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法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励法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运用
王俊龙
【摘要】田径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在田径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田径技能都具有一定作用.该文对田径教学中激励法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田径教学的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对激励法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探讨了激励法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可以充分阐释激励法的应用效果.但在运用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环境等因素的把握.
【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5(005)016
【总页数】2页(P92-93)
【关键词】高校;田径教学;激励法
【作者】王俊龙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河南郑州 451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04
高校田径教学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健康身心的重要手段。

因此,进一步提高高校田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非常必要。

激励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田径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为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既可提升高校田径教学质量,又可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
全面培养。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激励法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激励是指通过某种外部因素来调动和激发的人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将人的内在潜能激发出来,进而达到预期目标。

所谓激励法就是指激发人动机的过程和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所采用的方法。

在田径教学中激励法的运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加投入的学习和训练,以不断发展学生的田径技能,挖掘学生的体育运动潜能。

研究证明,在没有受到激励的状态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只能发挥了20%~30%的能力,而在充分的激励作用下,人的
80%~90%能力会得到激发,有时甚至更高。

由此可见,激励对调动学生的运动
潜力,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1 培养学生的田径学习动机
学生积极主动的田径学习兴趣,是进行田径教学的最基本条件。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最主要因素。

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了田径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采用激励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田径学习和训练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田径学习与训练中。

激励教学法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加强,使学习在田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大的热情,从而保证田径教学任务的高效实施。

2.2 培养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
良好地运用激励机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习在田径学习过程中勇于进取,积极参与。

田径教学的特点就是竞争强烈,虽然竞争的结果有喜有悲,但田径教学的本质是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竞争过程中的身心体验与心理调整。

激烈的竞争可以激发出学生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健康品质,这也是体育教学的精神宗旨。

在教学中,当学生取得一点进步时,能够及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与激励,学生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学习的热情也会不断高涨。

2.3 提高田径教学质量
激励教学法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培养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和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这些都是田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先决条件。

而且,激励教学法既可以调动起身体素质好、动作技术掌握快的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身体素质较差、动作技术掌握慢的学生的积极性。

能够同时提高全体学生的田径学习训练热情,使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每次学习和训练机会,改变学生上课不积极、不认真的不良习惯,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并更快、更好地完成田径教学任务。

3.1 精神激励法
精神激励法就是采用无形的、间接的或者内在需求认识上的激发手段,对学生进行激励。

精神激励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激励方法。

在众多激励方法中,精神激励的效果往往最为有效。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荣誉、情感、尊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

常用的精神激励方法有赏识激励、荣誉激励等。

大学生们渴望受到教
师的尊重和重视,赏识激励就是教师在田径教学时,应该对学生的进步或成功给予认可和赏识。

当学生从不敢过杆到敢于过杆时,教师应该适当的加以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采用奖杯、奖牌或荣誉称号等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荣誉激励。

这种激励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收到的效果却非常好,可积极应用于田径教学和训练活动中。

3.2 目标激励法
目标激励法就是指通过对学生设置各种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设计自我努力的目标,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设置一些训练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

教师在设置目标时,应该结合田径教学的训练特点、教学内容、总体的训练计划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设置。

比如进行短期成绩的排名或者设置需要完成的训练计划、运动标准等。

这些目标既不能是学生轻松就能够达到的,也不能是学生经过很多努力也
无法实现的。

当学生达到了一定的目标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并激励学生朝着更高的训练目标努力。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目标激励方法来将田径训练目标转化成学生的自我目标,这样方可起到激励的作用,才能保证学生学习训练的主动性。

另外,教师在设置目标激励法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学习能力问题。

3.3 强化激励法
强化激励法就是指当出现可接受的行为时,应该及时给予奖励,并将一些消极刺激因素消除。

因此,强化激励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

正强化,就是指当积极的行为或因素出现时,应该再对其进行恰当的刺激,使这种积极行为或因素能够重复出现,或作用更加突出。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肯定,使学生的进取心理得到进一步激发;负强化就是指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指正,对严重影响教学的语言和情绪进行批评。

在高校田径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有意违犯纪律或者训练不刻苦的学生身上。

3.4 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就是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和典型,让学生在榜样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下,产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认识水平。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容易模拟一些表现突出学生的行为。

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存在较大的塑造空间,所以运用榜样的感染作用和示范作用,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会收到极好的效果。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将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树立为榜样、典型,通过这些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到田径学习和训练当中。

3.5 情感激励法
大学生往往都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往往会表现出对集体荣誉和自尊心的维护。

田径教学时,教师要想良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和目标,就必须学会运用情感来激励学生、刺激学生的行为。

教师也应该将自己作为学习团体中的一员,自觉地
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探讨和交流,从而形成一个主动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集体。

使学生对集体产生强烈的依赖之情,视集体荣誉如自身荣誉,学习和训练的主动性也随之激发。

4.1 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激励教学法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目标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学习的需求也各有不同。

只有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采取正确而合理的激励手段。

田径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后,还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分析,从而选择出占有主导地位的需求,以此来作为激励手段的诱因,对学生参与田径学习和训练的主动性进行激发。

另外,教师在采用激励法进行田径教学时,还应该注意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不仅要考虑一些素质能力强学生的感受,还应该考虑素质能力差学生的感受。

比如在比赛和评估过程中,既要做到层次分明,又要做到合情、合理,应该多角度、多方面来进行评价和总结。

4.2 创设良好的学习和训练氛围
在田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活跃、融洽的学习和训练氛围,激励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学习田径技能。

比如,在进行田径技术学习开始或结束的时间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有趣的体育激励游戏,让学生能够身心都达到轻松愉悦的状态,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快速投入训练当中,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

在训练结束时教师可利用有趣的体育激励游戏,来让学生进行身心的放松,有利于学生训练疲劳的快速恢复。

4.3 注重强化激励的及时性和合理性
强化激励是田径教学一种常用的激励方法。

教师无论是使用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应该及时而准确,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比如,当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应该给予及时的启发和激励,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达到目标。

当学生
取得进步时,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使学习的成长得到认可,自信心不断提升。

如果激励时机和方法运用不当,学生可能会由于良好的技术动作得不到及时强化,而产生消极情绪,甚至阻碍学生的继续发展。

对于不良的技术动作,如果不及时进行负强化,就可能导致此类错误动作的持续出现。

在高校田径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的激励方法较多,合理选择和运用这些激励方法,既可减轻学生的训练压力、稳定学生的训练情绪,又可轻松实现预期的训练计划,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产生事半功倍运用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田径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激励方法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实际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激励方法运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关文献】
[1]陈红叶.激励方法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学校体育学,2013,3(36):89-91.
[2]吴洋.激励理论在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的运用[J].体育科技,2010(8):157-158.
[3]朱静华,丛林.激励法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田径,2013(1):45 -46.
[4]杨子成.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激励机制的研究[J].运动训练学,2014,4(6):38-40.
[5]孟伶泉.浅谈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激励型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2011,27(10):204-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