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语言词典》指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陈锦榕,女,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

《敦煌文献语言词典》指疵

陈锦榕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摘 要] 蒋礼鸿先生主编的《敦煌文献语言词典》作为研究敦煌文献语言的重要工具书之一,为敦煌学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拟指出其词目释义不当、取词不当等疏漏之处,以供其修改和补充。

[关键词] 《
敦煌文献语言词典》; 词目; 蒋礼鸿中图分类号:H 0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3)04-0036-02 蒋礼鸿先生主编的《
敦煌文献语言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发轫于蒋先生独撰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词典》在此基础上审定取舍,增补700多个条目,共收词条1526个,
字数达40万字,成为目前最新、最全、最有价值的敦煌学语言词典。

它总括了敦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并补充推阐,为现有的几部重要辞书如《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提供了丰富的修订资料。

但是,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跟任何著作一样,《词典》的瑕疵也在所难免,下面列举数则并作适当考订,供读者使用参考。

1.
逗遛:挽留,使之停留。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臣以旁观的审,监貌可知,望陛下追问逗遛,必是怀冤侠
客!”胡适旧藏《降魔变文》中“因逢九牛小子,诘问逗遛:‘汝
向野外行时,逢着我和尚已人(不)
?’”[1]82
按:书证“追问逗遛”、“诘问逗遛”中的“追问”和“诘问”都是动词,动词后所跟的应当是名词,而《词典》所释显然把
“逗遛”当作了动词,既不合句子的语法规律和要求,也难以
在两个例句中讲顺畅。

其实,这里的“逗遛”应为“原委,缘由”之义。

项楚先生《敦煌变文选注》第83页注解四十八释
“逗遛”曰:“缘由。

[2
]亦作‘逗留’,《历代法宝记》:‘见此禅师,与金和上容貌一种。

逖等初见,将是金和上化身,借问逗
留。

’《朝野佥载》卷一:‘至幽州,具说饥冻逗留。

’《太平广记》卷二八三《曾勤》(出《定命录》):‘果有人于相州界捉得别一王直,以月日反缚送到。

推问逗留,不是畜妖书者,遂却放之。

’”以此释验诸《词典》的两则书证,莫不怡然理顺,当为确诂。

犹可补充的是,在敦煌文献中,“逗遛”又作“豆流”,伯2324号《难陀出家缘起》:“难陀闻说此来由,走到佛前说豆流。

”这里的“豆流”,义同逗留、逗遛,仍是原委,缘由之义。

2.
赴地:覆盖满地。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修筑(竹)萧萧四序春,交横流水净无尘。

缘墙弊例(薜荔)枝枝
渌,赴地莓苔点点新。

又《秋胡变文》:“其树赴地婆娑,伏
(复)乃枝条掩映。

”[1]234
按:此释令人生疑,当改释为:满地,遍地。

赴,通“覆”。

在唐代文献中,“覆地”一词时或可见,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是满地、遍地(不同于“覆盖满地”之义)。

杜甫《春归》诗:“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诗:“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戴叔伦《同兖州张秀才过王侍御参谋宅赋十韵(柳字)》诗:“覆地落残梅,和风袅轻柳”,道世《法苑珠林》卷七十六:“其人有数术,能截舌续断,吐火变化,所在士女聚共观试。

其将截舌,先吐以示宾客,然后刀截,流血覆地。

”敦煌变文中也有这样的用例,胡适旧藏《降魔变文》:“六师忿怒情难止,化出宝山难可比。

崭岩可有数由旬,紫葛金藤而覆地。

”因此,《庐山远公话》中“赴地莓苔点点新”和《秋胡变文》中“其树赴地婆娑”的“赴地”,当为“覆地”的通
假,义为满地、遍地。

3.
画瓶:绘有图案以盛粪便的瓶状容器。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我等凡夫,内心不净,杂恶充满……又
常年以衣裳覆盖,不令倮露身形,年年裁剪绫罗,岁岁割截绮彩,以遮丑拙,用障筋骸。

如似画瓶,用盛粪秽,忽然破裂,一
段乖张。

”[1]137
按:此释望文生义,只讲了“画瓶”的表面义,忽略了它的比喻义,释义很不全面。

其实,“画瓶”是佛教典籍中的常见典故,《佛般泥洹经》卷上:“佛遥见其五百女来,敕诸比丘:见是皆当低头内观,自端汝心。

彼好庄衣,譬如画瓶,虽表彩色,中但屎尿。

当知好女,皆尽画瓶辈也。

夫为道者,不当惑彼。

”佛以表面绘有彩画、里面装盛屎尿的“画瓶”来比喻打扮精致、貌美如花的女子,告诫修道者不要为美色所惑。

类似的用法在佛典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七:“时多耆奢遥见女人笑,便生此想念:汝今形体骨立皮缠,亦如画瓶,内盛不净,诳惑世人,令发乱想。

”《生经》卷一:“又世尊曰:虽睹女人,长者如母,中者如姊,少者如妹、如子、如女。

当内观身念皆恶露无可爱者,外如画瓶,中满不净。

”《修行本起经》卷下:“菩萨答言:汝宿有福,受得天身。

不惟无
语文学刊 2013年第4期
. All Rights Reserved.
常,而作妖媚。

形体虽好,而心不端。

譬如画瓶,中盛臭毒,将以自坏。

”因此,对“画瓶”一词,我们应该这样解释:“佛教语,比喻人身是盛粪秽的画瓶。

”4.
北斗:即“壁斗”,墙壁。

“北”、“壁”双声通用。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如似积柴过北叶(斗),车
牛般(搬)载定应迟。

”又《无常经讲经文》:“直堕黄金北斗齐,
心中也是无厌足。

”[1]14
按:此释及文中的按语引黄武松之说,认为敦煌变文中的“北斗”即《三遂平妖传》中的“壁斗”,是墙壁的意思。

真可谓求之过深,反失其真。

在敦煌变文中,“北斗”一词共出现三次,都是北斗星的意思。

除《词典》上举两例外,还有一例似乎更能说明问题,俄藏弗鲁格编96号《双恩记》:“截银河,侵北斗,抦押栏杆光冷透。

”这里的“北斗”与“银河”相对成文,显然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与所谓的“壁斗”无丝毫关系。

再来看《词典》中的两例,第一例是说凡夫俗子所造的罪孽如果不悔改的话,就好比柴草堆得比北斗星还高,到时车载牛拉也来不及,难免被大火烧掉;第二例是说人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即使把堆得北斗星一样高的黄金送给他,他也不会满足。

两例用的都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5.
量口:牲口或奴仆。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须臾之间,敢(感)得帝释化身下来,作一个崔相公使下,直至口
马行头,高声便唤口马牙人:‘此个量口,并不得诸处货卖,当
朝宰相崔相公宅内只消得此人。

’”[1]197
按:将“量口”释作“牲口”,既缺乏根据,又不确切。

从上举书证可以看出,“此个量口”指的是被强盗白庄掳掠为奴的僧人远公,跟“牲口”无关。

其实,细读《庐山远公话》可以发现,“此个量口”中的“量口”,当与下文三次出现的“生口”同义:“缘此个生口,不敢将别处货卖,特来将与相公宅内消得此口。

”“门官有至厅前启相公:‘门手(首)有一生口牙人,今领一贱人见相公,不敢不报。

’”“我昨夜梦中见一神人入我宅内,今日见此生口,莫是应我梦也?”此“生口”即奴隶、奴仆之义,《汉语大词典》收有此义,当可信从。

另外,黄征、张涌泉
先生的《敦煌变文校注》释“量口”为“奴仆”
,[3
]项楚先生的《敦煌变文选注》释“量口”为“应指人口、奴隶”,也印证了“量
口”只能释作奴仆,而不能释为“牲口”。

[2
]6.
唵沙:嘴啃沙泥。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人执一根车辐棒,着者从头面唵沙。

”又:“李陵处分左右,火急交
(教)人扸(拆)车,人执一根车辐棒,朾(打)着从头面掩(唵)
沙。

”[1]5按:该词条取词不当,应以“面唵沙”为一个完整词条。

“唵”是嘴里含着的意思,《玉篇·口部》:“唵,含也。

”“面唵沙”犹如俗语所说的“嘴啃泥”。

黄征、张涌泉先生的《敦煌变
文校注》、项楚先生的《敦煌变文选注》都以“面唵沙”取词释
义,亦可谓旁证。

[2
]7.
蠢动:泛指虫类。

《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我如来留教,经乃分明,蠢动含灵,皆沾佛性。

”伯2133《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四弘誓愿深入海,六度无边布法云,蠢动
含令(灵)皆利益,不论胎卵尽沾恩。

”[1]56
按:“蠢动”是个佛教语词,意思为“动物”,《词典》所释近
似。

在佛典中,“蠢动”往往与“含灵”(指人)连用,泛指一切众生。

既可说“含灵蠢动”,如敦煌写卷斯6313号《
愿文》:“然后十类四生之辈,含灵蠢动之徒,赖此胜因,咸登觉道。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七:“论庶物,则羽毛介鳞皆前生之亲爱宗簇,而含灵蠢动蚊蚋蝼蚁与佛不殊,亦欲化之,
使登正觉也。

”又能说“蠢動含灵”,就像《词典》所举的两则书证那样。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词典》以“蠢动”作为词条,脱离了语言背景,犯了取词不当的毛病,不妨作如下修改。

蠢动含灵:泛指一切众生。

蠢动,指动物。

含灵,指人。

斯2073号《庐山远公话》:“我如来留教,经乃分明,蠢动含灵,皆沾佛性。

”俄藏弗鲁格101号《维摩诘经讲经文》:“多异事,实奇哉,蠢动含灵尽到来。

”又写作“含灵蠢动”。

斯6313号《愿文》:“然后十类四生之辈,含灵蠢动之徒,赖此胜因,咸登觉道。

”【参考文献】
[1]蒋礼鸿.敦煌文献语言词典[M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项楚.敦煌变文选注[M ].巴蜀书社,1989.[3]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M ].中华书局,1997.
(上接第32页)
崽崽鸡爪爪鸡窠窠(用来孵化小鸡的鸡窝)手膀膀(胳膊)
手颈颈(手腕)脚颈颈(脚踝部分)花苞苞苞谷棒棒苞谷子子高粱秆黄豆稿稿蒜子瓣瓣扣子眼眼水桶梁梁(桶耳)脚板掌掌指拇蛋蛋(手指肚)手指拇旮旮太阳花朵朵(向日葵)
2
)名词+形容词重叠→定中关系的名词。

如:山尖尖(山顶)鼻尖尖耳尖尖桶细细(桶绳)脚凸凸(脚
后跟)脚弯弯(膝盖后面的腿窝)
3
)形容词+名词重叠→定中关系的名词。

如:小堡堡(一端连着大山一端连着平地的小山)口p h i a 53壳壳(空壳)狭沟沟(山谷)光杆杆光胴胴
A A
B 和B A A 两种格式一般是在A A 式的基础上产生
的,相较而言,B A A 式则重在强调事物的类属。

而A A B 式
重在突出事物的某一特质,例如:
毛毛路突出路的性状 钩钩索突出绳子的功用
麻麻袋突出袋子的使用材料 面面药突出药的形状
【参考文献】
[1]邓英树,张一舟.四川方言词汇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吕嵩崧.凌云加尤高山汉话重叠式考察[J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1).说文解字 陈锦榕/《敦煌文献语言词典》指疵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