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恨生在帝王家》(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恨生在帝王家》(一)
曹爽就乖乖就范,沦为司马氏的阶下之囚。

自此,曹魏的宗族势力彻底遭到打击,一蹶不振,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使得年幼的皇帝失去了强有力的依靠,随着时局的嬗变,最后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成了魏国的大将军,后来又领“录尚书事”,将魏国的大权独揽一身。

司马兄弟为了扩张势力,大肆排除异己,实施高压政策。

庙堂之上,忠贞之士不是被迫致死,就是去国远隐,剩下的三缄其口,生恐惹祸上身。

整个形势对刚即位的曹芳大大不利。

曹芳却也是不思进取的人,满腹的牢骚无从发泄,最后只能日渐沉沦,破罐子破摔。

据说司马氏专权曾有征兆。

齐王曹芳登基没几个月,西域便有人献上“火浣布”。

传说南海中有一火洲,其上野火蒸腾,春夏自生,秋冬自灭,有一种树木生长于斯却不怕火煅,火越旺,枝皮越鲜活,而秋冬野火熄灭后,枝皮就会枯死。

在冬天,采其树皮纺织成布,就是火浣布,青黑色,置于烈火中,色彩更加鲜明。

曹芳一见惊诧不已,以前有所耳闻,以为是道听途说,没想到真切的火浣布就摆在眼前。

可是了解掌故的大臣却高兴不起来。

原来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曾以火浣布为单衣,后梁冀以大将军的身份专擅朝政二十余年,差一点断送了汉家江山。

近日火浣布重现,难道不是一种暗示吗?民间纷纷传言,火浣布重现,大将军司马师秉国。

中书令李丰,耿介老臣,对司马师藐视皇帝的做法渐不能忍,于是就联合皇帝曹芳的老丈人张辑,欲图废掉司马师大将军的权位。

但两个老头昏头昏脑,做事不谨慎,谋废的事情竟被司马师发觉,双双送了性命。

曹芳却因此处境更加艰难。

如果说以前司马氏对谋废皇帝尚有所顾忌,经此一事他则完全下了决心。

其后,又有中领军许允谋害司马昭一事。

当时,蜀将姜维领兵进犯陇右。

曹芳无谋,乃召镇守许昌的司马昭搬兵前去征伐姜维。

本来看不出会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但“忠心保皇”的许允再次把曹芳架到了火炉上。

许允策划在司马昭觐见曹芳的时候将其谋杀,免去后患,然后再以司马昭的军队去讨伐司马师,这样就可以一箭双雕,彻底搞垮司马氏的势力。

司马昭还都后,将军队驻扎在城外,只身去觐见曹芳,正赶上曹芳在吃栗子,这时一个叫云午的戏子,以其尖细刺耳的声音喊道:“青头鸡!青头鸡!”在古代,青头鸡是鸭的别称,鸭者“押”也,暗示曹芳下诏把司马昭拘押起来。

曹芳懦夫,心里头早就翻了船,怎敢下达这样的诏书?司马昭得以幸免,从此也下了废掉曹芳的决心。

司马兄弟废掉曹芳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诬陷他“耽于女德,荒淫无度,恭孝日亏”。

然后由捏造了不少证据,以证明曹芳不能再继续担任皇帝了。

诸如,诬陷曹芳宠爱戏子,在芙蓉殿前玩裸体游戏;又让戏子们在广望观前的大街上扮演“辽东妖妇”,一种裸体荒淫的性交表演,令行人侧目以避;又对太后多出口不逊,太后病重期间,不去宽慰,反而与妇人在竹林里游嬉等等,不一而足。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曹芳有多邪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手中已丧失了驾驭臣下的权力,处于一个名存实亡的位置,只能任人宰割,最后被遗弃。

难道曹操、曹丕不爱女色吗?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司马师兄弟已扣住了曹魏命运的命门,将来曹魏是个什么样子,还不是按司马兄弟的意愿去改造?社稷得以保存,只是一时的幸事,如果丧亡则在情理之中。

对于曹芳,则是一个没有胆略的皇帝。

他曾有机会杀掉司马昭,但他萎缩了。

当然,想要曹芳依靠一些四肢头脑都不甚发达的臣下,铲除司马氏的势力,也是奢望。

蚍蜉撼大
树,成功的把握有几许呢?他的继任者曹髦也面临如此的尴尬,只不过曹髦选择了流血,这是一种值得钦佩的勇气,曹芳则没有。

曹芳得以苟活下去,承受着从皇帝到藩王的极大的心理落差。

不过也无所谓了,他的心灵早已麻木。

司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曹芳被废后,关于立谁为帝的问题,司马师和太后之间发生了争执。

司马师想立彭城王曹据,太后则坚决反对。

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曹据是曹操的儿子,和文帝曹丕是兄弟关系,论起辈分来还是明帝曹睿的叔父,叔父做皇帝,侄儿媳妇作太后,这成什么体统?况且如果曹据继位,就会乱了家法,明帝不就绝嗣了吗?因此,太后坚决反对立曹据为帝。

司马师无以反驳,又不好以强力相逼,毕竟这是曹家的家事,就是权臣也应进退有度。

司马师只得向太后询问,谁更合适呢?
曹髦由此而登上历史的舞台。

太后将明帝子侄一辈的宗室子弟筛选一遍,觉得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高贵乡公曹髦最合适不过了。

曹髦是文帝的长孙,明帝的侄儿。

明帝无嗣,按礼法可以让小宗入继大宗,这样曹髦就可登基为帝,也可以为明帝延嗣续后。

小宗入继大宗是一项宗法制的内容。

宗法制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这一支称为大宗,拥有无可非议的继承权,庶子一支成为小宗,没有继承权。

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大宗绝嗣了怎么办?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礼法家就说了,可以让小宗过继给大宗,尊大宗的父母为父母,成为大宗的后嗣。

自己养了多少年的儿子应要过继给别人,还要“抛父弃母”,这种掠夺式的继承原则简直有些残酷。

曹髦就是以这种方式当上皇帝的。

那么曹髦是个怎样的人呢?太后怎么会选中他?
《三国志》中记载,曹髦“少好学,夙成。

”又在评语中说,“高贵乡公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可见曹髦是个温文尔雅、颇有书生气质的年轻人。

这样的形象不免给人孱弱无力、华而不实的感觉,但曹髦以不惜流血的抗争勇气,证明了自己决非文弱书生可比。

大概他好学持重的形象吸引了太后,得以在众多的宗室子弟中脱颖而出,成了魏国的新皇帝。

不过此时,皇帝却是厄运的代名词。

曹髦甫登九五之尊,便有两个残酷的现实让他感到不妙。

一是齐王曹芳被废,前车之鉴使曹髦担心自己会不会也是这样的结局;二是司马家的势力太大了,而且根深蒂固,经过父子两代的经营,撼动其根基绝非易事。

朝堂之上司马昭傲慢的神情、鄙夷的态度。

让曹髦如芒在背。

再看曹髦背后的力量支持,可谓寥寥无几。

纵使有几个忠于曹魏的,也是手无兵权,成不了气候。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层次的。

主要是因为文帝、明帝两朝对司马氏的做大没能节制,可以依靠的宗室力量被深谋远虑的司马懿消灭殆尽。

曹爽一介蠢夫,跟司马懿斗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他是唯一受到托孤的宗室,却因幼稚而过早谢幕。

曹魏的近支夏侯氏也不免沉沦。

夏侯霸降蜀,成了姜维寇魏的先行官。

另一个有名头的人是夏侯玄,只可惜他喜欢谈玄言老,政治上无甚主张亦无甚建树,最终也成了司马家篡国路上的牺牲品。

曹氏和夏侯氏的衰落反衬出司马氏势力的不断壮大。

如果说司马懿和司马师对皇帝尚有几分顾忌和尊重的话,到了司马昭这事情就全变了。

司马昭俨然成了庙堂之主,他的眼里不再留有皇帝的身影,皇帝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百官也对司马昭极尽阿谀顺从之能事,奏事不再以皇帝为中心,而是惟司马昭马首是瞻。

一幅可笑的场景出现了,魏国的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