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炳财:认知自我 从容向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炳财:认知自我从容向前
前途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罗曼•罗兰
从2006年9月到2013年3月,在华中大的6年半时光让潘炳财从机械学院一个普普通通的工科男生历练成一位不屈不挠的创业者。

比起其他同学,潘炳财肩负更多的责任:武汉爱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MIC团队母猪智能饲喂管理系统研发小组主心骨。

经过四五年的发展,他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得到了行业上下游企业的高度认可,多家企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目前,已经与业内一家大型集团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

一边是垒叠如山的学业,一边是摸索中发展的公司。

他是怎样顶着双重压力,统筹兼顾,取得如此成就的?
“认知自我,从容向前”潘炳财总是这样简短地回应周围人的好奇。

在合作中认知自我
合作是潘炳财成功的首要秘诀,在他看来合作者的范围很广,不仅可以是团队内部成员,而且可以是同行业者甚至可以推广至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团队,学校,政府,社会,只有多方面的共同合作,公司才有持续发展的力量。


创业前,潘炳财的身份只是个普通的学生。

“大一我和大多数新生一样,懵懂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是持续不断的探索实践并验证为我的大学生活找到了方向。

”潘炳财说。

大一下学期,他加入学校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就是在这里,潘炳财开始接受规范的培训体系,从最基础的电子部件制作开始深入学习并参与各种实践和竞赛,在竞争中提升自己。

大二,潘炳财又加入了中心内的MIC团队,这是一个以机器人和自动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团队。

该团队在圈内小有名气,多次在国际和国内竞赛中斩获殊荣。

“公司最初的成员就是MIC团队的6个成员,如果没有团队,如今的创业之路,凭我一个人,是根本无法走下去的。

”潘炳财始终觉得给力的团队合作是他走上创业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创业后的潘炳财坚持把合作放在优先地位。

不同的是,合作的对象从团队成员一下子扩展到业内同行,以及学校和政府。

工科出身的他开始摸索着与人打交道的合理方式。

“要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以推进创业之路,就必须通过实际行动和成果来获得更多人的认同。

”潘炳财回忆起创业起步期的日子感慨良多,“我们必须硬着头皮去寻找资源支持,必须学会展示自己的成果,谋划并展示企业愿景和未来,获得别人的真心认可。


“当时学校的很多支持创新创业的平台和单位,包括学校研究生创业基金,给了我很大的资金帮助。

”他说。

政府,社会,各种资金支持拼凑在一起,为创业带来了希望。

在选择中认知自我
2008年初的时候,一家养猪场的老板找到MIC团队,希望与其合作,研发一套母猪智能饲喂管理系统,这样便无需购买国外的昂贵产品以减少成本。

这套系统主要是将母猪的生长环境,由传统的定位栏式饲养改变为先进的圈式饲喂方式。

“简单地说就是对母猪的一切生活起居进行自动化管理和监测。


“当时立刻就觉得这个系统意义非凡。

”潘炳财认为,母猪的自动化饲养,可以解放中国大量的劳动力,为社会的农业生产带来具有实际的,可以直接看得见的巨大价值。

就是怀着这种简单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产业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潘炳财和团队上路了。

2009年12月份,武汉爱拓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被注册。

但潘炳财很清楚,创业不是想创就创的,更何况一开始,团队也只是和猪场老板合作。

他觉得选择创业,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多方面因素的分析慎重考虑,并经过团队的讨论通过才开始的。

“譬如我们分析了创业与合作两者各自的利弊,和我们的团队是否具有创业的实力和潜质。

经过分析,我们有基础条件、能坚持,就有能力走下去。


选择了创业,意味着自己要做出更多的选择。

“每一个决策都要仔细讨论,每次选择都是慎重的,它关系着企业的每一步发展。

”潘炳财承认,作为一个创业者,他所承受的压力,考虑事物的周全性,远比做一个普通的工程师要大得多。

也是在一次次决策选择中,经历失败和成功,潘炳财获取了更多地经历,这亦让他更加充实了自己,认知了自己的潜力。

潘炳财认为,对未来发展具有较明朗的预期,是他和其他大多数创业者的不同之处。

在他看来,有些创业者为了创业而创业,没有找准从业的方向,不明白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不能精准定位市场的需求,对未来的发展定位和预期不明朗。

“我们当然无法确保这个养猪系统产业一定是成功的,但至少我清楚我创业的目的,我自信我们的实力,所以这条路,坚持走下去,无论如何,至少不会走得太糟。


在逆境中认知自我
“想过放弃吗?”
“几乎没有,因为没有必要过多挣扎这个问题。


在回忆起创业的经历,潘炳财承认很艰辛,却显得淡定自如。

“天下那么多创业者,都要亲历亲为,吃苦,坚持,我们当然也一样,创业成功没有捷径。


一开始资金不足,而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使他们很难获得社会资本的支持,除了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他们不断参加比赛来获取奖金作为创业成本;产品雏形和投入猪场调试存在着很大出入,不得不不断改进;由于技术的难度之大,使团队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低迷期,并常常产生分歧和矛盾……
2011年上半年,潘炳财的师兄,原MIC团队总负责人杜骁释,终于由于体力不支,不得不选择退出。

从那时起,撑起整个团队的任务,全部交给了潘炳财。

谈起师兄,潘炳财在
谈话中第一次流露出了感动的情怀。

“他为了我们,自己没找工作,还顶着家人的巨大压力,真的很不容易。

”他还特别记得,杜骁释生病挂点滴已是家常便饭。

“常常挂一周,熬一周,再挂一周,就这么撑一周算一周。


潘炳财认为,创业之所以困难,最大的原因是,创业是个综合体,资金,采购,管理,技术,人力资源…方方面面都要牵扯精力。

而MIC团队只是个技术团队,完全不懂公司的经营。

“一边学习一边自己亲自操刀,一个公司不会从一开始就步步到位,都是要经过不知多少艰辛的过程。

”他回忆起某次生产无法按时达到订单要求的产品数额,团队里的兄弟立刻亲自上流水线焊接,手磨破了皮也没有放松一下。

正是在这种“摸着石头过河”“学一点就多一点”的状态下,潘炳财不断认知着逆境,认知着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弥补。

现在的武汉爱拓科技有限公司,已能够正常运营,但要取得真正巨大的成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潘炳财依然不急不躁。

“现在我们的公司与其他同行公司存在的差距是很正常的,但继续发展下去,我们相信我们有达到同行业相近水平的希望。


随着不断地向社会进行展示和产品推销,他们开始更加广泛地与同行业的大公司进行交流。

“在和老总的交流中,我很清楚地意识到,没有哪一个老总是悠闲的,也不是哪个总经理是被培训出来的。

”潘炳财因此认为,自己创业所经历的一切困难,一切在迷茫中的摸打滚爬,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经历,
“心烦的时候是有的,但想过真正放弃却几乎没有,因为没有必要。

”潘炳财说,“我们现在总体发展还是顺利的,只是会碰到问题,去解决就好了,没有哪个创业者是不遇到困难的。

”他特别看重整个团队的付出的心血和责任,那不是一个人说放弃就能够承担的。

“以后能成功就成功,尽全力持续努力,就好。

”面对未来,他依然心境平和。

但他没有感慨万千,而是显得很淡定。

“创业,就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它比就业更丰富了我的阅历,我悔我当初的选择。

”潘炳财的眼神仍是如此坚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