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
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推动
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关键
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其心理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在
认知方面,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思考和推理。
同时,批判性思维开始发展,
他们不再盲目接受知识,而是更愿意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情感方面,大学生的情感丰富且复杂,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和两极性。
他们可能会因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此外,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对自我的关注和探索增多,渴望得到
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在意志方面,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逐渐成熟,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果
断性,但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仍可能出现意志动摇的情况。
二、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
的影响。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其重要的概念。
例如,巴
甫洛夫的狗通过铃声和食物的多次结合,学会了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斯金纳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从而不断强化按压杠杆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来激励
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通过惩罚来抑制不良行为。
但它也有局限性,
过于强调外部因素,忽视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
工和理解。
例如,布鲁纳主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他
提倡发现学习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奥苏贝尔则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理论,认为新知识要与学习者原有
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才能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
过程。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在高等教育中,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
全面发展。
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
促进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充满关爱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三、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对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有着
重要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的类型
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兴趣、求知欲等;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奖励、分数等。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及时反馈、适当
开展竞赛活动、进行归因训练等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一)知识的类型
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如概念、原理等)和程序性知识(如技能、方法等)。
(二)知识的学习过程
包括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三个阶段。
在知识的获得阶段,学生
通过感知、理解等方式获取新知识;在保持阶段,对新知识进行记忆
和存储;在应用阶段,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的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促进学习,负迁移
阻碍学习。
影响迁移的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原有知识的概括
水平、学习的心向和定势等。
为了促进知识的迁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概括知识的本
质特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一)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般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和情绪、人际关系等都会对问题解决产生影响。
(三)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特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可以通过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等途径来实现。
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交往范围广泛、交往方式多样、交往目的多元化等。
(二)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个人因素(如性格、气质、能力等)、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困扰等。
(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总之,高等教育心理学为我们理解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大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保持心理健康,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