012年2月份入住我院的120名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分为两组,实施护理干预的为研究组,未进行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各60例。

研究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为(38±4.2)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37±3.9)岁,两组在年龄、胎龄等其他一般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效果的观察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效果的观察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效果的观察目的:探讨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后泌乳的效果。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则实施人文关怀、乳头牵拉、信息支持、关爱护理等护理干预,后观察泌乳情况。

结果:试验组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减轻了乳房肿痛,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且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

结论: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泌乳,而且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标签:护理干预;母婴分离;泌乳;观察纯母乳喂养是婴儿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喂养方式,母乳中的免疫因子既能增加新生儿抵御感染的能力,又能促进新生儿的大脑发育及增强其对某些慢性疾病的抵抗能力。

产妇产后尽早泌乳是确保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关键[1]。

然而由于部分新生儿或因疾病的原因造成母婴分离,母婴分离会影响产妇乳汁的分泌,乳房因无法得到吸吮的有效刺激,乳汁分泌时间延长且量少,乳腺管易发生阻塞,造成产妇乳房胀痛,甚至发生乳腺炎,导致母乳喂养失败,而母乳喂养的失败会给产妇造成一定的负性心理和生理影响,早期有效地对母婴分离产妇的乳房及心理进行护理干预,使产妇尽早尽快上奶,并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让母婴分离的产妇成功地进行纯母乳喂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笔者所在科室分娩后母婴分离的21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产产妇148例,顺产产妇70例;初生产妇占160例,经产妇58例;纳入研究对象的产妇平均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均无母乳喂养禁忌证,乳房乳头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无产后大出血史,语言交流沟通正常[2]。

以分娩时间先后排序,奇数入试验组,偶数入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孕周、文化、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产妇按常规予以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并指导挤奶及母乳喂养技巧。

1.2.2 试验组产妇在回病房后30 min内即用热水毛巾热敷双侧乳房各5 min,并由管床护士负责按摩乳房,牵拉乳头,模仿新生儿吮吸动作,后行挤奶。

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 取 我 单 位 2013 年 4 月 —2014 年 6 月 间 收 治 的 母 婴 分 离 产 妇 98 例, 年 龄 21~36 岁之间,平均年龄(28±2.3)岁;所 选产妇均为剖宫产,其中初产妇 79 例,经 产妇 19 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 对照组 49;观察组 49 例。组间资料比较 无差异(P>0.05),具可比性。
参考文献 [1] 葛圆 , 雪丽霜 , 覃桂荣 , 等 . 全人护
理模式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 [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2(28):354-356. [2] 乐 云 . 产 后 母 婴 分 离 产 妇 的 护 理 干 预 分 析 [J]. 中 国 社 区 医 师 ,2014,30(28):154-155.
②心理护理:大多数产妇由于产后母 婴分离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担忧、焦 虑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严重影响产
表 1:两组产妇护理干预效果
组别 例数 产后抑郁发生率
对照组 49
1010.00
观察组 49 X2
53.00 4.524
P
<0.05
泌乳始动时间 <24h 掌握育婴护理技能 满意度
6363.00
【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情况;护理干预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在分娩后应与产 妇同室并进行母乳喂养,但是也有一部分 婴儿在出生后,因各种疾病或其他因素不 得不和母亲分离,转入新生儿监护室。很 多产妇对于这种突发状况不能理解,进而 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产妇产褥期的 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1]。因此,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有效的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产妇顺利度过这 段特殊时期。笔者就我单位 2013 年 4 月— 2014 年 6 月诊治的 98 例产后母婴分离产 妇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报 道如下。

在产科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关爱护理的效果探讨

在产科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关爱护理的效果探讨
Q: 垫
S ci ence an Techn 0 J nova i Her l d Ol gy n t on ad
在产 科 对 母 婴 分 离产 妇 实 施 关爱 护 理 的效 果 探 讨 学术论坛
张翠 萍 赵丽红 张丽珍 ( 山西省 汾阳 医院妇产 科 山西汾 阳 O 2 0 3 2 0)
母 婴 分 离 的 挫 折 , 出 现 情 绪 低 落 、自责 易 感 , 之对 婴 儿 疾 病 状 况 的担 心 , 其 对 婴 加 尤
姿 势 、 儿 含 接 姿 势 、 奶 手 法 均 正 确者 为 关 系 , 产 妇 感 到亲 切 、 暖 、 实 , 婴 挤 使 温 踏 获得 安 慰; 同时 获 取 更 多 保 健信 息 , 与产 妇 的 家属 负担 , 强 她 们 对 患 儿 疾 病 恢 复 的 信 心 。 增 () 3 由于 母 婴 分 离 , 识掌 握 率 , 知 产妇 产
分娩 或 剖 宫 产 的 母 婴分 离 产 妇 1 0 , 龄 6例 年 2 ~3 岁 , 均 年龄 2 岁 , 小 以上 文 化程 l 4 平 6 初 度 。 中对 照组 为2 0 年 1 ~2 0 年 1 月 其 07 月 07 1 共8 例 , 验组 为2 0 年 l 月 ~2 0 年 1 月 O 试 07 1 08 2 龄 、 次 , 化 程 度 , 通 能 力 经 统计 学 处 产 文 沟 理均 无 明 显差 异( >o 0 ) P . 5。
1 2方法 .
() 4 母婴 分 离 产 妇 由 于 其 特 殊 状 况 , 对
( ) 着 以 病人 为 中心 的 服务 理 念 上 的 护 理 服 务 质 量 的要 求 也 更 高 。 过 针 对 性 1随 通 升华 , 护士 对 情 、 、 、 的 认知 着 重 点 是 理 知 行 的关 爱 护 理 活 动 , 产 妇 面 对 现 实 , 持 良 让 保 度 , 大 限 度 的 发 挥 其 潜 能 , 进 她 们 生 最 促 体察 病 人 的 疾 病感 受 , 病 人 所 想 , 想 急病 人 好 心 态 , 获得 相 关 知 识 、 能和 积 极 的 态 并 技 所 急 。 于产 科 的母 婴 分 离 产 妇 而言 , 们 对 她 刚 经 历 分 娩 阵 痛 或 剖 宫 手 术 的 切 t痛 , e l 其 新 生 儿 出 生后 因窒 息 、 产 、 早 低体 重 等 原 因

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目的对新生儿由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造成的母婴分离对产妇带来的心理影响进行调查和分析。

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诊治的200例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将其随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各为100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三个不同的时间段(1d、7d和6w)的抑郁发生率及焦虑状态,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在手术7d内两组患者的内分泌指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证实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对母婴产妇的心理应激会产生有效的影响。

结论通过对母婴分离产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使产妇的心理应激反应减轻。

对母婴分离产妇采取护理干预,应对早产儿及文化程度较低的产妇特别引起关注。

标签:母婴分离;护理干预;临床分析随着不断提高的医疗水平和医学技术,孕产妇在严密监视之下,即便是传统观点认为不能妊娠的产妇,也可在围产期内安全度过,这样也因此提高了危妊娠产妇的比例。

据国外相关文献统计和报道,高危妊娠的发生几率已经超过了20%,而大量出生的难产儿和高危儿,必须及时转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这种危机情境会严重影响产妇的情绪[1]。

因为产妇既要对新生儿情感和身体的分离进行适应,同时还要时刻担心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转轨。

刚出生后的婴儿转入NICU治疗,会给母亲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使孩子和母亲之间正常的沟通和情感接触受到阻碍。

因而本文作者对所选患者进行分析,以其制定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临床分析所涉及的对象为2014年1月~12月200例在我院住院分娩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年龄为20~42岁。

200例高危妊娠产妇均为剖宫产,无精神性疾病与其他并发症。

根据产妇的年龄、产次、手术出血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各为100例,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

18、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

18、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
母婴分离对产妇生理及心理均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这就要求医护人 员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有效的生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充分与其进行沟通 交流,将母婴分离的必要性告知产妇,从而获得其谅解。 近年来随着母婴分 离产妇护理的探究,对产妇护理方式逐渐深入及扩展。 许孟希[4] 等在对 136
例母婴分离产妇进行研究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产妇一 对一 的护理模式,给 予参考组产妇 平常 集 体 宣 教 护 理 方 式 ,结 果 显 示 观 察 组 产妇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能力、母乳喂养及护理满意程度等水平均明 显高于参考组,P <0.05,由此可知,在母婴分 离 中 通 过 人 文 护 理,产 妇 护 理 知识水平及母乳喂养率等明显升高,有助于母婴的心理及生理健康。 而季 庆华[5] 在对 90 例产妇进行研究时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 心理护理,观察组产妇的症状自评量表 ( SCL -90) 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而 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亦明显提高,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知,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产妇的心 理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同时有助于医疗纠纷的发生。 白萍[6] 等在对 80 例 母婴 分离产妇进行 研究时发现 ,通 过有 效 的 心 理 干 预,产 妇 母 亲 较 色 转 变 及 重塑明显优于未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产妇。 因此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要在 对产 妇进行生理护 理的同时 ,积极 进行 心 理 护 理 干 预,通 过 健 康 教 育 及 充 分 交流等手段缓 解产 妇心 理压 力 ,引导 其建 立良 好心 理状 态 ,提 高母 乳喂 养率。 4 结束语
新 生 儿 出 生 后 由 于 早 产 、窒 息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等 因 素 导 致 新 生 儿 出 生 后 需要母婴分离,产妇易出现严 重 的 情 绪 不 良, 如 失 眠、 爱 哭、 少 言 寡 语 等, 而 母婴分离会导致产妇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吮吸,导致乳腺管淤塞不同,极 易出现乳房胀痛情况,生活满意度明显下降。 国内对母婴分离产妇护理关 注发展 较晚,产妇心理 护理干预及生 理 干 预 尚 不 全 面, 导 致 产 妇 存 在 较 大 的 心理问题。 而国内临床研究中关于母婴分离的研究多集中于分离产妇心理 状况的调查及乳房护理,关 于 其 心 理 护 理 干 预 及 干 预 后 临 床 效 果 的 研 究 则 比较少,从而导致临床护理及观察缺乏一定的参考及标准。 2 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况

促进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泌乳的研究

促进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泌乳的研究
工 作 单 位 :542699 贺 州 广 西 钟 山县 人 民 医院 杨 丽 :女 ,本 科 ,副 主 任 护 师 ,护 士 长 收稿 日期 :2017—07—16
疗过程 中病情趋于稳定无恶化且好转 或治 愈的早 产儿。按随机 数 据 法 分 为 实 验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50例 。 两 组 早 产 儿 的 性 别 、胎 龄 、出生体重 、住院天数 、母 亲的年龄 、孕周 、体重等情况经 比较 ,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1.2 方法 对 照组早 产儿 在住 院期 间家属 每周 三 15:30-16 :30探视 1次 ,在早 产儿 出、入 院或探视期 间常 规告 知产妇 或 家属母 乳喂养知识必要性 、重要 性及婴 儿与母 亲分离 情况下 如 何 保持泌乳 .住 院探视 为视 频探视 。实 验组是 由责任 护士实施 责任制包干 :在早产儿入 院时评估 家属的文化程度 、对母乳喂 养 的支持力 、母亲 的身体状况 、泌乳 量 、母 乳喂养 的认 知等进行 促 进母乳 喂养的宣教 :住 院过程 中采取 早期 定时模仿早吸吮 、根 据 早 产儿 及母 亲 情 况 采 取 新 型 探 视 、定 时 电 话 回 访母 亲 泌 乳 情 况 、 及 时给予信息 支持 、心理支持 ;出院时询问评估 泌乳情况 ;出院
综上所述 ,产前心理护理对初产妇 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具有 一 定的影响意义 .可有效降低产妇焦虑 、抑郁 、消极等不 良心理 发 生情况 。提高 自然分娩率 ,减少胎吸助产 、侧位分娩 以及剖宫产 的 发生率 ,是一种理想 的护理方法 ,值得 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
参 考 文 献 [1] 于宏伟 .心理 护理对初 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探讨 [J].中国
纯母 乳喂 养率 。结果 实验 组产妇产后泌乳量 多、泌乳率 高,早产儿生后 4周 内母亲回奶率低 (P<0.05),6个 月纯母 乳喂 养率 高(P

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状况下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状况下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17期189投稿邮箱:sjzxyx88@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状况下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李玉涛(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山西 忻州)摘要:目的 探究母婴分离情况下综合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效果,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母婴分离产妇 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早期促泌乳护理和出院后延续性指导。

观测、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前3d 的平均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

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母婴分离状况下的母乳喂养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母婴分离;护理干预;母乳喂养;成功率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17.124本文引用格式:李玉涛.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状况下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7):189-190.0 引言母婴同室是产后母婴保健的重要模式,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保证。

但由于各种原因,存在部分新生儿需要转入新生儿病房的情况,由此造成的母婴分离导致产妇产后乳房不能得到及时吸吮,泌乳时间后延,乳汁分泌不足,也极易造成乳房肿胀或形成乳腺炎。

加上母婴分离的产妇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直接影响产妇初乳分泌,最终导致母乳喂养率下降[1]。

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探究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存在母婴分离状况的产妇中选取160例,均为头胎足月自然分娩,孕周37-41周,平均年龄(26.1±2.6)岁,营养状况良好,无乳房疾病,无母乳喂养禁忌证,语言沟通能力正常,自愿参与本研究,依从性较好。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人性化护理体会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人性化护理体会

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人性化护理体会目的:通过人性化关爱护理,使产科母婴分离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树立信心、各种合理的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方法:将100例住院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后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实施人性化护理。

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及心理护理;针对性给予产妇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指导;加强人文关怀。

结果实验组对新生儿疾病的恢复有信心率为95.30%,对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率达97.50%,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99%。

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

结论:人性化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是十分重要的,能有效地满足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对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需求。

产科护理;母婴分离近两年来,我院产科由于新生儿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所造成的母婴分离住院产妇有所增加,据统计,仅2010年112月就有100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些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刚刚尝试做妈妈的喜悦,却遭受婴儿患病母婴分离的挫折,易出现情绪低落、自责感,加之对婴儿疾病状况的担心,尤其对婴儿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心理压力相当大,影响乳汁分泌和产褥期休养康复等。

另外,由于婴儿不在身边,产妇对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产生抵触情绪。

对于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希望能有针对性地为她们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利用人性关爱护理活动的服务方式,更多、更好地关心、支持、帮助这些母婴分离的新妈妈们。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0年112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或剖宫产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共100例,年龄1738岁,平均年龄25.5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2009年16月的产妇为对照组50例,2009年612月的初产妇为实验组50例。

2护理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体制,护理服务群体的改革,尤其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的升华,护士对情、理、知、行的认知着重点是提升护士的关顾意识,体察病人的疾病感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1]。

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率为10% ~ 21%[2] 。 在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由于生理 和病理原因更需要母乳给予提供营养、促进器官发育的活性 物质和免疫保护作用,缩短住院时间。 有研究发现,23.7% 的 产妇会出现泌乳启动延迟[3] 。 母婴分离的产妇可因母乳喂养 知识缺乏、乳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吸吮等因素,更易发生产后 泌乳启动延迟,进而增加早期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 因此,对
设思考与 实 践 [ J] . 中 国 护 理 管 理, 2020, 20 ( 7) : 966 - 970. [18] 刘红燕,庄永臻.高职院校“ 妇产科护理学” 课程思政实 施路径探究[ J] .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20(9) :77. [19] 王淑荣,刘跟莉,王东梅,等. 基于智慧树平台护理学导 论“线上课 程 思 政” 教 学 设 计 [ J]. 中 医 药 管 理 杂 志, 2020,28(13) :20-22. [20] 陈调调,朱海燕,候卿,等.高职“护理学基础” 课程思政建 设的实践探索[ J]. 科教文汇( 上旬刊),2020( 2):105 - 106. [21] 梁宇杰,王红明,李春卉,等. 基础护理学混合式教学实 施课程思 政 的 探 索 [ J] . 中 国 继 续 医 学 教 育, 2020, 12 (30) :64-67. [22] 孙菲,杨兰,范静波.“ 课程思政” 与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 的融合路 径 现 状 分 析 [ J] . 轻 纺 工 业 与 技 术, 2020, 49 (5) :169-170. [23] 路兰,邢彩珍,孙铮.护理管理学[ M] . 武汉:华中科技大 学出版社,2016. [24] 郭津津,戴付敏,张希,等. 发达国家护理管理者选拔任 用及岗位培训的现状与启示[ J] . 中华护理杂志,2015, 50(10) :1245-1249. [25] 罗朝宣,张露,龚彦滇,等. 全方位构建线上教学新形态 [ J] .人民教育,2020(13) :69-71. [26] 于晓丽,邵丽军,李万伟,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免疫学 检验线上教学研究[ 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18) : 2208-2211.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临床研究新进展目的:研究探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后由于不同原因形成母婴分离的产妇20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经过护理后HAMD、HAMA的情绪评分和产后24h、48h、72h的泌乳量情况。

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实验组产妇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实验组产妇产后24h、48h、72h的泌乳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效果较好,明显增加其泌乳量,减轻产妇的抑郁情绪。

标签:母婴分离;产妇护理;临床研究;新进展孕妇分娩婴儿后,婴儿自身患有某种疾病或产妇身体虚弱不能照顾婴儿等多种不同原因的情况下,医院为产妇和婴儿的身体健康状况着想,出现母婴分离现象,给产妇造成不良影响[1]。

近些年来,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逐渐被临床上所采用,我院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护理干预的效果,特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200例,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的病例为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后母婴分离的200例产妇,按其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均为女性,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5-37)岁,平均年龄为(31±6)岁;实验组产妇的年龄为(26-38)岁,平均年龄为(32±6)岁。

对两组产妇的一般資料进行对比分析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时刻检测产妇生命体征,并叮嘱产妇时刻注意自身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报告。

给予实验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以礼貌并幽默的口吻与产妇进行沟通,同时指导其家人与产妇增加沟通交流的时间,当产妇出现情绪低落现象,及时对其进行开导,使其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母婴分离状态下产妇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

母婴分离状态下产妇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

母婴分离状态下产妇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
于长莉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学术版)》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母婴分离状态下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住院分娩的60例母婴分离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进行基本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进行心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泌乳及乳房硬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泌乳量、乳房硬度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母婴分离状态下,有针对性、系统性与持续性地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产妇产后恢复,提高护理质量.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于长莉
【作者单位】214015,无锡,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妇产科产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1
【相关文献】
1.产妇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 [J], 关黎枫
2.产妇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 [J], 关黎枫
3.超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于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影响的分析 [J], 黎秀梅; 朱海静; 徐
少云
4.母婴分离产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干预研究 [J], 刘秀春;许昀;梁莎;刘莉;杨奕娜;张英;沈淑和
5.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影响的质性研究 [J], 王丽;詹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母婴分离的实验报告

母婴分离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母婴分离是指婴儿或母亲因某些原因暂时不能同住一室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尤为常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母婴分离的情况逐渐增多。

然而,母婴分离对婴儿早期发育的影响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母婴分离对婴儿早期发育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母婴分离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2. 分析母婴分离对婴儿心理行为的影响;3. 探讨改善母婴分离对婴儿早期发育影响的护理措施。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内100例母婴分离的婴儿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100例母婴同室的婴儿作为对照组。

2. 实验分组:将实验组婴儿随机分为A组(实施早期干预)和B组(未实施早期干预),对照组婴儿作为C组。

3. 实验干预措施:A组:实施早期干预,包括:(1)每天定时让母亲与婴儿进行皮肤接触;(2)鼓励母亲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婴儿进行沟通;(3)指导母亲参与婴儿的护理工作,如换尿布、拍嗝等;(4)定期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B组:未实施早期干预。

C组: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4. 实验指标:(1)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头围等;(2)心理行为指标:哭闹次数、睡眠质量、吮吸反射等;(3)血清生长激素水平。

5. 数据收集与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

四、实验结果1. 生长发育指标:实验组婴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 心理行为指标:实验组婴儿的哭闹次数、睡眠质量、吮吸反射等心理行为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 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实验组婴儿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五、实验结论1. 母婴分离对婴儿早期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和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无显著影响。

2. 实施早期干预措施对改善母婴分离对婴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无显著效果。

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潘婷;刘欣;白利颖【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年(卷),期】2018(024)004【摘要】Postpartum rooming-in is an important mode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advocat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ooming-in can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and bab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elps the maternal postpartum recovery and neonatal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However, premature babies have to be transferred to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for treatment immediately, causing maternal separation. The mothers are confronted with many challenges in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aspects because of maternal separation, which needs active and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scholars have carried out a lot of researches, and there have been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lated premature infants' maternal nursing.%产后母婴同室是WHO提倡的母婴保健的重要模式,通过母婴同室可以促进母亲与婴儿间亲密关系的建立,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母亲产后恢复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由于早产新生儿出生后需立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进行治疗,从而造成母婴分离.母婴分离产妇住院期间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均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有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就早产儿母亲的相关护理进行综述.【总页数】4页(P490-493)【作者】潘婷;刘欣;白利颖【作者单位】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产科;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产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泌乳的影响▲2.护理干预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的影响3.早期综合护理对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泌乳的效果研究4.按摩联合穴位刺激对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乳汁分泌量的影响5.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泌乳及提高母乳采集率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婴分离对产妇生理及心理均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这就要求医护人 员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有效的生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充分与其进行沟通 交流,将母婴分离的必要性告知产妇,从而获得其谅解。 近年来随着母婴分 离产妇护理的探究,对产妇护理方式逐渐深入及扩展。 许孟希[4] 等在对 136
例母婴分离产妇进行研究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产妇一 对一 的护理模式,给 予参考组产妇 平常 集 体 宣 教 护 理 方 式 ,结 果 显 示 观 察 组 产妇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能力、母乳喂养及护理满意程度等水平均明 显高于参考组,P <0.05,由此可知,在母婴分 离 中 通 过 人 文 护 理,产 妇 护 理 知识水平及母乳喂养率等明显升高,有助于母婴的心理及生理健康。 而季 庆华[5] 在对 90 例产妇进行研究时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 心理护理,观察组产妇的症状自评量表 ( SCL -90) 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而 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亦明显提高,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知,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产妇的心 理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同时有助于医疗纠纷的发生。 白萍[6] 等在对 80 例 母婴 分离产妇进行 研究时发现 ,通 过有 效 的 心 理 干 预,产 妇 母 亲 较 色 转 变 及 重塑明显优于未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产妇。 因此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要在 对产 妇进行生理护 理的同时 ,积极 进行 心 理 护 理 干 预,通 过 健 康 教 育 及 充 分 交流等手段缓 解产 妇心 理压 力 ,引导 其建 立良 好心 理状 态 ,提 高母 乳喂 养率。 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曹燕霞,高文,郑莹.等.高危孕产妇母婴分离的心理调 查与分析[ J] .
护理管理杂志,2006,6(3) :8 -11. [2] 吴丽萍,何仲,韩冬韧,等.信 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产后焦虑
的影响[ 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 :297 -300. [3] 全小珍,杨海虹,郑秀红.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探讨[ J] .中国妇幼
参考文献 [1] 王芳,张秀丽.外科患者术后舒适护理体会 [ J] .齐鲁护 理杂志,2006,
11(12) :236.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
白 静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商丘 476100
【 摘要】 母婴同室是母婴保健的重要模式,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需要转入监护病房,从而导致母婴隔离的出现。 母婴隔离 会对产妇造成较大的生理及心理影响,而产妇家属的不理解等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 近年来随着护理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模式的转变,母婴分离产妇护 理临床研究逐渐深入。 笔者在对近年来关于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广泛查阅、分析的基础上,对母婴分离产妇护理临床研究进行分析,现就这 一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新 生 儿 出 生 后 由 于 早 产 、窒 息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等 因 素 导 致 新 生 儿 出 生 后 需要母婴分离,产妇易出现严 重 的 情 绪 不 良, 如 失 眠、 爱 哭、 少 言 寡 语 等, 而 母婴分离会导致产妇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吮吸,导致乳腺管淤塞不同,极 易出现乳房胀痛情况,生活满意度明显下降。 国内对母婴分离产妇护理关 注发展 较晚,产妇心理 护理干预及生 理 干 预 尚 不 全 面, 导 致 产 妇 存 在 较 大 的 心理问题。 而国内临床研究中关于母婴分离的研究多集中于分离产妇心理 状况的调查及乳房护理,关 于 其 心 理 护 理 干 预 及 干 预 后 临 床 效 果 的 研 究 则 比较少,从而导致临床护理及观察缺乏一定的参考及标准。 2 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况
在临床护理中,医护人员在对 产妇进 行 心 理 护 理 干 预 的 同 时 ,需 要 加 强 婴幼儿护理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同时对出现乳房胀痛等情况的产妇进行针 对性护理,从而增加产妇生理及心理舒适度。 而部分临床研究显示,家庭系 统的支持对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亦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产 妇有效支持。 随着母婴分离研究的深入,母婴分离产妇护理必定出现更优 质更多的护理方式,从而为产妇心理及生理健康提供更好的治疗及护理,保 证产妇及新生儿健康。
母婴分离会对产 妇 心 理 造 成 较 大 精 神 负 担 已 经 成 为 临 床 研 究 者 的 共 识,而产妇心理状况亦会对其生理状况及产乳情况产生影响。 高文[1] 等在 临床研究中采用抑 郁 自 评 量 表 及 焦 虑 自 评 量 表 对 产 妇 的 心 理 状 况 进 行 观 察,研究结果显示,母婴分离的产妇在 7 天时发生抑郁及焦虑的几率分别为 45%、68.3%,相较产前 1 天的抑郁及焦虑(22.5%、51.7%) 明显增高,作者 认为虽然产妇自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关,然而母婴分离亦有一定的影 响,而通过母婴分离产妇与母婴未分离产妇比较证实这一观点。 韩冬韧[2] 等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母婴分离产妇的产后抑郁状况进行评价,结 果显示,即使到了产后 6 周,仍有 43.2%母婴分离产妇存在产后抑郁现象。 杨海虹等[3] 在对温州市 490 例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产后 住院期间的纯母乳喂养率母婴分离者为 80%。 而母 婴同室者为 88.3%,比 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知,产后母婴分离与母乳喂养之间存在互 相影响 的关系,而母婴 分离导致产妇 出 现 不 良 心 理 ,垂 体 及 下 丘 脑 功 能 受 到 影响,催乳素分泌受到抑制,母 乳 分 泌 减 少, 而 乳 房 缺 少 吮 吸 则 导 致 产 妇 及 新生儿均受到较大的不良影响。 由此可知,母乳分离导致产妇心理健康状 态较差,影响其健康。 3 母婴分离产妇临床护理研究
对 于 危 重 患 者 ,时 间 就 是 生 命 ,危 重 患 者 病 种 复 杂 , 病 情 常 常 瞬 息 万 变 ,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遇事能利用自己娴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果断勇敢的
地进 行判断和处理 ,并加以带有感 情 的 投 入 ,不 怕 危 险 以 及 困 难 ,勇 于 进 取, 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当机立断,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抢救患者生命
【 关键词】 母婴分离;产妇护理;临床研究;进展 doi:10.3969 /j.issn.1004 -7484( s) .2014.01.008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4) -01 -0010 -01
【 Abstract】 Rooming is an important model for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wever,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some newborns after birth into the ICU needs ,resul- ting in the emergence of maternal isolation .Maternal isolation would cause greate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 ,and their families do not understand the other moth - ers can easily lead to the emerg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Recent years,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care and medical paradigm shift ,maternal separation gradually in -depth clinical studies of maternal care.The author of maternal separation on maternal care in recent years,the clinical data widely accessib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ternal separation maternal care clinical studi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to do a review.
保健,2005,20(1I) :1305 -1307. [4] 许孟希,姚翠兰.人文关怀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中的应 用 [ J] .基层医
学论坛( 下旬刊) ,2011 年,15(18) :490 -491 . [5] 季庆华.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 :57 -58 . [6] 白萍,罗宏,杨晓燕,等.心理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亲角色重塑
【 Key words】 Maternal Separation;Maternal care;Clinical studies;Progress
产 妇经过分娩后 ,角色转变,心理 多 会 发 生 较 大 变 化, 而 由 于 早 产、 新 生 儿疾病等因素导致新生儿必须进入新生儿监护室做相关护理及治疗,常导 致产妇承受较大的恐惧、低 落、紧 张 等 不 良 情 绪, 导 致 产 妇 生 理 受 到 一 定 的 影响。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母婴健康的重视,母婴分离对产妇的心理及生理 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而心 理 护 理、教 育 引 导 等 方 法 在 临 床 广 泛 使 用, 获 得 了较大成效。 1 母婴分离存在的问题
的影响[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上旬刊) ,2006,22(11) :72 -73.
·10·
2014· 01(上)
中国保健营养
CHINA HEALTH CARE & NUTRITION
论 著Βιβλιοθήκη 在与 患 者 交 流 中,介 绍 治 疗 流 程、主 治 负 责 医 生、疾 病 的 危 害、讲 解 成 功 案 例,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必要性,树立治疗的信心,解除思想负担。 对患者 提出的问题,及时耐心的回答,以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 。 3 讨 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