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道路路基设计的要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市政道路路基设计的要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19T02:08:12.601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8期作者:冯玉龙
[导读] 市政道路是现阶段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而路基则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基础工程
冯玉龙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东莞分院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市政道路是现阶段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而路基则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基础工程,其设计的合理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影响整个道路工程的质量。
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市政道路路基设计时的各项重点,希望可以从源头上保证路基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设计;要点
引言
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能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而道路交通运输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设计阶段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尤其是道路路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更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后期建成的市政道路是否可以满足预期要求。
基于市政道路路基设计的重要性,本文将简要分析路基设计时的各项设计要点,希望可以借此来帮助设计人员提升路基设计的合理性,从而让市政道路可以有效地满足城市交通运输需求。
1.道路路基横断面的选择
市政道路路基设计中,路基横断面选择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其直接决定着整个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路的实际运输能力及车辆通行时的通行质量。
所以,设计人员需要合理选择路基横断面。
现阶段,路基横断面设计中,常用的断面组合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单幅、双幅、三幅以及四幅路,每一种组合形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设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这部分内容,并结合实际要求合理选择。
其中,单幅路的优势在于占地面积小,车道的利用率较高,且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但是交通运输能力也有所欠缺,且此类道路不会布设分隔带,用以区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仅仅是一条条布设于路面上的标志及标线,因此单幅路普遍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小的市政道路,如支路以及部分次干路。
双幅路占地面积相较于单幅路而言较大,其优势在于机动车道可以桶隔离带进行划分,因此车辆可以分向行驶,这就减少了车辆之间的干扰,安全性有所提升,但是单侧道路仍旧与单幅路类似,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互相混行,因而仍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双幅路应当尽可能地用于红线宽度不超过40m,且机动车流量大,但是非机动车流量较小的道路,抑或是道路两侧存在供非机动车安全行驶的平行道路的主干道。
三幅路相较于前面两种横断面形式而言其灵活性与机动性显著提升也难怪,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互相分割,从而显著提升交通安全,同时三幅路还可以设置公交停靠站,因此适用于车流量庞大的城市主干道,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同时避免其占地与投资较大的缺陷。
四幅路是三幅路的一种延伸,其占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因此交通运行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其投资也随之增加,因此适用于城市快速路以及交通量很大的城市中心区域的主干道。
2.路基边坡防护加固设计
为保证路基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其因为承受过大荷载而出现变形、偏移这类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在进行路基设计时,设计人员还需要做好路基边坡的加固设计。
而常用的路基边坡加固及时大致分为坡面防护以及支挡加固两种。
其中,坡面防护主要应用于未定的路基边坡中,其作用主要在于防止路基边坡在使用期间因为风化作用或是雨水冲刷而塌陷,主要包括以各种圬工材料为主的刚性防护、以物理、化学改良法为主的柔性防护以及两者相结合的复合防护;而边坡支挡主要是通过相关措施来改善边坡内部土体结构的应力状态,以此来实现加固处理的目的,常用的边坡支挡包括预应力锚索、挡土墙、桩板墙等多种形式,在选择具体支挡形式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3.路基边坡形式、坡度设计
由于市政道路施工范围内原始标高以及设计标高的影响,在路基设计时,就需要在某些区域设计路基边坡,并综合考虑路基边坡区域的土壤、水文、地质情况确定边坡的形式以及坡度等参数,在确保满足道路建设要求以及道路整体的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这,尽可能地减少土方开挖范围及土方量,以减少施工成本及环境污染。
而在确定相关参数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边坡形式
确定边坡形式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从直线、折线、台阶这三种形式中合理选择。
其中,直线形边坡的特点在于其坡顶到坡脚区域的坡度均相同,其主要适用于高度不超过10m的边坡中,而折线形边坡中不同区域的坡度不相同,通常坡顶区域相对陡峭,而坡脚区域相对平缓,而坡度的变化区域主要在岩土性质差异较大处,且整个边坡的变坡点不宜超过3个;而台阶形边坡主要是在边坡范围内间隔10m布设一个宽度不小于2m的平台,以此来降低雨水的冲刷,从而提升边坡的稳定性。
(2)边坡坡度
边坡坡度的大小与边坡区域内土壤条件、地址结构构造、水文条件等一系列自然条件有关,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整个边坡的高度,再以此为相关参数,结合相关设计规范来确定最终的数值。
4.路基排水设计
在路基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需要着重完成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以避免市政道路建设施工阶段及后期建成通车阶段因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侵蚀作用而出现地表路基坍塌这类质量安全事故。
而在进行路基排水系统设计时,可以从地面排水系统以及地下排水系统两个方面入手。
其中,地面排水系统包括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部分。
边沟主要设计于挖方路段以及路堤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路堤区域,以梯形断面为宜,深度与宽度应当控制在0.4m左右,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小于0.5%,以利排水畅通;排水沟主要作用在于将地面排水系
统中的积水排出路基结构外,在进行排水沟设计时,应当确保其与其他水沟之间的连接通畅,且长度不宜超过500m,以免影响排水效果;而布设截水沟时,需要注意其布设位置,通常情况下,结构水的所处位置不得对边坡稳定性产生影响。
此外,在挖方路段施工时,若是存在弃土堆,则需要确保截水沟与弃土堆的间距不得小于1m,且需要在弃土堆顶部布设斜率为2%的横坡,以将弃土堆处的多余水分引入截水沟中。
最后在布设挖方路段的截水沟时,其应当布设于坡顶5m以外,而填方路段的截水沟距填方坡脚的距离不应小于2m。
地下排水系统包括盲沟(主要是由各种粗粒材料铺设的截排水暗沟,用以排出多余的地下水)、渗沟(主要为直径不小于20cm的水泥混凝土圆管、直径不小于15cm的带孔塑料渗水管的排水设施,用以汇集地下水,并将其运输至指定区域)、检查井(包括冲洗、街道、分水、污水等不同功能的检查井,其主要作用在于供检修管道、清除污泥)。
5.总结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离不开市政道路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市政道路所具有的交通运输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镇的经济发展,而市政道路的这一条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设计阶段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尤其是市政道路路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所以,基于市政道路路基设计的重要性,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各项设计要点,并以公众需求为前提,结合相关设计规范以及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完成相关要点的设计,从而创设出一份优秀的市政道路路基设计方案,进而为维护交通出行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冠. 市政道路路基设计要点的研究与分析[J]. 建筑与装饰,2021(4):114.
[2]尹文锋,蔡鹏.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的规划设计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2021,6(20):166-167.
[3]郭刚建. 试析市政道路路基设计要点[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0):117-118.
[4]彭小宝. 市政道路路基设计要点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1191.
[5]郝振德. 简析道路路基排水设计[J]. 四川水泥,2020(4):94.。