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七、反义词 • 严肃——活泼 清晰——模糊 热闹——冷清 响亮——低沉 • 八、词语理解 • 抱负:远大的志向。 • 沉郁:低沉郁闷。 •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 疑惑不解: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
• 九、词语搭配 • (默默)地坐着 (坚定)地回答 (清晰)地回答 • (疑惑不解)地问 (沉郁)的表情 (不幸)的女人 • 十、词语积累 • 1.“××不×”式词语: • 疑惑不解 哭笑不得 其貌不扬 应接不暇 • 2.“左A右B”式词语: • 左顾右盼 左思右想 左邻右舍 左膀右臂
• 六、词语理解 •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 吟唱:吟咏歌唱。 •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 七、词语搭配 • (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困顿)的生活 (高超)的表演艺术 • (特制)的厚窗帘 (随时随地)的骚扰 (斩钉截铁)地说 • 八、词语积累 • 1.“ABAB”式词语: • 分析分析 清醒清醒 意思意思 打扮打扮 商量商量 研究研究 • 2.描写爱国的词语: • 以身殉国 精忠报国 忧国忧民 为国捐躯 保家卫国 赤胆忠心
• 中感受到“中华不振”,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内 容:本文主要写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了自己的心 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原因是他耳闻了伯父的“中华不 振”而疑惑不解,又目睹了中国人受到外国人的欺凌而无处说理的 事情,从而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立志要为振兴中华 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 十一、重点句品析
1.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 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品析:从“为之一振”“竟然”可以看出魏校长听到周恩来的回 答,感到很意外,很震惊,很骄傲,很佩服。
• 2.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 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
• 人民服务》等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开荒的镢 头”实际是指大生产运动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 神。杨家岭在延安西北部,当时许多重要的会议在这里召开。作者 选取的事物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人们印象深刻的或具有代表性 的,这些事物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引起人们的追 忆和感怀。
• 六、重点句品析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品析:第一句运用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不能理解为“秦朝时的明月,汉朝时的边关”。诗人在这里巧妙地 暗示,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可是这里 的战事从秦汉以来却不曾间断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战事的频 繁,百姓生活的艰苦。而第二句中的“万里”极言边塞和内地的距 离遥远。“人未还”又令人不得不联想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诗人悲愤的情感在此表现得直接而深沉。
• 五、词语搭配 • 修饰语搭配:(茁壮成长)的小树 (温热)的土炕 • (顶天立地)的脊梁 (金色)的理想 (明媚)的春光 • 六、词语积累 • “×天×地”式的词语: • 顶天立地 惊天动地 铺天盖地 欢天喜地 • 开天辟地 翻天覆地 花天酒地 冰天雪地
(火红)的太阳
• 七、重点句品析
1.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品析:“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四个地方曾是毛主席、 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工作、劳动的地方。当年人们在延河上漫 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著作《为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一、易错字音
• 崛起(juéjüé) 训斥(chìcì)
• 二、易错字√形

• 晰:左边是“日”,不是“目”。
• 赞:第六笔是竖提,不是竖弯钩。
• 胸:右部是“匈”,不要写成“匋”。
• 顾:左边是“厄”,不是“反”。
• 三、多音辨析
• • 四、形近辨析
• 五、生词听写 • 严肃 清晰 抱负 胸怀 赞叹 表情 忘怀 果真 • 非凡 左顾右盼 指望 训斥 体会 分量 响亮 • 六、近义词 • 胸怀——胸襟 严肃——严厉 热闹——喧闹 训斥——斥责
• 三、多音辨析
• • 四、形近辨析
• 五、古诗对照理解 • 出塞
• [唐]王昌龄 • 秦时明月汉时关①, •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 • 戍边御敌、鏖战万里的征人仍未回还。
• 但使②龙城飞将③在, • 只要龙城的“飞将军”李广如今还在, • 不教④胡马⑤度阴山。 • 决不许匈奴南下度过阴山。
• 十、疑难探究
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梅兰芳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期,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 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情况下蓄须的。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 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梅兰芳在香港演出结束后,在 香港住了下来,不再登台。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 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只得蓄须明志。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 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房度日。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设法 让自己生病,差点丢了性命。
• 九、重点句品析
1.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 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品析:这句话写出了梅兰芳酷爱京剧艺术,想尽办法唱戏。
• 2.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 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品析:这两句话写出了梅兰芳再怎么困难也决不向侵略者妥协,表 现了他爱国的坚定信念。
品析: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把问题比作烈火,从中可以看出周恩来 耳闻目睹了“中华不振”后,内心很焦灼,想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 的中华民族和劳苦民众的迫切心情。
• 十二、疑难探究
课文讲了哪几件事?用串联几件事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说出自己读书的 志向,魏校长被深深打动了,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第二件事是周恩 来为伯父说的中国人不能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而感到疑惑,对 “中华不振”难以忘怀;第三件事是周恩来从亲眼看到的事件
• 2.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品析:“毫不犹豫丢掉”和“不能丢”形成鲜明对比,意在说明落 后的生产生活要改变,而延安的革命精神却一点不能变,要继承和 发扬。
• 八、疑难探究
诗中多次提到“追寻”,追寻的是什么? 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 身的精神,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自力更生、艰 苦奋斗的精神。
• 至今思项羽①, •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念项羽, • 不肯过江东②。 • 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肯逃回江东。
• 【注释】①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 败自杀。
• ②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与刘邦的斗争中失败,有人劝他东渡长江,再 作打算。但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自杀身死。江东,长 江在安徽芜湖、江苏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 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 2.不同点:
《出塞》
《凉州词》
《夏日绝句》
诗歌所属类型
边塞诗
边塞诗
怀古诗
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希望朝廷起用良将,表达了将 赞美了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 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 士们视死 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屈 家得到安宁,使百姓过上 如归的英 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 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雄气概。 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 【注释】①关:边关。 • ②但使:只要。 • ③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 ④教:令,使。 • ⑤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 凉州词① • [唐]王翰 • 葡萄美酒夜光杯②, • 新酿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 欲③饮琵琶马上催。 • 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 醉卧沙场④君莫笑, • 即使醉倒沙场,也请诸君不要见笑,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 一、易错字音

延安(yán yān)

茅屋(má√o mǎo)
土炕(kànɡ kēnɡ)

• 二、近义词 • 茁壮——强壮 追寻——寻找 • 三、反义词 • 昔日——今朝 破旧——崭新
• 四、词语理解 •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和工艺品)。 •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 辉煌:光辉灿烂;(成绩等)显著,卓著。 •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 古来征战几人回? •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个人能活着归来? • 【注释】①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 ②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 ③欲:正要。 • ④沙场:战场。
• 夏日绝句① • [宋]李清照 • 生当作人杰, • 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 • 死亦为鬼雄。 • 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复习知识梳理
第七单元 爱国情怀 21 古诗三首
• 一、易错字音
• •
出塞(sài sè)
二、易错√字形
秦国(qín√qíng)
长征(zhēnɡ zēng)

• 塞:下面是“土”,不是“士”。
• 催:右下面是“隹”,不是“住”。
• 秦:下面是“禾”,不是“氺”。
• 项:左面是“ ”,不是“丁”。
•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品析:这两句诗表现了将士们豪放、开朗、兴奋的心情以及视死如 归的勇气。
•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品析:诗人认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 也要成为鬼中英雄。无论生还是死,都应该具有浩然正气,铮 铮铁骨。
• 七、疑难探究 古诗对比赏析 1.相同点:这三首诗都与战争有关,都表达了爱国之情。
23* 梅兰芳蓄须
• 一、易错字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她蓄宁须((nx√ìùnxɡǜ))可纠自缠己(c受h委á屈n√,c也á不n愿) 签扰订乱(家d人ìn安√ɡ宁d(īnníɡn) ɡ)的生活。
• 二、多音辨析
• • 三、形近辨析
• 四、近义词 • 逼迫——强迫 破绽——漏洞 胸怀——胸襟 严肃——严厉 • 五、反义词 • 拒绝——答应 胜利——失败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