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言运用题答题步骤与备考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语言运用题答题步骤与备考方法
一、“语言运用”常考知识点
1. 衔接与排序
(1)定义
衔接与排序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提供固定段落或语句,在其指定空缺处,填入另外提供的若干句子,选择排列顺序恰当的选项;另一种是提供打乱顺序的若干句子,选择排列顺序恰当的选项。

(2)特点
此类题是语言运用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复习时的一个难点。

主要考查考生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以及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3)常见题型
以选择题为主,包括:排列句序;语句复位。

2. 图文转换
(1)定义
图片是单一的,所有设题都是围绕图片展开的,要求从中读出内容、进行描述、有所感悟等,把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按要求转换成文字。

(2)特点
表面来看就是“看图说话”。

徽标类题主要是分析其内涵和寓意。

漫画类题的内容多涉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社会上的丑陋现象、身边的时事人物等,或针砭,或褒扬。

但都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常见题型
a. “徽标类”图文转换题
b. “漫画类”图文转换题:拟标题、描述图画内容、概括图画主旨、发表读图感想
3. 提炼与概括
(1)定义
一般提供的是新闻或语段,让考生按要求提炼关键词或提取主要信息,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拟标题或概括大意。

(2)特点
这是对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

(3)常见题型
a. 概括材料主要信息
b. 提取材料主要信息
c. 给新闻拟一个标题
4. 口语交际
(1)定义
生活中交往、讨论、介绍、问答、对话、辩论、主持、演说等方面的口头表达题,都属于此类题。

(2)特点
设置一种具体的情境,在情境活动中考查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3)常见题型
a. 对话题: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口语交际题。

b. 选择题:一是根据特定情境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二是不同情境的不同表达,即四种情境四种选择。

c. 修改题:要求考生指出并改正语句中的毛病。

5. 仿写、续写
(1)定义
根据提供的句子,按照其结构、修辞写出结构相似、修辞相同的句子,或按要求续写。

(2)特点
形式是“仿”,本质是“创”,关键是“想”。

“仿”是仿句式、仿修辞。

“创”是在符合整体意思的基础上有创新。

“想”是在原句以外展开联想与想象。

(3)常见题型
提供一段文字,根据句子的特点续写一组排比句。

6. 修辞运用
(1)定义
修辞的运用、修辞类别的辨识与作用的分析也常作为一种考查形式。

(2)特点
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的八种修辞方法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3)常见题型
a. 选择题
b. 仿写题
7. 拟写对联
(1)定义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要求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性相对,字数相等。

不少地区将其作为一种单独题型进行考查。

(2)特点
结构整齐,音韵和谐,语言精练,表意深刻。

(3)常见题型
a. 选择题
b. 填空题。

即把上联或下联空出一部分,考生根据另一联给出的部分补充填写。

c. 出对型。

即给出上联或下联,仿照写出另一联。

8. 标语、广告
(1)定义
标语、广告题是一种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题型,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与生活实际,拟写出相应的标语或广告。

(2)特点
一是密切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二是答案不唯一,具有多元性。

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能力。

(3)常见题型
a. 设计或拟写标语、广告
b. 赏析或评价标语、广告
二、方法技巧
考点1 衔接与排序
1. 固定语段填空排序,要理解设空前后句子的含义,找到与提供句子含义相对应的句子。

纯排序的题,要通读所有句子,明确表示的中心意思,从而确定首句,然后根据句子之间的内部关系排序。

2. 客观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一般地说,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不同的顺序。

记叙文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议论文多以逻辑为顺序,说明文多以空间为顺序。

3. 分析上下句的连贯衔接,应注意以下几点:
a. 关联词:在句群中,关联词表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在段落间能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b. 意思有关联的词语:所谓意思有关联的词语,是指代词、序数词、表相关时间或空间的词、表比较的词、同义近义词等。

c. 照应与过渡性词语或句子:如上句末尾出现的词常与上下句开头的词照应。

4. 看看语言的节奏和音韵是否和谐
完成衔接排序后,要将整段文字通读一遍,感受一下语言的节奏和音韵。

考点2 图文转换
1. 徽标类图文转换题
第一,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第二,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第三,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

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进行合理想象。

2. 漫画类图文转换题
(1)关注漫画的构成元素
注释(可以没有):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图画:主体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标题(可以没有):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2)基本答题技巧
a. 观察画面,抓住矛盾。

(人、物、景不遗漏,细致分析)
b. 分析细节,揣摩寓意。

(分析图中每个元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夸张处有弦外音;细节处表达真正意图)
c. 注意提示,抓住关键。

(标题、漫画中的文字和注释中的提示)
(3)不同命题方式的答题方法
a. 画面描述
要本着“整体意识、注意细节、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的原则,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描述。

b. 揭示寓意
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

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c. 拟写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颂扬对象的作用。

拟写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颂扬的主体和漫画主题,然后再围绕主体或主题拟加标题。

可直接把讽刺、颂扬主体当作标题。

考点3 提炼与概括
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把握“提炼与概括”类题的一般方法。

1. 从宏观层面来讲,提炼概括的一般方法是:
(1)通读全文,把握要点。

要在读的过程中,把握全文的要点,弄清全文主要意思,了解作
者的写作意图。

(2)审读题干,锁定区间。

要认真审读题干,锁定阅读区间,并做进一步的细致阅读。

(3)细心探究,寻找标志。

阅读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标志性语句。

如文段的标题、主旨句、中心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它们在文中往往有举重足轻的作用。

(4)比较辨别,提炼要点。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肯定会摄取很多相关信息,但只有通过比较和辨别,才能全面提炼要点。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挖掘一些隐含信息。

(5)简洁明了,表述准确。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敲要点,使答案简洁明了、准确全面。

语文备考方法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
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

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

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我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

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
科技文不是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不是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

它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文章,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三、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
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

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

其次,文言文一般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

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

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五、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
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

我们现在需要记住的是,在了解了诗歌的类别和题干的要求后,先套用术语,再结合诗句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明确文章主旨,看好题干要求
做现代文阅读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拿题目往文章里套。

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快速阅读一遍,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对他所写的内容的感情,然后再看题目。

应该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基本都紧扣文章的主旨。

所以答题的时候也要紧扣文章的主旨。

七、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
第六大题的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最大的题目,也是比较能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

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八、作文——紧扣话题,拒绝硬伤
无论写什么文体,一定要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主旨,并在文章中时刻体现文章的主旨,不要含蓄,更不要故弄玄虚。

另外,作文一定不能出现硬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