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试卷A
一、填空题(共28分,每空1分)
1、观察对象可以分为人、事、物三类。

2、观察者是通过被观察者的行为来假设、解释被观察者的个性和其他方面的表现的。

3、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接入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对学前儿童的观察可分为非正式观察和正式观察。

4、教师在观察儿童的过程中,不仅观察儿童,自己往往也是一个被观察者。

5、轶事记录法是教师最喜欢和最常用的方法。

6、时间取样法的时间间隔有两种,一种是规律间隔,另一种是随机性间隔。

7、事件取样法是在自然情景中,等待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当
行为出现后立即将行为记录下来,也可包括行为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行为的变化、行为的终止与结果等内容。

运用事件取样法最著名的例子是对幼儿争执事件的研究。

8、观察的效度比较常用的有三种:内容效度、描述效度、解释
效度。

9内容效度主要适用于观察的量的研究。

10、连续性记录的特点是主要运用文字进行记录。

11、摄影是儿童现代观察记录手段中最早被发展起来的一种记录方式。

12、做推断设计统计时,选取的样本必须能代表母群。

13、行为核验法是一种既节省时间又方便的一种记录方法。

14、观察者在进行观察之前需要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观察目的、制定观察计划。

二、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对行为广义的解释不包括( A )
A、一个人的一言一行
B、一个人的个性
C、一个人的情绪
D、一个人的思维
2、下面哪一类不是环境的刺激与一个人外显的行为的表现关系(D )。

A、刺激→反应
B、刺激→有机体的意识→行为反应
C、内在动机→行为反应
D、刺激→内在动机→行为反应思维
3、( B )结构比较松散,所以也被称作无结构型观察。

A、正观察
B、非正式观察
C、一般观察
D、间接观察
4、下面那一项不是外在行为表现的特点( C )。

A、连续性
B、整合性
C、秩序性
D、程序性
5、根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观察方法分成( B )
A、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B、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定观察
C、正式观察和非正式观察
D、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6、提出操作行为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C )。

A、班杜拉
B、华生
C、斯金纳
D、格赛尔
7、( A )强调的是记录儿童所表现的新行为。

A、日记法
B、秩事记录法
C、实况详录法
D、样本描述法
8、是研究儿童发展最早采用的一种方法( A )
A、日记法
B、秩事记录法
C、实况详录法
D、样本描述法
9、观察信度需达到( B)以上为信度较好
A、0.75
B、0.85
C、0.65
D、0.95
10、( D )可以最大可能的保留儿童行为及事件发生当时的情景。

A、照片
B、幻灯片
C、录音
D、摄像
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大多数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观察并没有预先设定的目的。

(√)
2、教师、专业人员比较在工作中或研究中会运用观察的手段了解学生、研究问题,这类观察是一般观察。

(X )
3、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事实获取→主观判断”。

(√)
4、专业观察是形成一个“事实获取—主观判断”和“主观判断—事实获取”的重复来回的历程。

(√)
5、一般认为,专业的观察才是可信的。

(√)
6、对行为广义的解释指个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 X)
7、观察者想了解某些行为发生的程度、频率应该使用等级评定法。

(√ )
8、幼儿园的活动室是进行儿童行为观察的主要环境。

(√)
9、某项观察研究效度很高的话,它的观察信度必然很高。

(√)
10、某项观察研究信度高的话,效度就一定高。

( X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非参与观察: 观察者不介入学前儿童的活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的观察。

2、叙述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详细观察记录学前儿童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事件和行为表现的一种观察方法。

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的观察,是在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了解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个性,需要,兴趣等不同方面的了解,以便调整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

4、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是观察者将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行为和反应,以及可表现学前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用叙述性的语言随时记录下来,供分析儿童的行为所用。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价值与功能。

答:一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
二通过观察的方法,可以使幼儿园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三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
2、简述实况详录法的优缺点。

答:优点:1使用方便,实况详录法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使用,不需要事先预备观察表。

或进行符号设计,也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专门性术语。

优点2:观察结果可以反复利用,实况详录法能永久性的保存资料,并可以作为以后进行反复分析的资料。

缺点1:费时费力。

在具体使用实况详录法时,观察者会花许多精力和时间。

缺点2:观察结果的代表行为不明显,因为没有事先设计好的符号记录表来简化行为资料的数量。

所以如果观察者想要立即获得代表性的行为,这种观察法是很没有效率的。

3、试述如何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改善学前儿童的攻击行为?
一社会学习二社会认知干预三开展父母培训
4、在运用连续性记录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尽可能快速记录、需要记录有关儿童行为所有的情况,不要有遗漏、要按照事件、行为发生的顺序进行记录、应根据行为的层次进行描述记录。

5、简述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观察要点:
1了解行为发生的原因
2了解行为发生的环境
3了解儿童的反应
4了解儿童的后续反应
六、论述题(共10分,每题10分)
试述如何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改善学前儿童的攻击行为?
一社会学习
社会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攻击行为,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消除攻击行为。

教师和家长可以给幼儿观看录像,对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进行惩罚,或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幼儿学会合作、分享,减少攻击性行为,增加亲社会行为。

二社会认知干预
攻击行为的儿童在社会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和歪曲,缺少移情和同情心。

成人可以开展换位思考训练,创设假设的社交问题冲突情景,引导幼儿纠正社会认知偏差,学会换位思考及正确处理社交冲突的方法。

三开展父母培训
攻击行为儿童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常常是有偏差的。

通过与家长座谈、知识宣讲、家庭辅导等方法,对攻击行为幼儿的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家长意识到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教会他们善于观察孩子,表扬孩子,对于孩子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要给予关注和表扬。

这些都将有利于攻击行为幼儿改进自己的问题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