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祭肜字次孙”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祭肜字次孙”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祭肜字次孙,早孤,以至孝见称。

遇天下乱,野无烟火,而独在冢侧。

每贼过,见其尚幼而有志节,皆奇而哀之。

光武初拜肜为黄门侍郎,常在左右。

以肜为偃师长。

肜有权略,视事
..五岁,县无盗贼,课为第一,迁襄贲令。

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帝以肜为能,建武十七年,拜辽东太守。

至则励兵马,广斥候
..。

肜有勇力,能贯三万斤弓。

虏每犯塞,常为士卒前锋,数破走之。

二十一年秋,鲜卑万余骑寇辽东,肜率数千人迎击之,自被甲陷陈,虏大奔,投水死者过半,遂穷追出塞,虏急,皆弃兵裸身散走,斩首三千馀级。

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

肜以三虏连和,卒为边害,二十五年,乃使招呼鲜卑,示以财利。

其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肜慰纳赏赐,稍复亲附。

其异种满离、高句骊之属,遂骆驿款塞,上貂裘好马,帝辄倍其赏赐。

其后偏何邑落诸豪并归义,愿自效。

抚夷狄以恩信,皆畏而爱之。

永平十二年,征.为太仆。

肜在辽东几三十年,衣无兼副。

显宗既嘉其功,又美其清约,拜日,赐钱百万。

十六年,使肜以太仆将万余骑与南单于左贤王信伐北匈奴,期至涿邪山。

信初有嫌于肜,行出高阙塞九百余里,得小山,乃妄言以为涿邪山。

肜到不见虏而还,坐逗留畏懦下狱免。

肜性沉毅内重,自恨见诈无功,出狱数日,欧血死,临终谓其子曰:“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

”既卒,其子逢上疏.具陈遗言。

帝雅重肜,方更任用,闻之大惊,召问逢疾状,嗟叹者良久焉。

乌桓、鲜卑追思肜无已,每朝贺京师,常过冢拜谒,仰天号泣乃去。

辽东吏人为立祠,四时奉祭焉。

(节选自《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B.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C.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D.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事,办公,接任治事,多指政事言。

这里指官员到地方上去视察和指导工作。

B.斥候,也作"斥堠",古代的侦察兵,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

C.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

D.疏,指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这里是一种文体,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肜以孝著称。

他在天下大乱之际,仍然坚持守基,即使是贼人都被他的志向节操感动了。

B.祭肜有勇有谋。

他经常身先士卒,在与鲜卑作战时以少胜多。

他还能用恩惠信用来安抚夷狄。

C.祭肜清廉俭朴。

他担任辽东太守将近三十年,衣服都不超过两套,因此被任命为太仆时,皇帝赏赐他一百万钱。

D.祭肜忧愤而死。

他出征时遭欺骗,不见敌人而回,被朝廷判逗留畏敌而下狱免职,出狱几天后吐血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

(2)吾蒙国厚,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

5.课内文言语句翻译。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答案】
1.B
2.A
3.C
4.(1)从这以后,鲜卑惊恐,害怕祭肜不敢再窥视边塞。

(2)我蒙受国家深厚的恩德,接受使命没有完成(不称职、不胜任),一点功劳都没有建立,即使死了心中也实在惭愧遗憾。

5.(1)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2)你作为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要见你干什么?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中“天下”“郡国”“盗贼”“彤”“支党”都是名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是宾语,“平”“公行”“诛破”是动词,一般在句中做谓语,“平”的主语应为“天下郡国”,而“公行”的主语应为“盗贼”,再结合上下文,可推断出画线句子的大意为:当时天下郡国还没有全部平定,襄贲的强盗白天公然作恶。

祭肜到任后,杀败奸人,消灭他们的余党,几年之后,襄贲政治清明。

根据句意,可知B项断句正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从高考来看,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这里指官员到地方上去视察和指导工作”不正确。

应是指官员到职工作。

文中说“视事五岁,县无盗贼”,意思是到职工作五年,县内没有盗贼。

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

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

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因果关系不恰当。

原文为“肜在辽东几三十年,衣无兼副。

显宗既嘉其功,又美其清约,拜日,赐钱百万”,意思是祭肜在辽东将近三十年,衣服没有两套以上。

显宗既嘉奖他的功劳,又赞美他的清廉简约,任命他的那一天,赐给钱一百万。

可见主要是“嘉其功”。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是”,这;“震怖”,惊恐;“窥塞”,窥视边塞。

(2)“蒙”,蒙受;“国厚”,国家深厚的恩德;“不称”,没有完成、不称职、不胜任;“微绩”,一点功劳;“诚”,实在;“恨”,遗憾。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课内句子的翻译,解答时可将句子放回到课文中,结合上下文确定句子的大意,落实关键词和句式,然后翻译。

本题需要注意的关键字词和句式有:(1)“顾”,只是;“所以”,……的原因;“加兵”,对……用兵;“徒”,只是;“以”,因为。

(2)“为”,作为;“顾”,顾及;“畔”,背叛;“背”,背弃;“亲”,双亲,“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何以”,宾语前置句,凭干什么、为什么。

参考译文:
祭肜字次孙,早年丧父,以最孝著称。

遇上天下大乱,野外没有炊烟,而他单独守在(父亲的)坟墓边。

每逢有贼人路过,看到他年纪还小但有志向节操,都很惊奇并同情他。

光武帝起初任命祭肜为黄门侍郎,常在皇帝身边。

任命祭肜做偃师长。

祭肜有谋略,任职五年,县内没有盗贼,政绩考核第一,升任襄贲县令。

当时天下郡国还没有全部平定,襄贲的强盗白天公然作恶。

祭肜到任后,杀败奸人,消灭他们的余党,几年之后,襄贲政治清明。

光武帝因为祭肜有才能,建武十七年,拜任他为辽东太守。

他到任后就厉兵秣马,广设探哨。

祭肜有力气,能拉开三百斤的弓。

敌人每次侵犯边塞,他常身先士卒,多次打退敌人。

建武二十一年秋天,鲜卑一万多骑兵侵犯辽东,祭肜率领几千人迎战敌人,亲自穿上铠甲冲锋陷阵,敌人大举逃走,落水淹死的超过半数,于是猛追出边塞,敌人急了,都丢了兵器光着身子四处逃跑,杀敌三千多人。

从此鲜卑震惊,害怕祭肜,不敢再窥伺边塞。

祭肜用恩惠信用来抚慰夷狄,夷狄之人都畏惧并且爱戴他。

永平十二年,受召任命为太仆。

祭肜在辽东将近三十年,衣服没有两套以上。

显宗既嘉奖他的功劳,又赞美他的清廉简约,任命他的那一天,赐给钱一百万。

永平十六年,派祭肜以太仆的身份率领一万多骑兵和南单于左贤王信攻打北匈奴,约定到达涿邪山。

信当初和祭肜有仇,走出高阙塞九百多里,见到一座小山,就谎称是涿邪山。

祭肜到后不见敌人而回,被判逗留畏敌罪投入监狱免官。

祭肜性格深沉刚毅,内心持重,自己很遗憾被骗而没有立功,出狱几天,吐血而死。

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我蒙受国家深厚的恩德,接受使命没有完成,一点功劳都没有建立,即使死了心中也实在惭愧遗憾。

”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祭逢上书详细陈述父亲的遗言。

皇上一向很器重祭肜,正打算重新任用他,听说他死很吃惊,召见祭逢询问祭肜的病情,慨叹了好长时间。

乌桓、鲜卑人思念祭肜不止,每次到京城朝拜,经常到他的墓上拜祭,仰头朝天大哭才离开。

辽东官吏百姓为他建立祠庙,四季都祭祀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