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考生须知:
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有关信息。
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共8页,两大版块,20小题,满分60分。
考题时间地理、生物共计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每年春季鄂尔多斯地区都要受到沙尘天气影响。
下列表示沙尘暴的天气符号是
A B C D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读图完成2—3题。
2.该次地震是由以下哪两大板块挤压形成的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3.科学的避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员伤亡。
以下避震方法中你认为不合理
...的做法是
A.如果在室内(楼房),可选择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小跨度卫生间、厨房等处躲藏
B.如果在室外,要躲在高大建筑附近、高架桥下
C.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一停,迅速有序撤离
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4.从图中不能
..读出的地理信息是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
C.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D.中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
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
有很大差异。
5.下列叙述与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①农田以旱地为主②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③赛龙舟为传统的运动项目④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
⑤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6.关于以下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组成
B.②国最大港口和麻纺织中心是孟买
C.③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位于洛杉矶东南部的硅谷
D.④国目前的主导产业为服务业
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于2012年11月5日上午从广州南沙码头起航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62天的科学考察任务。
据此完成7—8题。
7.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从南沙码头出发南行到达南极地区,沿途依次经过的温度带是A.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B.北温带——热带——南温带
C.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D.南温带——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8.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条件是
A.酷寒、干燥、烈风B.飓风、暴雪、严寒
C.严寒、雷电、冰雹D.台风、寒潮、干旱
9.2013年5月9日上午10时,台湾渔船广大兴28号被菲律宾军方以机关枪扫射。
渔船出事的位置在北纬20度、东经123度的台湾与菲律宾重叠海域。
能正确表示出事船只位置的是
10°20°②
20°
10°
10°
20°
④
20°
10°
①③
120° 130°120° 130°130° 120°130° 120°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0.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壮族
B.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聚居、小杂居”的特点
C.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D.我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和东北地区
11.图中所示的黄河景观出现的河段及形成原因是
A.黄河源头;青藏高原过度放牧
B.黄河上游;河套平原引黄灌溉
C.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D.黄河下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12.关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受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B.除青藏高原地区外,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我国可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季风区就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就是非季风区
13.下列叙述能正确反映图中含义的是
A.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各类土地资源都不
同程度遭到破坏
B.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C.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们
永续利用
D.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
地多
14.关于我国河流特征的描述,错误
..的是
A.珠江——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B.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C.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的外流河
D.长江——我国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1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的产值逐年下降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上升
③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步增长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5分)
材料一 2013年3月22日—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任后首访俄罗斯,成果丰硕,意义深远,进一步展示了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鲜明特色。
材料二俄罗斯图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3分)
A.(矿产地)B.(港口)
C.(湖泊)
(2)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轻工业或重工业)发达。
(1分)
(3)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最有可能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1分)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分)
(1)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位于我国东部的(海域)。
(1分)
(2)图中A省区的简称是;B省区的行政中心是(2分)
(3)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国家名称。
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①;隔海相望的国家②(2分)
18.奥运会是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分)
(1)参加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及
体育爱好者,可以游览北京的哪些名
胜古迹?(至少写
出两处名胜古迹)(2分)
(2)能够反映第30届奥运会举办城市
气候特点的是()(1分)
(3)第31届奥运会举办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热带经济作物中、甘蔗、
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其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
(2分)
1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材料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了各自优势,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进一步促进了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A地理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是,该特征形成的原因是。
(3分)(2)①地形区的地貌景观特征是()(1分)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C.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D.地面崎岖不平,多梯田(3)D地理区域是我国主要的牧区,著名的畜种有、藏绵羊等。
除畜牧业外,在、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2分)(4)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为新疆的,终点为。
它的实施为东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有。
(4分)
2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以下内容。
(5分)
(1)写出图中山地不同部位的名称。
(2分)
A.;B.
(2)图中丙处的气温为23.4℃,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甲处的气温约为℃。
(1分)
(3)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6千米,则两地的图上距离约为厘米。
(1分)
(4)图中丙处小溪的流向为。
(1分)
2013年鄂尔多斯市初中升学考题
地理参照答案及评分标准
阅卷评分说明:
1.所有试题的双评误差控制值均为零。
2.最小记分单位为1分,不得将记分标准细化至1分以下(即不得记小数)。
3.答案具有灵活性的试题,学生写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要点,且表述准确,即可给分。
4.所有试题的答案要点,学生回答要完整、具体,模棱两可的答案均不给分。
5.答案中核心词语(或表述)出现错别字,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 C C D A A B C
11 12 13 14 15
D B D C 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30分)
16.(5分)
(1)A.库尔斯克(铁矿)(1分) B.摩尔曼斯克(1分)
C.贝加尔湖(1分)
(2)重工业(1分)
(3)管道运输(1分)
17.(5分)
(1)东海(1分)
(2)内蒙古(1分)合肥(1分)
(3)哈萨克斯坦(1分)韩国(1分)
18.(5分)
(1)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天安门、北海、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圆明园遗址等。
(答出任意两处即可得分,2分)
(2)C(1分)
(3)咖啡(1分)圣保罗(1分)
19.(10分)
(1)干旱(1分)原因: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②山脉对湿润气流阻隔;③来自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答出任意两条,且与上述意思
相符的答案即可给分,2分)
(2)B(1分)
(3)牦牛(1分)藏南谷地(或雅鲁藏布江谷地)(1分)
(4)轮南(1分)上海(1分)
好处:①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②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语言精炼且与上述表达意思相符的答案即可给分,2分)
20.(5分)
(1)陡崖(1分)鞍部(1分)
(2)20.4℃(1分)
(3)1.8(1分)
(4)西南向东北流(西南向东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