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张益州画像记》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原文|译文|赏析
《张益州画像记》是北宋文人苏洵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篇古文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张益州画像记》原文
宋代: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

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

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然。

”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

”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

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

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

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

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尔繄以生,惟尔父母。

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

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

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

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

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

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

”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

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
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

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

”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

天下有大事,公可属。

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

西人传言,有寇在垣。

庭有武臣,谋夫如云。

天子曰嘻,命我张公。

公来自东,旗纛舒舒。

西人聚观,于巷于涂。

谓公暨暨,公来于于。

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

讹言不祥,往即尔常。

春而条桑,秋尔涤场。

”西人稽首,公我父兄。

公在西囿,草木骈骈。

公宴其僚,伐鼓渊渊。

西人来观,祝公万年。

有女娟娟,闺闼闲闲。

有童哇哇,亦既能言。

昔公未来,期汝弃捐。

禾麻芃芃,仓庾崇崇。

嗟我妇子,乐此岁丰。

公在朝廷,天子股肱。

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

公像在中,朝服冠缨。

西人相告,无敢逸荒。

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仁宗至和元年的秋天,有谣言从四川一带传过来,说是敌人要侵犯边界,驻边军士夜里都惶恐不堪,老百姓基本上逃跑了。

谣言四起,震动了京城。

皇上正准备选派、任命御敌的将帅,天子说:“别造成大的祸乱,也不要促成事变。

虽然现在谣言很猖狂,但我已经打定主意了,外患是不会造成大灾难的,事变是在内部引起来的。

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也不可以付诸武力解决。

只需要派一两个大臣前去就能处理好的。

谁能够处理好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去带领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恰好是合适的人选。

”天子赞同道:“好!”张公却借口要奉养父母拒绝前去,但是皇上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于是他就出发前去了。

十一月才到达蜀地。

就在他上任的当天,就下命令让驻军回去,并解散守备人员,他还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寇由我来对付,你们就不必劳心了。

”到第二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还和以前一样庆贺新春,一直都没有什么敌寇前来入侵。

很快到了第三年的正月里,
百姓私下里商量在净众寺里摆放张公的像,张公没有阻止住百姓的这一行动。

眉阳人苏洵告诉百姓说道:“没有发生祸乱,还是很容易控制的;祸乱已经发生了,也还是容易治理;可是已经出现了祸乱的苗子,但是还没表现出祸乱,这种情况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马上要发生但是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是最难治理的。

因为我们不可以出现了祸乱的苗子就急着去做,又不能因为祸乱还没出现就放松警惕了。

现在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正好像是器物现在已经倾斜,可是还没有倒地的情形。

只有你们的张公,还能稳稳地坐定,面色不改,慢慢地站起来扶正器皿。

扶正之后,他又慢慢地坐下,没有一点骄傲的神色。

为天子管理百姓,他能做到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

你们因为张公的智慧得到了生存,他就是你们的再生父母。

还有,张公曾对我说:‘老百姓的性情是可以改变的,只是要看官吏怎么对待他们。

众人传言说,蜀地人小乱不断。

上司于是就用对待盗贼的办法来对待这里的老百姓,对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来约束他们。

那些百姓本来就已经很害怕了,现在还用残酷的刑法对待,这样百姓才狠下心来抛弃父母妻儿,不顾性命,变成了盗贼,所以大乱常常发生。

要是对他们施以礼仪教化的话,按照法律来差使他们,这里的人就变成最容易管理的了。

要是把他们逼急了导致变乱发生,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叛乱的。

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来对待他们,那么蜀人也会认为自己是齐鲁有教化的人了。

假如任意胡来不按法律来办事,一味靠武力来威胁平民,我是不会干的。

’啊!爱惜蜀人是多么真诚啊,对待蜀人是多么厚道啊,在张公之前,我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大家听了,一齐重新行礼说:“是。


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一定要记在心里;即使你们死了,也要让你们的子孙记在心里。

他的丰功伟绩,已经在史官的史册上有记录了,不需要再画像了。

况且张公不想这样做,那又怎么办呢?”众人都说:“张公不会理会这些事的。

就是这样,我们的心里很是过意不去的。

就是在平时听说有人做件好事,还要问那人的姓名和他的住处,还有那人的身形、年龄大小、面容等基本情况呢;还有一些人,还要问
到他的生平爱好,是为了更好地推测他的人品。

这些人也是史官写入他的传记里的,主要是想让天下人不仅记在心里,还要时刻出现在眼前。

音容在人们的眼睛中时常闪现,所以才会记得更加久远啊。

因此,画像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苏洵听了,无言以对,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画像记。

张公出生于南京,为人很高洁,有高尚的节操,很有雅量,声明传播于天下。

国家有重大事情,都可以托付给他的。

在文章的末尾我作一首诗,内容如下:大宋天子坐龙廷,甲午之年日月新。

忽然蜀人谣言起,边关敌寇将兴兵。

朝廷良将纷如雨,文臣谋士多如云。

天子赞叹说声嘻,命我张公远出征。

张公方平来东方,西风猎猎大旗扬。

蜀人围观睹风采,人山人海满街巷。

齐道张公真坚毅,神色镇静又安详。

张公开口谕蜀人:“各自还家且安顿,谣言莫传自安宁。

谣言不祥且勿听,回去照常作营生。

春日动手修桑枝,秋天谷场要扫清。

”蜀人磕头拜张公,称他就像父与兄。

公在蜀国园林居,草木繁茂郁葱葱。

宴请文官与武将,击鼓作乐咚咚响。

蜀人庆贺来观望,共祝公寿万年长。

姑娘佳丽美婵娟,幽娴贞静闺房间。

幼儿哇哇向人啼,牙牙学语已能言。

当初张公不来蜀,你辈早已填沟壑。

如今庄稼多茂盛,粮仓高耸堆满谷。

可感我们妇与子,欢欢喜喜庆丰足。

张公本是朝中臣,天子左右得力人。

天子下诏命返驾,张公岂敢不允承。

修起殿堂好庄严,又有廊房又有庭。

公像挂在正当中,朝服冠带宛如真。

蜀人纷纷来禀告,不敢放荡做懒人。

张公放心回京城,像挂殿堂传美名。

注释
张益州:宋朝南京人,字安道,官益州刺史。

传言:相互谣传。

以亲辞:用养老的理由推辞官职。

欹(qī):倾斜。

油然:谦和谨慎的样子。

繄:是的意思,为助词。

属:有所托付。

暨暨:果敢的样子。

于于:自足的样子。

条:修理。

骈骈:茂盛的样子。

渊渊:象声词,敲鼓的声音。

娟娟:美好。

闲闲:悠闲的样子。

哇哇:孩子的哭声。

芃芃(pénɡpénɡ):美貌盛。

仓庾:放谷的地方。

崇崇:高峻的样子。

庑(wǔ):堂下的周屋。

赏析
苏洵的抒情散文数量不多,但有很多优秀的篇章,《张益州画像记》就是其中一篇。

本文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表现了他宽政爱民的思想。

苏洵的散文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语言犀利,话语纵横,有很强的思辩力。

欧阳修称其为“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夸赞他“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评价都是很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