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闻人虞洽卿的传奇人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品质
生活·收藏上海
虞洽卿
海上闻人虞洽卿的传奇人生
文/潘真
初冬时节,
在邢家桥南路
虞洽卿老宅,见到虞洽卿
的孙子虞家慎。

70多岁
的虞先生,退休环保
工程师,从温哥华回
上海小住。

我听他
的亲戚朋友称他“虞
公”,交谈起来,方知
是“虞工”。

“当年,有人说‘一
角洋钿买十一个工程
师’,意思是你们工程师一
钿不值!”虞先生不愿多回首不
堪往事,却对“虞本正堂”的严厉家法、
对孔孟之道满怀感恩,“我们虞家要求子孙
后代好好读书,人人做‘师级干部’——就
是当工程师呀!”
今年早些时候,纪念虞洽卿诞辰150周
年,海内外虞家后代汇聚到家乡慈溪。

趁此
机会,虞工在宁波、上海四处收集祖父的各
种资料。

后人们欢欣鼓舞,政府终于为虞洽
卿正名了。

从“赤脚财神”到买办
虞洽卿幼年丧父,不到15岁即跟族人
到上海谋生。

在十六铺码头下船,撞上一场
大雨,他心疼母亲纳的新布鞋,就脱了鞋提
在手上,赤脚走进望平街上的瑞康颜料号,
一进门,心急慌忙,脚下打滑,摔了个四脚
朝天。

老板见状,眉开眼笑,赶忙扶起他,
非把他留下不可。

原来,老板昨夜梦见一位
“赤脚财神”进门,长得和眼前的少年非常
像,而他进门即摔一跤,真像“活元宝”滚
进门,不是应梦之人又是谁?
学徒工满师后,因个子高、长相周正,
虞洽卿升任跑街。

他态度诚恳,很讨人喜
欢,和气自然生财,业务滚滚而来,一年里
竟让瑞康赚了2万多两银子(为资本额800
两银子的25倍),全店上下无
不欢喜。

十余年后,他入股
成了瑞康的股东。

跑街让虞洽卿大
开眼界,有一个重要
发现甚至影响了他
人生的走向:在十里
洋场,要赚大钱必须
与外商打交道,外语
必不可少。

每天工作之
余,他跑到夜校读英语,
坚持数年,就能跟外国人
对话了。

当时这样活络又能交
流的中国人十分稀缺,外商都喜欢他。

虞洽卿顺势跳槽到德商鲁麟洋行,很
快从经营颜料进口业务的跑楼(相当于副买
办)升为买办,从此跻身上海滩的上流社会。

他领着高薪,并从进口业务中获10%佣金、
出口业务中获20%佣金,业余还兼做房地
产、进出口生意。

积蓄丰厚了,便花400多两
银子向清政府捐了个候补道衔。

20世纪初,
他转任华俄道胜银行买办,又转任荷兰银行
上海分行买办。

38年的买办生涯积累下的
经验、人脉等等,为以后创办四明商业储蓄
银行、三北轮埠公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租界当局交涉的“阿德哥”
法租界的宁波路(今淮海东路),因路
旁有“宁波帮”的会馆四明公所而得名。

1849年,法国公董局提出在此租地建造学
校、医院,被公所全体董事拒绝。

1874年,
法方又要征地、迁坟、筑路,与宁波同乡会
发生流血冲突。

到了1898年,法方欲强行
越界占地,开店的宁波人闻讯,率先罢市抗
议,随后为其他各国外国人家里服务的宁
波籍奶妈、大管家等全体响应罢工,直接影
响到外国人的正常生活,迫使各国出面与
法方交涉,法方只好灰溜溜偃旗息鼓。

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从发难到解
决,历时达半年之久,在沪宁波同乡精诚团
结,31岁的虞洽卿因外语好而参与谈判。

他认为坚持罢市、罢工是最好的手段,“只
需工商两界做我后盾,不怕法国人蛮横到
底。

”他鼓动洗衣业领袖沈洪赉率全市洗
衣工不为法国人服务。

罢工胜利,虞洽卿
在上海的宁波同乡中崭露头角,被选为四
明公所会董。

有人觉得罢工赢在运气好,他
否认,“这不是运气,乃是民气压倒洋气。


至于斗争成功的原因,他分析说:“同乡会
多衣冠中人,诸事难办;四明公所皆短打朋
友,忠厚多义。


1905年初,上海又爆出“大闹公堂
案”。

官太太黎黄氏携十多名婢女经上海回
广东,英租界巡捕以涉嫌贩卖人口拘捕了
她。

租界会审公廨审理此案时,英国陪审官
侮辱中国会审官,激起公愤,大闹公堂,有
国人放火焚烧巡捕房以泄愤。

租界当局当
即武力镇压,致使事态扩大。

此时的虞洽卿,已是上海知名官绅,
与权贵阶层、社会名流、帮会头子都保持
91

质生活·收藏上

着良好的关系。

他牵头发动了全市罢市,迫使租界当局惩凶让步。

虞洽卿从此声名大振,时人尊称“阿德哥”,1930年出任工部局华董。

1936 年,虞洽卿70大寿,宁波同乡会(位于西藏路480号)向租界当局提出,把北通苏州河、南接法租界、中间连通南京路和静安寺路的主干道西藏路,改名为“虞洽卿路”。

租界当局破例批准,为这位上海“宁波帮”领袖改了路名。

“航运巨子”的家国情怀
虞洽卿心里,一直记着母亲的叮咛:“你大了如果发了财,应该对家乡做点有实惠的事情,不要专为自己享受。


1913年,他开始回馈家乡——在余姚三北投资筑海堤、建码头,翌年创立三北轮埠公司,开设南北洋航线;并出资百万,在龙山脚下造码头,铺小铁路,办学校。

30年后,又捐出自家天叙堂堂产田61亩,给山下小学作校产,当地《新浙东报》曾以“我抗日民主政府褒扬三北热心文教人士”为题详细报道。

因先前已与人合资创办宁绍轮船公司,并在上海发行股票,靠宁波同乡支持与外商轮船公司抗衡,虞洽卿经营起独资的轮船公司就有了相当的经验。

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外国轮船公司的船纷纷奉命回国备战、参战,致使中国沿海、沿江一带进出口货物积压,运费大涨,业务不断,三北公司因此发展迅猛,扩大为航运集团。

到抗战前夕,三北航运集团已拥有轮船33艘,总吨位超过9.1万吨,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开辟上海至宁波、天津、福州及长江航运等航线,不仅远及长江中上游的四川,而且业务扩展到东南亚地区,居中国民营轮船公司之首。

虞洽卿成了民国时代的“航运巨子”,当选为上海航业公会理事长。

早在辛亥革命期间,虞洽卿就腾出房子供同盟会秘密活动,派人保护同盟会上海支部负责人陈其美的安全,组织革命军饷征募队,捐款缓解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等。

上海发动起义后,陈其美派他去苏州,成功游说江苏巡抚程德全易帜。

革命军攻
打南京,他代江浙联军向外国人购买枪械,并亲自押运子弹到南京天堡城下。

1915年,为反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他在上海组织救国储金团,用以扩充实力,维护民族工业,打击日货。

1931年,日本军方在朝鲜煽起排华反华浪潮,他又率先在上海组织反日援侨委员会,公开发表演说,痛斥日本军国主义暴行,还宣布与日本经济断交。

抗日战争中,三北公司有3万吨船被政府征用炸沉,用来封锁江阴要塞;另有2万吨行驶长江的船,因江阴堵塞无法通行;留在上海的4万吨船,经意大利驻沪领事的同意,挂意大利国旗继续营业。

身为上海难民救济会理事长的虞洽卿,募集大笔款项,冒着生命危险,与意大利商人泰米那齐合伙组织了中意轮船公司,从西贡、仰光运大米到上海,解救了租界内难民拥挤而缺粮的危机,公司获利颇丰。

日军占领上海后,曾威逼利诱虞洽卿充当上海伪政府市长。

此时,蒋介石令宁波专员公署转来两份电报,其一劝虞洽卿到内地从事工商业建设,其二问他何日启程。

虞洽卿潜往重庆,与王晓籁、朱联馥等组织三民运输公司。

后又到昆明,跟龙云接洽,与西南财阀缪云台合资开办三北运输公司,购买300辆美国道奇牌卡车,把国内亟需的汽车零配件、五金器材等从缅甸仰光贩运到四川。

他设法搞到一张蒋介石的“手谕”,写明此即“抢运物资”,沿途军警不得加以留难。

在为国奔忙的同时,虞洽卿自己
又获大利。

直到病重弥留之际,这位爱国民族资本家还留下遗嘱:拿出千两黄金,支持国民政府抗战。

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展览一隅,有个温暖的细节属于虞洽卿:面对前途未知的犹太人难民,各国同行只肯卖出双程船票的时候,他与泰米那齐合资的中意轮船公司不趁人之危,就卖单程船票。

外交档案中的神秘人物
对虞洽卿其人,我们以前只知道他是上海滩大亨,直到近些年才慢慢获悉他是白手起家的银行家、房地产商、航运巨子。

在最近举行的一次纪念活动中,又听说虞洽卿还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位神秘人物。

复旦大学有学者去德国汉堡大学访问,在当地的文书档案中发现,虞洽卿的名字与1911年光复上海联系在一起——曾任沪军都督府顾问官、上海次长(相当于外交部商务部副部长)。

而在日本、荷兰、意大利等国,虞洽卿的名字一直活跃在中国外交的档案中。

研究者说,虞洽卿的社会活动,主要就在晚清到民国这段时期,很可惜当时的外交资料很多还没找回来,这一段过往于是成了谜。

好在复旦已正式成立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虞洽卿资料与研究中心。

让我们拭目以待更多的史料,来解开虞洽卿之谜。

编辑:
沈海晨*******************
虞洽卿故居始建于1916年,竣工于1929年。

建筑前三进为中国传统风格,后两进为西洋风格。

2001年,“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