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对
比研究
蓝家敏
【摘要】目的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200 例白内障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 治疗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8.52%, 高于对照组的52.8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疗效好、创伤性较小, 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择, 具有良好的临床发展前景.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8(013)021
【总页数】3页(P38-40)
【关键词】超声乳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临床
【作者】蓝家敏
【作者单位】517000 河源光明眼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白内障作为临床中一种常见多发的眼科致盲性病, 因不同原因致晶体状体蛋白质变
性甚至出现浑浊现象, 最终引发患者视物模糊的眼退行性病变。
近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数大幅增加, 白内障发病数量也呈逐年增多趋势。
常见白内障种类包括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老年白内障及并发性白内障, 其中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1]。
好发人群主要以老年人群为主, 临床主要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视力呈先后渐进性减退。
因晶状体皮质浑浊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产生不同, 患者出现眩光感或单眼复视, 增加近视眼度数, 若不及时有效治疗甚至使患者失明。
因此,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2]。
目前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及医疗器械领域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在现代临床各类手术式中,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为最常见两种术式。
因此, 本研究对白内障治疗采用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两种方法, 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治疗的200例依据临床资料确定为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符合白内障疾病的诊断标准。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治疗组中男58例(63眼), 女42例(45眼);年龄48~74岁, 平均年龄(60.5±5.2)岁。
对照组中男55例(56眼),女45例 (48眼 );年龄46~72岁 , 平均年龄(63.5±6.0)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在术前对患者均进行散瞳同时进行球周或表面麻醉, 使用开睑器进行实施开睑。
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 在患者角膜缘或角膜处做3 mm宽度、0.3 mm深的切口, 分离角膜内1.5 mm处的穿刺前房, 将粘弹剂注入进前房内。
经撕囊镊进行撕囊后在囊袋中进行超声乳化, 将切口延伸至5.5 mm, 在囊袋中植入人工晶状体, 冲洗掉残余皮质和粘弹剂, 检查巩膜切口, 观察漏水情况。
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 在距中心角膜缘后2 mm 处 , 深约1/2 巩膜厚度, 用隧道刀将其离角膜缘内2 mm 部位, 前房处用粘弹剂以充满,
环形撕囊直径达7 mm ,扩大隧道内口同时晶状体核分离, 拖出圆匙最后植入人工晶状体[3, 4]。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效果比较术后7 d, 治疗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8.52%, 高于对照组的52.8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效果比较[n(%)]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组别眼数术后1 d 术后7 d治疗组 108 57(52.78) 74(68.52)a对照组 104 42(40.38)
55(52.88)χ2 3.27 5.44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组别眼数角膜水肿虹膜脱出前囊出血后囊列出并发症治疗组 108 22(20.37) 8(7.41) 3(2.78) 0 33(30.56)a对照组 104 23(22.12) 10(9.62) 3(2.88) 2(1.92)
38(36.54)χ2 0.85 P>0.05
3 讨论
据数据统计半数以上的盲人致盲原因为白内障, 为我国首位致盲原因。
在临床治疗白内障方案中, 药物治疗对白内障的改善效果目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虽多年来致力于研究预防和延缓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但现如今仍无肯定疗效的药物, 手术疗法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推荐治疗手段。
传统上白内障手术常因切口大、创伤性严重及视力恢复速度较慢不易被患者接受, 因此, 复明、降低手术创伤危险并加快
患者视力恢复是研究的关键[5-8]。
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常见两种术式, 二者过程中均行表面麻醉, 降低传统麻醉方式所出现的
麻醉风险。
超声乳化术其最大缺点是影响角膜内皮细胞, 该手术方法存在其局限性。
角膜内皮细胞作为保证角膜透明的组织, 在成人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不能再生,
仅通过细胞进行移行与扩展。
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除晶状体核摘除方式外, 其余操作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同, 小切口在手术中损伤相对较小, 不受仪器等限制, 最主要的是经晶状体核摘除可有效避免前房的反复操作, 明显减轻角内皮
细胞的损伤性, 达到保护角膜的作用, 具有安全、有效、促进术后患者视力快速恢复, 本身散光少不易发生严重的角膜散光等并发症, 且并发症较少的优势[9-10]。
因此在临床中倍受青睐。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 治疗组患者视力恢复率为68.52%, 高于对照组的52.8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疗效好、创伤性较小, 有助于患者早
日康复, 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择,具有良好的临床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陈宾, 马坚.两种术式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分析.国际眼科杂志, 2013, 13(2):363-364.
[2]彭涛, 陈钢锋.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应用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8):2265-2267.
[3]栾兰, 姚勇, 傅东红, 等.无锡市 50 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和手术情况调查.中华实验眼科
杂志, 2014, 32(6):551-554.[4]王雪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分析.重庆医学, 2014, 43(13):1564-1565, 1567.
[5]吴冰华, 郭泽龙, 陈悦玲 .白内障患者100例临床术后治疗对比分析.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3):398-399.
[6]李战梅, 黄海 , 黄学文.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疗效比较.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10):1925-1927.
[7]颜坚.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对比.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8):47. [8]李国梁, 秦礼宝, 薛源, 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对比研究.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9):53-55.
[9]黄艺, 伍继光 , 杨明善.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对比研究.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7):15-17.
[10]于新华, 于佳艺.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国际眼科杂志, 2016, 16(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